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海波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水净化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7135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多功能组合式水净化塔,本塔由五节组成,第一节是采用逆风转子式的氨、氮处理室A;第二节是采用臭氧消毒和活性炭脱氯的脱氯消毒室B;第三节是采用上流式的离子交换室C;第四节是采用上流式的吸附脱色室D;第五节是采用下流式的过滤室E。本塔要求进水的水质为二级出水,净化的水为三级出水。本塔既能单元处理,又可多元处理,适合于农村食用水的净化以及中小型企业排水的净化。本塔技术先进,体轻,占地少,使用方便,净化度高。(*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废水或污水处理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中小企业及农村用废水或污水净化塔。我国除大中城市外的广大农村许多地方的饮用水不符合食用标准,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大企业厂放出的污水有的进行了处理,但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经济等问题尚未对污水进行处理,这些污水或废水排入江河就污染水源和危害人民的健康。水净化设备也有极简单的,但净化程度低,有的设备又价格昂贵,中小企业或农民买不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农村以及中小型企业用的多功能组合式水净化系列装置,特别是适于农村食用的水净化塔。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达到的提供一种多功能多元组合式的系列净化塔,该设备包括五节,既能单元处理,又能多元处理,各单元各自有其设备及处理工艺特点,各有其处理对象,在设备及其工艺上互相勾通与补充,从而达到深度出水的标准,其中,第一节采用逆风转子式氨、氮处理室;第二节采用臭氧消毒和活性炭脱氯的脱氯消毒室;第三节采用上流式离子交换室;第四节采用上流式吸附脱色室;第五节采用下流式过滤室,从而本技术的目的就完全达到了。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净水塔的正视图。1)从附图1可见,在净化塔第一节的逆风转子式氨、氮处理室A中央具有转子轴8,在该轴上镶有螺旋叶片7,该转子轴通过传动蜗轮6由电机13带动旋转,在第一节下部设有三环十字喷气管10,空气从空气管通过喷气管弯头11进入其中,在喷气管10下部设有曝气引伸管12,该管下部与碟式封头15连接,在第一节A上部设有双环十字喷淋管4、有机氮析流板3、有机氮收集室5以及防雨帽1。第一节逆风转子式氨、氮排出室A是根据冷却塔和氨解析法原理而设计的,专供处理污水中氨、氮用的,同时还可去除污水中各种气味。此外,本室还可作为凉水塔使用,它比普通凉水塔的冷却效率高3~4倍。本设计逆风转子式氨、氮排出室与普通冷却塔的设计不同,因为这一节的目的专门处理氨、氮,又要除去污水中的气味,所以在设计上要求高。设计上的特点是从普通的顺风式改为自下而上的逆风式,增加风与水的碰撞强度;另一特点是从普通的下流式改为转子式,以使水雾的落差时间延长,从而增加空气与雨雾的接触密度,使空气与水更充分地混合,从而提高除氨、氮和气味的效率,三环十字喷气管10和带有取样龙头14的出水口设于室下部,进气的压力为20立方米/平方米面积,气流从下而上上升而水则为自上而下漏水,水从进水口通过双环十字喷淋管4向下喷与进气逆向而行,使氨解吸。在塔顶部有排气窗孔2,氮从有机氮析流板3及有机氮收集室5排出收集。上面设防雨帽1,是供避雨用的,还可在本室外设有拉环(图中未画),该拉环与地用绳索使塔身牢固树立,防风将塔乱倒。下面设有碟式封头15和曝气引伸管12,使水中气体曝气,并加强气流强度。铵离子与氨在废水中的平衡式如下此式与水中的PH值有关,当废水PH上升至7以上时,反应式向左进行,在温度为25℃,PH值为11时,氨的百分比达98%。因此,在废水进入塔第一节A时应投入相应量的石灰或氢氧化钙,氨气就可作为气体被排除。有机氮和氨、氮随着气流而上升,氮气和污水中气味随着空气被去除,有机氮随着气流碰撞至析流板3下滑被收集。