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式潜水导流曝气搅拌两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9297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吸式潜水曝气搅拌两用机,它由潜水电机、叶轮、导流筒、吸气管组成,潜水电机直接安置在导流筒上端,潜水电机输出轴伸入导流筒内并与叶轮相连,导流筒固定于池底或浮于水面,叶轮为一空腔体,其周壁整体连有多个与空腔体相通的空腔叶片,叶轮的空腔体上端面中心通过轴套与潜水电机输出轴相连,其下端面中心设有进气孔,该进气孔与吸气管一端相连,吸气管另一端穿出导流筒与空气相通。(*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生化处理设备。在污水生化处理工艺中,实现氧在水中溶解是处理工艺中最关键因素,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氧转移效率和动力效率,人们已做出了许多努力,并生产出许多种曝气设备,但仍不尽人意。现有空气扩散器(曝气头、曝气管等)一般固定在池底空气管道上,压缩空气经曝气头(管)的微孔进入水中,实现氧气的转移。这种工艺压力损失大,需配套高压风机,不适于深池使用,同时其寿命期短,更新维修麻烦,附属设施(鼓风机、机房、管道)投资和运行费用特别大。现有机械曝气机(离心式、射流式曝气机等)由于受产生真空度限制,其最大潜水深度在5米左右,随着潜水深度增加,其相应的吸气量下降,从而降低了充氧能力。目前上市产品其动力效率一般只有1.2-1.5kgO2/kWh的水平。若要提高潜水深度,必须附设空压机提供气源,同样引起投资和运行费用的增加。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造价低廉、使用范围广、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特别是省掉了供气设备和与之相关配套设施且氧转移率极高的自吸式潜水导流曝气搅拌两用机。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自吸式潜水导流曝气搅拌两用机,其特征在于它由潜水电机、叶轮、导流筒、吸气管组成,潜水电机直接安置在导流筒的上端,潜水电机输出轴伸入导流筒内并与叶轮相连,导流筒固定于池底或浮于水面,叶轮为一空腔体,其周壁整体连有多个与空腔体相通的空腔叶片,叶轮的空腔体上端面中心通过轴套与潜水电机相连,其下端面中心设有进气孔,该进气孔与吸气管一端相连,吸气管另一端穿出导流筒与空气相通。本技术具有自吸气和推流的双重作用,能将气液混合液推向池底,延长了气水接触时间,氧转移效率极高,可达50—55%,由于省掉外加供气设备,动力效率极高。调节吸气量,实现搅拌和充氧两用功能,一机两用,代替了数量庞大的空气扩散器和专用搅拌机。本技术具有自吸气功能,减掉了供气设备及辅助设施,节约了投资费用,可用于各种污水处理工艺,特别适用于深池(10—15m)使用,其阻力损失小,不会堵塞,使用寿命长,安装维修简单方便,既可固定式安装,也可浮动式安装。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本技术由潜水电机1、叶轮2、导叶轮2a、导流筒3、吸气管4组成,潜水电机1直接安置在导流筒3的上端,潜水电机1输出轴伸入导流筒3内并与叶轮2相连,导流筒3固定于池底或浮于水面,叶轮2为一空腔体,其周壁整体连有多个与空腔体相通的空腔叶片6,各叶片的下表面7或外侧表面8为曲面或斜面,叶轮2的叶片数为2—12片,最好是3—6片,在叶轮2的外周设有导叶轮2a,导叶轮2a由多个曲面叶片构成,它们设置在对应叶轮2外围位置的导流筒3的内壁上,它们将叶轮2甩出来的水流导向流向池体,使得叶轮2除了具有原叶轮抽真空的作用外,又增加了对液体具有推流的功能。叶轮2的空腔体上端面中心通过轴套9与潜水电机1输出轴相连,其下端面中心设有进气孔5,该进气孔5与吸气管4一端相连,吸气管4另一端穿出导流筒3及水面与空气相通。本曝气机采用独创叶轮结构设计,具有两大功能,一方面能产生极高的真空度,另一方面具有推流的作用。本技术使用时,置于水下1.5-2.0m,在电机1的带动下旋转的叶轮2于进口处形成负压吸入空气,空气被叶轮2旁的切碎装置粉碎成极小的气泡,在高速水流的紊动挟带下进行剧烈的混合,形成均匀的气水乳浊液。在叶轮2的推流作用下,继续往下运行于池底,由于气泡在不断地被加压,气泡中的氧不断转移,同时导流方式延长了气水接触时间,使得实际氧转移效率提高,α值可达0.8—0.9,动力效率可达到3.5—4.0kgO2/kWh。另一方面由于导流筒3内污水向下移动,形成自然循环系统,由导流筒3下部喷出水流又实现良好搅拌作用,能够对整个池体的污水进行充分曝气,而避免出现死角。