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鼎臣专利>正文

水处理脱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6701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水处理脱碳装置由桶体、中心导管、强化器等组成,其特征是:桶体上半部为圆筒形,下半部为漏斗形,桶体顶端有一排气管,底端有一出水口,桶体圆筒形部分中有一中心导管,与强化器相连的连接管沿桶体切线方向在圆筒形部位二分之一处与桶体相连,强化器侧面连接进气管,强化器中的混合管其纵剖面为两个上底相对的非等腰梯形,使混合管两端内口形成喇叭口状,强化器的喷嘴为漏斗形,漏斗的小口对着混合管一端的喇叭口,进气管与混合管和喷嘴漏斗小口之间的空间相通。(*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尤其是专门脱除水中的CO2气体的一种水处理装置。目前,水处理用的脱碳器有鼓风填料式和真空填料式,其结构复杂,需配备专用的鼓风机或真空泵。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需配置鼓风机或真空泵,即可脱除水中溶解的CO2气体的水处理脱碳装置。本技术由桶体、支撑板、中心导管、强化器组成;桶体上半部为圆筒形,下半部为漏斗形,桶体顶端有一排气管,底端为出水口,桶体上半部侧面连接溢流管,上半部内壁连接圆形支撑板,支撑板中心开口处有一中心导管;强化器一端连接进水管,另一端与连接管相接,连接管另一端沿桶体切线方向在桶体圆筒形部分二分之一处与桶体相连;强化器由外壳、进气管、混合管、喷咀组成,混合管为中空圆柱体,其纵剖面为两个上底相对的非等腰梯形使混合管两端内口形成喇叭口状,喷嘴为漏斗形;强化器外壳为圆筒形,一端内壁与混合管表面紧密贴合,另一端内壁与喷咀大口紧密贴合,侧面连接进气管,进气管与混合管和喷嘴之间的空间相通。本技术结构简单,不需配置鼓风机或真空泵,其容积负荷强度比常规设备提高了20-40倍。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水处理脱碳装置纵剖面结构图。图2为水处理脱碳装置俯视图。图3为水处理脱碳装置强化器纵剖面结构图。图中(1)排气管、(2)溢流管、(3)连接管、(4)强化器、(5)进水管、(6)支撑板、(7)中心导管、(8)桶体、(9)出水口、(10)外壳、(11)混合管、(12)进气管、(13)喷嘴。桶体(8)用不锈钢板加工而成,顶端中心开口处装设排气管(1),中心导管(7)轴线与桶体轴线平行。混合管(11)用圆钢加工成中空形,自外壳(10)一端置入,喷嘴(13)小口朝向混合管(11)自另一端置入。进水管(5)接在装喷嘴(13)的外壳(10)一端,连接管(3)接在装混合管(11)的外壳(10)一端。含有CO2的水气混合液自进水管(5)进入强化器(4)激活,经喷咀(13)、混合管(11),然后通过连接管(3)进入桶体(8)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水流沿桶体(8)内壁旋转,向下经出水口(9)排出;部分水流沿中心导管(7)内壁向上运动,由上部溢流管(2)排出。桶体(8)中心部位形成旋转气柱,由水中脱出的CO2气体随旋转气柱一起通过中心导管(7),经排气管(1)排出。权利要求1.水处理脱碳装置由桶体、中心导管、强化器等组成,其特征是桶体上半部为圆筒形,下半部为漏斗形,桶体顶端有一排气管,底端有一出水口,桶体圆筒形部分中有一中心导管,与强化器相连的连接管沿桶体切线方向在圆筒形部位二分之一处与桶体相连,强化器侧面连接进气管,强化器中的混合管其纵剖面为两个上底相对的非等腰梯形,使混合管两端内口形成喇叭口状,强化器的喷嘴为漏斗形,漏斗的小口对着混合管一端的喇叭口,进气管与混合管和喷嘴漏斗小口之间的空间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桶体上半部侧面连接一溢流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桶体中的中心导管固定在与桶体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撑板中心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布了一种水处理脱碳装置,该装置由桶体、中心导管、强化器等组成,桶体上半部为圆筒形,下半部为漏斗形,桶体内有一中心导管,强化器的混合管其纵剖面为两个上底相对的非等腰梯形,使两端内口形成喇叭口状,强化器的喷嘴为漏斗形,进气管与混合管和喷嘴漏斗小口之间的空间相通,该装置适用于化学除盐水处理系统、H-Na离子交换系统等水处理脱碳,其容积负荷强度提高20—40倍,出水口CO文档编号C02F1/20GK2189604SQ94242039公开日1995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10日专利技术者陆东山, 王鼎臣 申请人:王鼎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东山王鼎臣
申请(专利权)人:王鼎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