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松散土质条件下的沉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62899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0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施工领域,尤其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松散土质条件下的沉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松散土质条件下的沉井,由第一节沉井和多节后续沉井组装而成;多节所述后续沉井的井壁底部均设有用于与第一节沉井或者其他后续沉井连接的连接扣;所述第一节沉井的井壁底部焊接有内翻法兰面;所述第一节沉井和多节后续沉井内侧编制有钢筋层,所述钢筋层内侧安装模板层,所述模板层内侧安装有多个模板支撑对模板层进行支撑加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稳固、定位准确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施工领域,尤其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松散土质条件下的沉井。
技术介绍
对于半连续铸造生产线,在铸造机基础施工时,在土质密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人工、挖掘机和人工、钻机和人工等无沉井方式开挖基坑。但是对于含砂砾量较大、易塌落的松散型土质,无法实现。通常采用大面积、大倾角的方式开挖,存在工程量过大的问题。单一工程中铸造机井基坑数量很小,传统沉井式开挖不太适用,并且其存在工艺过程复杂、费用高、沉井过重、周期长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稳固、定位准确的适用于松散土质条件下的沉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松散土质条件下的沉井,由第一节沉井和多节后续沉井组装而成;多节所述后续沉井的井壁底部均设有用于与第一节沉井或者其他后续沉井连接的连接扣;所述第一节沉井的井壁底部焊接有内翻法兰面;所述第一节沉井和多节后续沉井内侧编制有钢筋层,所述钢筋层内侧安装模板层,所述模板层内侧安装有多个模板支撑对模板层进行支撑加固。采用本方时,每一个铸造井制备第一节沉井数量为1节,后续沉井数量根据井深设计要求确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节沉井的井壁底部内侧焊接有脚板。防止第一节沉井变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节沉井和多节后续沉井的井壁中部内侧焊接加强筋。防止变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节沉井和多节后续沉井的井壁焊接有起吊环。以便于吊装。施工时,人员及设备进入所述第一节沉井,开挖所述第一节沉井内及脚板下面的土层并运出,使所述第一节沉井失去支撑后,在自重作用下下沉。当所述第一节沉井下沉到接近或低于地平时,停止开挖,吊装后续沉井到所述第一节沉井上,通过连接扣对接安装。后续沉井吊装完成后,继续开挖第一节沉井内及脚板下面的土层并运出,使沉井失去支撑后,在自重作用下下沉。如此循环,直至基坑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完成基坑开挖工作。对于沉井内岩土的开挖,可以但不限于使用旋转钻机初挖后再进行精整及下沉作业。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稳固、定位准确。对于第一节沉井,底部焊接有内翻法兰面,起到提高刚度、稳定形状的作用。同时,又可以保障沉井定位准确及施工安全。多处设置有加强筋22防止沉井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节沉井结构示意图;图2是后续沉井结构示意图图3是施工过程示意图;图4整体沉井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4所示为一种适用于松散土质条件下的沉井,由第一节沉井1和多节后续沉井2组装而成;多节后续沉井2的井壁底部均设有用于与第一节沉井1或者其他后续沉井2连接的连接扣21;第一节沉井1的井壁底部焊接有内翻法兰面11;第一节沉井1和多节后续沉井2内侧编制有钢筋层5,钢筋层5内侧安装模板层6,模板层6内侧安装有多个模板支撑7对模板层6进行支撑加固。第一节沉井1的井壁底部内侧焊接有脚板。第一节沉井1和多节后续沉井2的井壁中部内侧焊接加强筋22。第一节沉井1和多节后续沉井2的井壁焊接有起吊环。某铸造机要求铸造井尺寸2000mm×3000mm,井深9000mm,底部回填素夯土层400mm,井壁钢筋混凝土层厚度400mm,井底混凝土层厚度600mm。钢筋为16mm粗螺纹钢,钢筋间隔200mm×300mm,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根据计算,沉井尺寸为2800mm×3800mm。采用6mm厚度Q235钢板焊接而成,板幅1500mm。加强筋22及第一节沉井1的脚板宽度60mm。对接扣宽度120mm(上下各60mm)。第一节沉井1一件;后续沉井2高度1500mm的五件,后续沉井2高度的1000mm一件。在铸造井位置放线2800mm×3800mm,为第一节沉井1定位,吊装第一节沉井1到位。人员及设备进入第一节沉井1,开挖第一节沉井1内及脚板下面的土层3并运出,使沉井失去支撑后,在自重作用下下沉。当第一节沉井1下沉到接近或低于地平时,停止开挖,吊装后续沉井2到第一节沉井1上,通过接扣对接安装。后续沉井2吊装完成后,继续开挖第一节沉井1内及脚板下面的土层3并运出,使沉井失去支撑后,在自重作用下下沉。当后续沉井2下沉到接近或低于地平时,停止开挖,吊装下一节后续沉井2到沉井2上,通过连接扣21对接安装。后续沉井2吊装完成后,继续开挖第一节沉井1内及脚板下面的土层3并运出,使沉井失去支撑后,在自重作用下下沉。如此循环,直至6件后续沉井2均与地平平齐,完成基坑开挖工作。对沉井底部土层进行回填夯实处理。编制底部及侧壁钢筋层5,安装预埋件。在钢筋层内侧安装模板层6,模板成型尺寸2000mm×3000mm,并通过模板支撑7对模板层进行支撑加固。向第一节沉井1及后续沉井2与模板层6之间的夹层内浇筑标号C30混凝土并捣实、保养,完成铸造井的施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松散土质条件下的沉井,其特征在于:由第一节沉井(1)和多节后续沉井(2)组装而成;多节所述后续沉井(2)的井壁底部均设有用于与第一节沉井(1)或者其他后续沉井(2)连接的连接扣(21);所述第一节沉井(1)的井壁底部焊接有内翻法兰面(11);所述第一节沉井(1)和多节后续沉井(2)内侧编制有钢筋层(5),所述钢筋层(5)内侧安装模板层(6),所述模板层(6)内侧安装有多个模板支撑(7)对模板层(6)进行支撑加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松散土质条件下的沉井,其特征在于:由第一节沉井(1)和多节后续沉井(2)组装而成;多节所述后续沉井(2)的井壁底部均设有用于与第一节沉井(1)或者其他后续沉井(2)连接的连接扣(21);所述第一节沉井(1)的井壁底部焊接有内翻法兰面(11);所述第一节沉井(1)和多节后续沉井(2)内侧编制有钢筋层(5),所述钢筋层(5)内侧安装模板层(6),所述模板层(6)内侧安装有多个模板支撑(7)对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天保聂亮河杨利军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市开升稀土镁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