本室排出率为80~90%,余者可在离子交换室C、吸附室D、地过滤室E中被全部去除。一般来说,氨的解吸效率取决于温度,解吸塔大小,长径比例和气-液接触效率,在出水效率不理想时,增加空气量一般也可提高操作效果。这种进塔前的二级出水投资较大,而且一年中温差也较大,操作有一定难度,为了保证塔的处理功能,一般应对废水进行转效点氯化处理作为进塔前废水的预处理。所谓转效点氯化是通过向溶液(废水)中加入足够量的氯,使废水中的含氨、氮被氧化为氮气及其它稳定化合物,以达到控制氮的一种处理方法,这种方法是突出的优点是通过正确地控制水对流量,使其均化,可使废水中全部氨气减少至零,同时加氯又可达到消毒的目的。2)从附图1可见,在第一节的逆风转子式氨、氮排出室A之下是第二节B。第二节是脱氯,消毒室。脱氯、消毒室B在中部设有粒状炭床19,臭氧从旁侧通入处于拖料篦子21上和炭床19下的环形十字喷气管20,上部设有从第一节来的带取样龙头14的进水口,水进入室内,从环形十字喷淋管16喷下,使水与臭氧逆向而行,在炭床19内对水进行消毒,而臭氧通过炭床后又与水的雨雾再次相撞消毒,氧气最终由出气孔(图中未画)排出,回收送至第一节。从附图1可见,炭床19下设有拖料篦子21,以便负载活性炭床19,并使经消毒与脱氯后的水从出水口流出,该水进入第三节进行离子交换。从图中还可见,在第二节B上侧设有入孔门17,以便清除积垢,检查故障用,在第二节B外侧还设有抓梯18。由于本塔为深度处理塔,所以必须设有本节消毒和除氯设备,特别是将污水转化为接近食用标准,以及将河水、井水净化到食用标准,必须进一步消毒。由于在废水预处理中已加氯进行转效点氯化处理,对废水除氮又进行过消毒,但是,由于微生物的龄期不同,有些龄期增长,该微生物的抗氯性随着也增长,所以在本净化器第二节中换用臭氧消毒。臭氧加到废水中立即还原为氧,能起到消毒作用,除去水中异气味又可除去其它药物难以去除的可溶性有机物质。活性炭作为填料处于炭床19中,活性炭可以完全去除第一节来的化合性余氯和游离性余氯。活性炭在我国量多,质优,价廉,除脱氯外还可吸附大量有机物质,因此,还能起到消毒、脱色作用。本节所用活性炭的吸附处理,可以作为第四节吸附和脱色的预处理。3)从附图1可见第三节的结构,它是上流式的离子换室C,在该室中部为沸石床23,沸石床由拖床料篦子25支撑,下部有从第二节来水的进水口以及排除炭酸钙沉淀物出口或手孔门24,水从沸石床23上部的出水口排出,进入下一节继续净化,水从下往上流,所以叫上流式。离子交换法就是利用溶液中的不同离子去取代不溶性交换剂上某些已知离子的单元过程。本净化塔离子交换室C中使用天然沸石作为离子交换剂,利用某些天然沸石去除铵离子或铜离子非常有效,其中,斜发沸石是最有效的一种,它的突出特点表现在再生系统中。树脂或天然沸石一旦交换饱和后可采用熟石灰予以再生。由于沸石上有被去除的铵离子,在高PH条件下可能转化为氨。这样,当再生液通过氨解吸塔时,氨即被除去,而解吸液则被收集于贮槽内供重复使用。这种系统的优点是不排出需加以最终处理的含氨废水。本净化塔第三节离子交换室C是为以沸石为交换剂而设计的。一般离子交换器为下流式,本塔上流式容器是为防止沸石床31内的碳酸钙随出水而进入下一步流程。上流式床内的水是向上经过沸石床进行交换,在交换中所产生的碳酸钙与水流方向相反,下降到交换室的底部,可从排除碳酸钙沉淀物的手孔门24排出。离子交换法在生活给水软化中应用最为广泛,离子交换树脂有阴离子和阳离子的二种,其中,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钠离子被水中的钙、镁离子所取代,从而降低了水的硬度。如欲降低水中总溶解物质,必须同时使用阴、阳两种离子交换树脂,而天然沸石正好有阴离子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双重作用,因此,可省却许多麻烦,这是本技术特征之一。4)从附图4可见本净化塔第四节D,即吸附和脱色室的结构。在该吸附及脱色室D中用活性炭对来自第三节的水进行深度处理。在第二节中已对水进行过预吸附及预脱色,在吸附及脱色室A内使用活性炭是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水净水塔,其特征在于:从上到下顺序由五节组成,第一节是采用逆子转子式的氨、氮处理室A;第二节是采用臭氧消毒和活性炭脱氯的脱氯消毒室B;第三节是采用上流式的离子交换室C;第四节是采用上流式的吸附脱色室D;第五节是采用下流式的过滤室E。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李海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