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温电风机,属于风机领域,用于解决现在普遍使用的高温风机对于电机的散热效果不佳,致使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风机的温度逐步增高,伴随着故障率较高、检修率高,进而影响生产的问题。它包括风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本体包括蜗壳、位于蜗壳左侧的电机,所述蜗壳内设有风叶轮,所述风叶轮中心设有安装孔,所述电机包括中框、位于中框左侧的后盖,所述后盖为圆形,所述后盖中心开有第一通孔,所述后盖与中框左端卡接,位于中框右侧的前盖,所述前盖为向左开口的圆形槽体,所述前盖中心开有第二通孔,所述前盖与中框右端卡接,所述中框、后盖、前盖组成圆柱形腔体。本技术方案结构紧凑、电机散热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风机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高温电风机。
技术介绍
目前,在冶炼、铸造等行业所使用的高温热处理炉中要安装相应的高温风机,以使热处理炉中的气体进行强制循环,以便保证热处理炉中的温度一致性,从而达到热处理炉的使用效果,但是,现在普遍使用的高温风机对于电机的散热效果不好,致使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风机的温度逐步增高,伴随着故障率较高、检修率高,进而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旨在提供了一种对电机散热效果好的高温电风机。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温电风机,包括风机本体,所述风机本体包括蜗壳、位于蜗壳左侧的电机,所述蜗壳内设有风叶轮,所述风叶轮中心设有安装孔,所述电机包括中框、位于中框左侧的后盖,所述后盖为圆形,所述后盖中心开有第一通孔,所述后盖与中框左端卡接,位于中框右侧的前盖,所述前盖为向左开口的圆形槽体,所述前盖中心开有第二通孔,所述前盖与中框右端卡接,所述中框、后盖、前盖组成圆柱形腔体,所述前盖、后盖均设有若干镂空,所述中框内设有转子,所述转子左端穿过第一通孔,所述转子左端套有第一风叶,所述第一风叶与转子键连接,所述第一风叶位于后盖左侧,所述转子右端穿过第二通孔,所述转子右端插入安装孔,所述转子右端与安装孔键连接,所述转子、风叶轮同轴配置,所述蜗壳与电机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蜗壳左侧相连,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前盖右端相连。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电机外接电源,气动电机,转子带动风叶轮,热风机运行,电机运行中产生大量热量,后盖左侧所设的第一风叶配合后盖和前盖上设有的镂空,将热量从电机内带出,后盖和前盖均设有镂空,有利于空气流通,增大了空气流通量,提高散热效果;由于热风机是用于抽送热风的,故通过风叶轮带动的也是热风,蜗壳内也具有高温气流,前盖临界蜗壳,热量容易沿前盖传至电机,进而增加电机温度,将前盖设计成向左开口的圆形槽体,使前盖与蜗壳之间的接触面减小,进而降低了热传导面积,减小了蜗壳内热气流对电机的影响;电机与蜗壳之间设置连接板,提高电机与蜗壳安装的稳定性,连接板也具有部分阻热作用。进一步限定,所述转子右端套有第二风叶,所述第二风叶位于前盖内,所述第二风叶与转子键连接。合理的利用了装置空间,第二风叶随转子转动,进一步增加了散热风量,第二风叶和第一风叶的出风方向当是一致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中框包括内框体、套于内框体外的外框体,所述外框截面为环状锯齿形,所述内框体环周设有若干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为条形,所述散热片轴向均匀分布于内框表面,所述所述内框通过散热片与外框内侧卡接,通过所述内框体为铜质,所述外框体为铝质。散热片增大了中框表层的表面积,提高了散热量,内框体采用铜质、外框体采用铝质,充分利用了铜吸热速度快、铝散热速度快的金属特性,进一步提高了散热速度。进一步限定,所述转子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之间均设有轴承。减少转子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孔壁的摩擦,避免了因为磨损造成设备故障,减少摩擦同时也减少了运转时由摩擦所产生的热量,进一步减少电机发热。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接板包括左板和右板,所述左板开有圆形凹槽,所述左板和右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左板和右板组成圆盘形腔体,所述圆形凹槽内还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为石棉布。