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式橇装油气田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7465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车载式橇装油气田废水处理装置由排水管线顺序连接安装混凝反应澄清器、Fe/C微电解反应器、催化氧化反应器和活性炭吸附塔,在混凝反应澄清器的进水管线前依次安装一个加药罐,一个提升泵,一个控制阀,在出水管线前安装一个控制阀,在Fe/C微电解反应器的进水管线前依次安装一个提升泵、一个止回控制阀,在催化氧化反应器的进水管线前依次安装一个加药罐,一个止回控制阀,在活性炭吸附塔的进水管线前依次安装一个提升泵,一个控制阀,在出水管线前安装一个控制阀,并实施车载式对废水进行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车载式,适合处理油田钻井、酸化、压裂和机修等作业废水,对于处理量较大的废水,可对本装置适当加以改造。(*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车载式油气田废水处理装置,适于处理一次性排量不大,作业流动性强的特殊行业废水,尤其适合油田野外作业废水和海上油田废水处理。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各油田的采油废水处理率已达95%以上,处理后主要是回注地层。但钻井、酸化、压裂和机修等作业废水具有量少、排放间歇等特点,一般都预先存放在露天井场。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处理①用车辆外运到附近采油污水处理厂,与采油污水一同处理,但运费高,且附近不一定有采油污水处理厂;②自然风干后,就地掩埋,但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③承包给第三方处理,由于第三方不一定严格按环保要求处理,存在污染环境的隐患。上述三种处理方法或者是处理成本高,或者是存在二次污染,都不是积极的处理方法,且油田单位执行起来都存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使油田钻井、酸化、压裂和机修等作业废水达标排放,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载式橇装油气田废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可以根据油田作业废水水质的优劣,对废水进行简化处理,处理后出水量占进水总量的70%,可就地达标排放,污泥余量约30%,可固化填埋,满足废水达标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排水管线顺序连接安装混凝反应澄清器、Fe/C微电解反应器、催化氧化反应器和活性炭吸附塔,在混凝反应澄清器的进水管线前依次安装一个加药罐,一个提升泵,一个控制阀,在出水管线前安装一个控制阀,在Fe/C微电解反应器的进水管线前依次安装一个提升泵、一个止回控制阀,在催化氧化反应器的进水管线前依次安装一个加药罐,一个止回控制阀,在活性炭吸附塔的进水管线前依次安装一个提升泵,一个控制阀,在出水管线前安装一个控制阀,并实施车载式对废水进行处理。首先在预处理池中进行预处理,作用是使废水在酸、碱的条件下破坏废水的胶体和悬浮物稳定体系,达到初步沉降的预处理目的,或作为后续处理的pH调节池。预处理池的设计不在本橇装装置上。废水在混凝反应澄清器中进行混凝沉降。所述混凝反应澄清器由喷嘴、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斜板和斜板澄清室构成。提升泵将预处理后的水泵入混凝反应澄清器,由混凝反应澄清器底部经喷嘴喷出,进入第一反应室,然后通过喇叭口溢流进入第二反应室,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构成一个悬浮物区,可充分吸附网捕并沉降部分物质,反应室出水进入斜板澄清室进行泥水分离,污泥由下部污泥管排出,清水向上流由罐顶出水口进入Fe/C微电解反应器。所述Fe/C微电解反应器由布水器、垫层、Fe/C层和格栅构成。所述Fe/C层是采用加碳焙烧法制备的高效Fe/C微电解处理剂,并和焦炭(60~80目)按体积比1∶1装柱。采用升流式,进水从底部逆流而上穿透Fe/C层。提升泵将混凝反应澄清器出水从下部泵入Fe/C微电解反应器,首先经布水器,使水体均匀分布,然后从下部穿透Fe/C层,清水由罐顶排出进入催化氧化反应器。所述催化氧化反应器由四块隔板构成,进水由催化氧化反应器上部进入,下部流出经提升泵泵入活性炭吸附塔顶部。所述活性炭吸附塔由布水器、垫层、活性炭填料和格栅构成,并经降流式固定床吸附处理后,由塔底流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车载式,适合处理油田钻井、酸化、压裂和机修等作业废水,对于处理量较大的废水,可对本装置适当加以改造。