采用吸气管4浅水位下自行吸气,并以导流方式保证足够大的曝气量,且不受池深限制,机械能耗小,无需鼓风机、机房及输气管道等设施,节约投资和运行费用。本技术可通过控制阀调节进气量,使曝气和搅拌两种功能分别实现。本技术中,潜水电机1也可全部倒置安装在导流筒3内,其输出轴向上连接叶轮2,其它结构不变,其效果相同。本技术也可设置在漂浮水面上,在水池内任意移动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自吸式潜水导流曝气搅拌两用机,其特征在于它由潜水电机、叶轮、导流筒、吸气管组成,潜水电机直接安置在导流筒的上端,潜水电机输出轴伸入导流筒内并与叶轮相连,导流筒固定于池底或浮于水面,叶轮为一空腔体,其周壁整体连有多个与空腔体相通的空腔叶片,叶轮的空腔体上端面中心通过轴套与潜水电机相连,其下端面中心设有进气孔,该进气孔与吸气管一端相连,吸气管另一端穿出导流筒与空气相通。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式潜水导流曝气搅拌两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和各叶片的下表面为曲面。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式潜水导流曝气搅拌两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的各叶片下表面为斜面。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式潜水导流曝气搅拌两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的各叶片的外侧表面为曲面。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式潜水导流曝气搅拌两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的各叶片的外侧表面为斜面。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式潜水导流曝气搅拌两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叶片数为2—12片。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吸式潜水导流曝气搅拌两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叶片数为3—6片。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式潜水导流曝气搅拌两用机,其特征在于在叶轮的外周设有导叶轮,导叶轮由多个曲面叶片构成,它们设置在对应叶轮外围位置的导流筒的内壁上。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式潜水导流曝气搅拌两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电机全部倒置安装在导流筒内,其输出轴向上连接叶轮,其它结构不变。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吸式潜水曝气搅拌两用机,它由潜水电机、叶轮、导流筒、吸气管组成,潜水电机直接安置在导流筒上端,潜水电机输出轴伸入导流筒内并与叶轮相连,导流筒固定于池底或浮于水面,叶轮为一空腔体,其周壁整体连有多个与空腔体相通的空腔叶片,叶轮的空腔体上端面中心通过轴套与潜水电机输出轴相连,其下端面中心设有进气孔,该进气孔与吸气管一端相连,吸气管另一端穿出导流筒与空气相通。文档编号C02F7/00GK2491446SQ0123300公开日2002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5日专利技术者丁晓平 申请人:南京蓝深环境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吸式潜水导流曝气搅拌两用机,其特征在于它由潜水电机、叶轮、导流筒、吸气管组成,潜水电机直接安置在导流筒的上端,潜水电机输出轴伸入导流筒内并与叶轮相连,导流筒固定于池底或浮于水面,叶轮为一空腔体,其周壁整体连有多个与空腔体相通的空腔叶片,叶轮的空腔体上端面中心通过轴套与潜水电机相连,其下端面中心设有进气孔,该进气孔与吸气管一端相连,吸气管另一端穿出导流筒与空气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晓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蓝深环境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