大面积水体增氧曝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9849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成本向大面积水体增氧曝气装置,其特征是在高分子连续软管上相间设置有一端封闭的中空无支撑微孔曝气短管。此结构大大降低了曝气装置成本,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微气泡曝气水体底部增氧,气泡细密,溶氧率高,具有很高的氧利用率和动力效率高,增氧能耗低;软管可任意改变形状,从而适应各种水体及复杂地形布设,曝气短管适当的气阻力,可以达到管路长距离均压布气,实现长距离供气曝气,从而能为大面积水域均匀增氧;带状或网状多点曝气,气量小,曝气时浮力小,因而不需象水处理曝气那样复杂固定布设;增氧过程基本无噪音,对水生动物生存环境无不良影响和应激反应。(*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面积水体增氧曝气装置
技术涉及一种向水体增氧装置,尤其是一种低成本向大面积水体 增氧曝气装置。技术背景水体常因生物耗氧和/或污染物耗氧需补充增氧,否则水中缺氧会影响 水生物正常生长,并会造成淤泥发臭,水质恶化。水体增氧例如养殖水产 塘增氧,目前基本采用机械点式增氧,例如增氧泵,叶轮水下搅动或水面 搅动增氧机,轴流曝气增氧机,射流增氧机,潜水式增氧机等等。前述机械点式增氧的不足是点式增氧难以达到整个水域全面积均匀增氧,水体 溶氧不均匀,尤其是基本处于不流动的养殖水塘,影响养殖水生物的均衡 生长;其次,前述增氧装置,或是通过搅动水体向水中溶氧,或是以射流 向水中溶氧,这种溶氧基本是以大气泡或水滴携带空气形式,动力消耗大, 溶氧率低,动力效率低;再就是,前述增氧装置,在水体中噪音大,动物 应激反应大,易受惊吓影响。为克服上述增氧装置的不足,人们采用穿孔管增氧,即在长的塑料软 管上通过机械打孔构成穿孔管, 一端封住, 一端通过风机鼓风,通过穿孔 管放出气体,向水体供氧。但由于穿孔管是工具打孔,出气孔较大,出气 量大,并且气阻力较小,导致长度方向出气不均匀,离气源近端出气量大, 造成后端基本无气可供,有效供气距离短,不能全长度均匀供气,增氧面 积有限,不能达到大水域、全面积增氧;其次,也同样因气泡较大,溶氧 效率低,动力效率提高不明显。水的好氧处理,有用微孔曝气、穿孔管曝气供氧,具有较高的溶氧效 率和高的动力效率,但其单位面积投资较大,导致其在水产养殖塘或水体 净化中根本无实际应用价值,而不被采用;其次,水处理曝气面积相对较 小,容易通过布设硬管道实现全面积均匀曝气,而大面积水域如此均匀布 设成本惊人,并且也由于水体地形复杂难以实现均匀固定布设。因此,人 们虽然知晓水处理有微孔曝气,但由于上述原因,尤其是成本因素,实际难以在包括养殖塘的水体应用,所以直至本专利技术作出前,也从未有人将微 孔曝气用作大面积水体增氧。即使在家庭养殖观赏鱼缸中出现砂质微孔曝 气,其也仅是小面积增氧,由于未解决一些技术问题,而没有被大面积水 体增氧所采纳,导致虽然现有技术中客观有上述技术,但均未能应用于大面积水体增氧。因此,目前大面积水体尤其是人工养殖塘水体增氧,仍然由于价格原 因及技术障碍,只能使用机械点式增氧和穿孔管增氧。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单位面积价 格低,经济性好,增氧效果优,溶氧率和动力效率高,并可以实现大面积 全水域均匀增氧的大面积水体增氧曝气装置。技术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采用连续中空软管相间设置中空无支 撑微孔曝气短管,组成带状或网络结构增氧曝气装置,集多个优点于一体, 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实现专利技术目的。具体说,技术大面积 水体增氧曝气装置,包括向水中释放气体曝气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说释放气体曝气部件为一端封闭的中空无支撑微孔曝气短管,所说中空无支撑微 孔曝气短管相间设置在高分子连续软管上。技术所说中空无支撑微孔曝气短管,即曝气部件没有通常水处理 微孔曝气装置必须有的内支撑,构成仅曝气管的无支撑结构,主要作用是 构成有一定气阻力的向水中释放气体曝气部件,从而避免因无阻力不能实 现长距离供气,为大面积增氧提供保证,同时微孔曝气还提高了溶氧率, 使增氧动力效率得到提高,以及构成具有实用效果的一定通气量。它可以 采用诸如高分子微发泡加工曝气管,如橡塑共混微发泡加工曝气管、橡胶 微发泡加工曝气管、塑料微发泡加工曝气管;打孔橡胶管;砂质成型微孔 曝气头(管)等等,其中一种较好为高分子微发泡加工曝气管,具有微孔设计 可控性好,气体释放阻力适宜,制备方便,生产成本低,有利于降低增氧 曝气装置价格,而得到实际认可。