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载自适应的总线式调光控制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7198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1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载自适应的总线式调光控制板,每路调光通道单元包括调光MCU模块和调光电源模块,所述调光MCU模块通过调光驱动电路连接MOS管对正弦波切相,通过光耦隔离模块和串行总线相连,所述调光驱动电路包括功率晶体管Q7,所述功率晶体管Q7的基极通过分压电阻连接调光MCU模块接收驱动信号,并通过限流电阻接收来自保护回路的电路使能输入信号,所述功率晶体管Q7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设有两个并联的去耦电容,所述功率晶体管Q7的集电极和MOS管的门极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快捷的可扩展性,满足白炽灯、220V卤素灯、LED灯以及装设可调光电子变压器的低压卤素灯等调光控制要求,性能稳定,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调光控制板,尤其涉及一种负载自适应的总线式调光控制板。
技术介绍
可控硅调光是目前在白炽灯和节能灯应用中被普遍采用的一种调光方式。它的工作原理是将输入电压的波形通过导通角切波之后,产生一个切向的输出电压波形。应用切向的原理,可减少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以此来降低负载的功率。目前可控硅调光方式的缺陷如下:1、基于其工作原理,在应用时存在一些设计缺陷,缺陷的根源在于可控硅导通后需要一个维持电流来保持导通,否则会恢复到截止状态。不同的可控硅维持电流不同,通常在几mA至几十mA之间,有的甚至达到50mA。而功率越大,需要的维持电流就越大,如果维持电流不够,则导通角不稳定,输出的波形也会不均匀,而且会产生颤动和尖峰,当将这样的不稳定输出加到LED上时就会出现闪烁。之前的白炽灯由于是线性负载,而且工作电流一般都会超过50mA,所以不会出现闪烁的现象,因此目前市面上适用于白炽灯的可控硅调光器不直接适用于LED产品,需要对其进行设计改进以符合LED的工作特性。2、目前市面上普遍应用的LED负载需要配备的电子变压器为容性负载,前切相调光时负载端电压会突变,这样对于容性负载就是一个电压阶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载自适应的总线式调光控制板,所述调光控制板上至少设置有一路调光通道单元(7),其特征在于,每路调光通道单元(7)包括调光MCU模块(71)和调光电源模块(77),所述调光MCU模块(71)通过调光驱动电路(75)连接MOS管(76)对正弦波切相,所述调光MCU模块(71)通过光耦隔离模块(72)和串行总线相连,所述调光驱动电路(75)包括功率晶体管Q7,所述功率晶体管Q7的基极通过分压电阻连接调光MCU模块(71)接收驱动信号,并通过限流电阻接收来自保护回路的电路使能输入信号,所述功率晶体管Q7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设有两个并联的去耦电容,所述功率晶体管Q7的集电极和MOS管(76)的门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载自适应的总线式调光控制板,所述调光控制板上至少设置有一路调光通道单元(7),其特征在于,每路调光通道单元(7)包括调光MCU模块(71)和调光电源模块(77),所述调光MCU模块(71)通过调光驱动电路(75)连接MOS管(76)对正弦波切相,所述调光MCU模块(71)通过光耦隔离模块(72)和串行总线相连,所述调光驱动电路(75)包括功率晶体管Q7,所述功率晶体管Q7的基极通过分压电阻连接调光MCU模块(71)接收驱动信号,并通过限流电阻接收来自保护回路的电路使能输入信号,所述功率晶体管Q7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设有两个并联的去耦电容,所述功率晶体管Q7的集电极和MOS管(76)的门极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自适应的总线式调光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控制板上还设置有过零检测电路(78),所述调光电源模块(77)输入220V交流电,输出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文迅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