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春荣专利>正文

水质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7531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质处理设备,该设备尤指海水水质的淡化过滤处理设备,或是污水的水质过滤处理设备。该处理设备包括有振荡蒸馏装置与冷却装置,振荡蒸馏装置中包括有加热组件与磁石振荡组件,利用加热与蒸馏方式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特殊的磁石振荡过滤,可取得去除盐份与杂质的纯净水,经冷却装置降温处理后,可获得淡化后的饮用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水质佳与高制水比率等突破性优点,且建置与维护成本低,保养容易,富具产业利用价值。(*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将海水进行淡化与过滤的饮用水处理技术,亦可为一种污水的过滤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水质处理设备。现有技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水,可由其固态、液态或气态的三相进行变化。水在地球上形成一循环系统,在地球表面占总面积达四分之三的水域所蒸发的水汽,经凝结而降至地面上,即成为水资源的主要来源。而此等经水循环过程所提供的水资源,理论上应不匮乏。但由于水汽凝结而降水的过程,受限于气象条件的配合,并非人为可随时掌控,因此无法随时随地因应需要来控制降水,因此,一旦气候异常导致长期缺雨,即会造成旱灾;反之,豪雨不停则成水灾。同时在气候干燥地区,大气湿度偏低,降水不易,将使干旱愈加严重;而湿润地区则因大气水汽的补充容易,降雨频繁,常陷于水患的恶性循环。此等降水在空间分布的不平均,使得水资源的分配在世界各地有极大的差异。由此可知,水资源虽可经水循环的过程而不断生成,但因降水受时间与空间的影响,无法依实际的需要在世界各地获得满足,因此水绝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再生资源。专家预估,下半世纪地球将会增加30亿人口并且面临严重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事实上目前已有许多国家缺乏足够的饮水,导致无法满足生活、卫生需求及粮食生产。依据全球水资源分配的调查,台湾列名全世界排名第18的缺水地区。另,预计到公元2050年,印度将会增加519(百万)人口和中国211(百万)人口。这些和其它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其人口成长将迫使数百万计的人面临水枯竭的挑战。为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缺乏的困境,海水淡化的技术,近年来相当受到重视,其也是解决邻海国家缺水的不二方法。海水淡化(Desalination)技术,乃是利用能源将盐水(Saline Water)分离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含盐极低的淡水(Fresh Water),另一部分则为含高盐量的卤水(Brine),由此可达到海水淡化的目的。习知海水淡化方法之一的逆渗透法,自公元1970年代后期发展出第一座海水淡化厂以来,一直是最具竞争力的处理技术的一。逆渗透法的原理是利用半透膜中分子晶格空隙对水及盐类溶解度的差异而将其分离。在半透膜两侧分别为淡水及含盐类的溶液。依热力学定律,物质会向较低化学势能的方向移动,因盐水的化学势能较清水低,故由淡水一侧会产生渗透流,通过膜面,进入盐水溶液,直到膜两侧化学势能达到平衡为止。当两侧的压力差等于渗透压时,则达到平衡状。若在盐水一侧施以一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则盐水的化学势能会高于清水,而使盐水中的水份,通过膜面流向清水侧,此种现象即称为逆渗透。传统逆渗透的海水处理,虽广为应用,但其存在设备建置造价昂贵、耗材费用高、维修不易等缺点,特别是制水比率仅在1∶0.3而已,换言之有约70%的处理废水需排放回流,造成极大污染。再者,设备易被海水腐蚀,且处理后的水不符饮用水标准,是以,该种设备仍具缺失另一种海水淡化主要方法之一为电透析法,电透析法是将无数的阴/阳离子薄膜,交错的串联在一起,电解质溶液则在膜间流动,两侧施以直流电电压后,阳离子将移向阴极而阴离子将移向阳极。其中阴离子可顺利通过阴离子薄膜,但是再往前时却会被邻近的阳离子膜阻挡,反之,阳离子也仅能通过阳离子膜,而无法通过阴离子膜。最后乃得以分离出低电解质浓度的溶液(淡水)以及高电解质浓度的溶液(卤水)。以电透析法进行水处理,存在设备建置造价昂贵、耗材费用高、维修不易等重大缺点。