所说曝气短管试验表明,长度适宜在1一50cm,更好为8—20cm;直径(内孔径)5 —30mm,更好为8-20mm。短 管一端封闭,尤以插入封堵头封堵结构为优,此结构也有利于降低成本。 所说高分子软管,为适合挤出成型、且成型后为可弯曲的各种高分子 材料管子,其一种较好为塑料软管,具有价格低廉,并可以通过焊接或粘 结塑料接头,有利于曝气短管的连接。曝气短管与供气软管的连接,可以采用分叉接头连接,其中一种较好 为在软管上粘或焊接有中空承插接头,将曝气短管直接插在承插接头,此 结构也是为降低曝气增氧装置成本,使之具有实用价值。承插接头, 一种 较好是轴向表面加工有防逆退锥环,可以防止使用时曝气压力造成曝气短 管的脱落,插头一端径向加工有与塑料软管圆弧配合的凹弧面,有利于承 插接头与塑料软管的焊接或粘结固定。连续软管, 一是起到长距离供气,二是软态结构可以适合任意地形、 任意方式布设,并且也大大降低了布设成本,例如布设时只需在软管上相间吊挂一些重物,即可悬于池底布设于水中,软管内径,较好采用10-30mm。 技术大面积水体增氧曝气装置,由于采用多种现有技术组合集合, 特别是围绕降低成本采取的技术措施,大大降低了曝气装置的成本,而具 有实际应用价值。价格低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具有极好的经济性和实 用价值,使之能够被实际应用接受,这是本专利技术一大特色。并且由于采用 上述结构,微气泡曝气水体底部增氧,气泡细密,溶氧率高,具有很高的 氧利用率和动力效率高,增氧能耗低;软管可任意改变形状,从而适应各 种水体及复杂地形布设,曝气短管适当的气阻力,可以达到管路长距离均 压布气,实现长距离供气曝气,从而能为大面积水域均匀增氧;带状或网 状多点曝气,气量小,曝气时浮力小,因而不需象水处理曝气那样复杂固 定布设;增氧过程基本无噪音,对水生动物生存环境无不良影响和应激反 应。水体增氧后,对于养殖塘可以大幅度提高养殖密度,增加水产养殖收益;用于城市河道,可以大幅度提高水中的氧含量,改善水体生化特性和 水环境,对水质具有净化作用。此外,只需对曝气短管微气泡孔径作适当 调整,还可以用于作物滴灌,兼有双重功能。以下结合二个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大面积水体增氧曝气装置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技术大面积水体增氧曝气装置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曝气装置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 3,技术大面积水体增氧曝气装置,在挤制成型内径为16mm的PE塑料软管1上,相间(均匀或不均匀)焊接或粘结有 中空承插接头5,接头外表有若干防逆退锥环5.2,各承插接头内孔与软管 气相通,承插接头上紧配套插有内径为12mm,长20mm,由橡塑共混经微 发泡挤制加工的、分布有众多固定通气微孔6的曝气短管2,曝气短管另一 端插有封头4密封,阻止轴向出气。实施例2:参见图2,如实施例l,增氧面积较大时,可以采用网状结 构方式,即设置有稍大主供气软管3,通过承插接头连接有鱼剌状、梳状等 网状连接软支管l,在支管上相间承插有曝气短管2。此外,承插接头5,也可以是无逆退锥环的光面5.1;微孔曝气短管, 还可以是打孔橡胶管,砂质成型微孔曝气管;主供气软管、连接曝气短管 软管,还可以采用其他塑料材料,等等, 一些在技术人员看来非实质性改 变,仍属技术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大面积水体增氧曝气装置,包括向水中释放气体曝气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说释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大面积水体增氧曝气装置,包括向水中释放气体曝气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说释放气体曝气部件为一端封闭的中空无支撑微孔曝气短管,所说中空无支撑微孔曝气短管相间设置在高分子连续软管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东辉赵勇刘勃任玉斌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裕隆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