附图说明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可以使本技术的内容及优点更加清晰。其中图1表示车载式橇装油气田废水处理装置图。图2表示混凝反应澄清器。图3表示微电解反应器。图4表示催化氧化反应器主视图。图5表示催化氧化反应器俯视图。图6表示活性炭吸附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所述实施例仅为说明的目的,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表示出车载式橇装油气田废水处理装置的架构简图。车载式橇装油气田废水处理装置由加药罐1、提升泵2、控制阀3、混凝反应澄清器4、Fe/C微电解反应器5、催化氧化反应器6、活性炭吸附塔7和排水管线22组成。废水在混凝反应澄清器4中进行混凝沉降。所属混凝反应澄清器4由喷嘴8、第一反应室9、第二反应室10、斜板11和斜板澄清室12构成。提升泵2将预处理后的水泵入混凝反应澄清器4,由混凝反应澄清器4底部经喷嘴喷8出,进入第一反应室9,然后通过喇叭口溢流进入第二反应室10,第一反应室9和第二反应室10构成一个悬浮物区,可充分吸附网捕并沉降部分物质,反应室出水进入斜板澄清室12进行泥水分离,污泥由下部污泥管排出,清水向上流由罐顶出水口进入Fe/C微电解反应器5。所述Fe/C微电解反应器5由布水器13、垫层14、Fe/C层15和格栅16构成。所述Fe/C层15是采用加碳焙烧法制备的高效Fe/C微电解处理剂,并和焦炭(60~80目)按体积比1∶1装柱。采用升流式,进水从底部逆流而上穿透Fe/C层15。提升泵2将混凝反应澄清器4出水从下部泵入Fe/C微电解反应器5,首先经布水器13,使水体均匀分布,然后从下部穿透Fe/C层15,清水由罐顶排出进入催化氧化反应器6。所述催化氧化反应器6由四块隔板17构成,进水由催化氧化反应器6上部进入,下部流出经提升泵2泵入进入活性炭吸附塔7顶部。所述活性炭吸附塔7由布水器18、垫层19、活性炭填料20和格栅21构成,并经降流式固定床吸附处理后,由塔底流出。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某油田在野外钻一口探井,钻井废水总排量为95m3,全部存放在露天井场一水泥坑内。要求设计一套废水处理装置,在1~2天内将现场钻井废水处理达标排放,其出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II级排放标准。根据油田要求,本技术的处理规模为5m3/h。通过大量室内试验,确定工艺流程为①预处理→②混凝沉降→③微电解→④催化氧化→⑤活性炭吸附。处理后的钻井废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II级排放标准。其步骤如下①.预处理通过向水泥坑内钻井废水中投加生石灰,破坏废水的胶体和悬浮物稳定体系,达到初步沉降的预处理目的。②.混凝沉降设计采用提升泵2(选取流量10m3,扬程28.5m,功率1.5kw,型号为2B31A)将废水送至混凝反应澄清器4。原水由底部进入池内,经喷嘴8喷出,进入第一反应室9,然后通过喇叭口溢流进入第二反应室10,第一反应室9和第二反应室10各自构成一个悬浮物区;反应室出水进入斜板澄清室12进行泥水分离,清水向上流由罐顶出水口出水,污泥由下部污泥管排出。混凝反应澄清器4有效容积为5m3、水力停留时间为1h。加药罐1中投加药剂为聚合硫酸铁(PFS)、石灰,聚丙烯酰胺(PAM),pH值为8-10。③.微电解在Fe/C微电解反应器5前设计一个提升泵2,型号为2B31A,采用升流式进水,水体从底部逆流而上穿透Fe/C层15,由Fe/C微电解反应器5顶部流出。Fe/C微电解反应器5采用加碳焙烧法制备的高效Fe/C微电解处理剂和焦炭(60-80目)体积比1∶1装柱,堆积密度为800~1000kg/m3,罐体有效容积3.2m3,空塔流速4m/h,铁炭层厚度2m,装填2~2.5t,直径1.26m,停留时间30min,反冲洗强度q=10L/(m2.s)。④.催化氧化设计催化氧化反应器6采用单组五廊道推流式反应器,即催化氧化反应器由四块隔板17构成,水体由催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车载式橇装油气田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排水管线顺序连接安装混凝反应澄清器(4)、Fe/C微电解反应器(5)、催化氧化反应器(6)和活性炭吸附塔(7),在混凝反应澄清器(4)的进水管线前依次安装一个加药罐(1),一个提升泵(2),一个控制阀(3),在出水管线前安装一个控制阀(3),在Fe/C微电解反应器(5)的进水管线前依次安装一个提升泵(2)、一个止回控制阀(3),在催化氧化反应器(6)的进水管线前依次安装一个加药罐(1),一个止回控制阀(3),在活性炭吸附塔(7)的进水管线前依次安装一个提升泵(2),一个控制阀(3),在出水管线前安装一个控制阀(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里平孟英峰赵立志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