至于其它的海水淡化方法,例如多级闪化法、蒸馏压缩法、多效蒸馏法、冷冻法、太阳能蒸馏法、水合物法、溶剂萃取法……等,普遍存在诸多不利于实施或应用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付诸实现与应用的海水淡化处理设备。本技术的水质处理设备,包括有振荡蒸馏装置与冷却装置,其中该振荡蒸馏装置,在一桶体设置有入水管,该桶体内部设置有加可以产生热能的热组件与磁石振荡组件;该磁石振荡组件,为取材自矿石且经人造加工过的磁石结构;该桶体顶部设置有蒸气排出口,且桶体底部设置有泄水管;该蒸气排出口,利用管路连接到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为一将蒸气冷却后变化成水并输出的桶体。其中,该冷却装置的桶体,顶部设置有喷雾器,该喷雾器顶部与管路连通。其中,该冷却装置,包括一冷却水入口,其分支有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其中的第一管体,自桶体顶部进入,连接至顶端冷却循环单元,该顶端冷却循环单元呈绕圈方式设置于桶体顶部,依次连接至一输水管、一侧壁冷却循环单元、另一输水管及一排水管;该第二管体,连通至悬置冷却循环单元,其呈绕圈方式设置于桶体中间,该悬置冷却循环单元连接有导水管连通至贮水室,该贮水室位于悬置冷却循环单元下方,又贮水室设有溢流管,溢流管顶部的开口恰位于贮水室内,溢流管末端另与排水管连接;另于贮水室外围区隔有导水室,且连通有一饮用水排出口。其中,该磁石振荡组件,是将磁石包覆于一表面具有若干孔洞的壳体内。其中,该冷却装置,包括有第一进水口、顶端冷却循环单元、导流组件、侧壁冷却循环单元及第一出水口组成的冷却水流通路线;另,该冷却装置中还包括有第二进水口、悬置冷却循环单元、导水管及第二排水口组成的水流循环;又该冷却装置还包括有第三进水口、底端冷却循环单元及第三排水口组成的水流循环。其中,该导流组件呈螺旋状设于侧壁冷却循环单元内。采用以上方案的水质处理设备,振荡蒸馏装置中包括有加热组件与磁石振荡组件,利用加热与蒸馏方式配合特殊的磁石振荡过滤,可取得去除盐份与杂质的纯净水,续经冷却装置降温处理后,即可获得过滤淡化后的饮用水,借以达到海水淡化、解决水荒等主要目的。本技术具体存在的优点为处理后的水质佳,且具有高制水比率(约为1∶0.93),且建置与维护成本低,保养容易,极具利用和实施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冷却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冷却装置的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冷却装置的顶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磁石振荡组件的立体外观图。图7为本技术中磁石振荡组件的剖面结构图。图8为本技术中冷却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图9为本技术中冷却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振荡蒸馏装置,10---桶体,11---入水管,12---加热组件,13---磁石振荡组件,131--磁石,132--孔洞,133--壳体,14---蒸气排出口,15---泄水管,21---管路,3----冷却装置,30---桶体,31---喷雾器,38---导水室,39---饮用水排出口,4----冷却水入口,41---排水管,51---第一管体,52---顶端冷却循环单元,53---输水管,54---侧壁冷却循环单元,55---输水管,61---第二管体,62---悬置冷却循环单元,63---导水管,64---贮水室,65---溢流管,7----冷却装置,71---第一进水口,72---顶端冷却循环单元,73---导流组件,74---侧壁冷却循环单元,75---第一出水口,76---第二进水口,77---悬置冷却循环单元,78---导水管,79---第二排水口,81---第三进水口,82---底端冷却循环单元,83---第三排水口。具体实施方式兹谨就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质处理设备,包括有振荡蒸馏装置与冷却装置,其中:该振荡蒸馏装置,在一桶体设置有入水管,该桶体内部设置有加可以产生热能的热组件与磁石振荡组件;该磁石振荡组件,为取材自矿石且经人造加工过的磁石结构;该桶体顶部设置有蒸气排出口,且桶体底部设置有泄水管;该蒸气排出口,利用管路连接到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为一将蒸气冷却后变化成水并输出的桶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荣
申请(专利权)人:陈春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