隔热层的设置,有效的降低了热量传导,增加了连接板隔热效果。进一步限定,所述前盖环周开有若该散热孔。为电机内散热通道增加通道口,增加了空气流通量,提高散热效率。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结构紧凑、电机散热效果好。附图说明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高温电风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高温电风机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后盖结构示意图;图4为前盖结构示意图;图5为中框结构示意图;图6为连接板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风机本体1、蜗壳2、电机3、风叶轮4、安装孔5、中框6、后盖7、第一通孔8、前盖9、第二通孔10、镂空11、转子12、第一风叶13、连接板14、第二风叶15、内框体16、外框体17、散热片18、轴承19、左板20、右板21、圆形凹槽22、隔热层23、散热孔2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高温电风机,包括风机本体1,风机本体1包括蜗壳2、位于蜗壳2左侧电机3,蜗壳2内设有风叶轮4,风叶轮4中心设有安装孔5,电机3包括中框6、位于中框6左侧的后盖7,后盖7为圆形,后盖7中心开有第一通孔8,后盖7与中框6左端卡接,位于中框6右侧的前盖9,前盖9为向左开口的圆形槽体,前盖9中心开有第二通孔10,前盖9与中框6右端卡接,中框6、后盖7、前盖9组成圆柱形腔体,前盖9、后盖7均设有若干镂空11,中框6内设有转子12,转子12左端穿过第一通孔8,转子12左端套有第一风叶13,第一风叶13位于后盖7左侧,第一风叶13与转子12键连接,转子12右端穿过第二通孔10,转子12右端插入安装孔5,转子12右端与安装孔5键连接,转子12、风叶轮4同轴配置,蜗壳2与电机3之间设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通过螺栓与蜗壳2左侧相连,连接板14通过螺栓与前盖9右端相连。优选的,转子12右端套有第二风叶15,第二风叶15位于前盖9内,第二风叶15与转子12键连接。优选的,中框6包括内框体16、套于内框体16外的外框体17,外框体17截面为环状锯齿形,内框体16环周设有若干散热片18,散热片18为条形,散热片18轴向均匀分布于内框体16表面,内框体16通过散热片18与外框体17内侧卡接,通过内框体16为铜质,外框体17为铝质。优选的,转子12与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10之间均设有轴承19。优选的,连接板14包括左板20和右板21,左板20开有圆形凹槽22,左板20和右板21通过螺栓连接,左板20和右板21组成圆盘形腔体,圆形凹槽22内还设有隔热层23,隔热层23为石棉布。优选的,前盖9环周开有若该散热孔24。以上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温电风机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温电风机,包括风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本体包括蜗壳、位于蜗壳左侧的电机,所述蜗壳内设有风叶轮,所述风叶轮中心设有安装孔,所述电机包括中框、位于中框左侧的后盖,所述后盖为圆形,所述后盖中心开有第一通孔,所述后盖与中框左端卡接,位于中框右侧的前盖,所述前盖为向左开口的圆形槽体,所述前盖中心开有第二通孔,所述前盖与中框右端卡接,所述中框、后盖、前盖组成圆柱形腔体,所述前盖、后盖均设有若干镂空,所述中框内设有转子,所述转子左端穿过第一通孔,所述转子左端套有第一风叶,所述第一风叶位于后盖左侧,所述第一风叶与转子键连接,所述转子右端穿过第二通孔,所述转子右端插入安装孔,所述转子右端与安装孔键连接,所述转子、风叶轮同轴配置,所述蜗壳与电机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蜗壳左侧相连,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前盖右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电风机,包括风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本体包括蜗壳、位于蜗壳左侧的电机,所述蜗壳内设有风叶轮,所述风叶轮中心设有安装孔,所述电机包括中框、位于中框左侧的后盖,所述后盖为圆形,所述后盖中心开有第一通孔,所述后盖与中框左端卡接,位于中框右侧的前盖,所述前盖为向左开口的圆形槽体,所述前盖中心开有第二通孔,所述前盖与中框右端卡接,所述中框、后盖、前盖组成圆柱形腔体,所述前盖、后盖均设有若干镂空,所述中框内设有转子,所述转子左端穿过第一通孔,所述转子左端套有第一风叶,所述第一风叶位于后盖左侧,所述第一风叶与转子键连接,所述转子右端穿过第二通孔,所述转子右端插入安装孔,所述转子右端与安装孔键连接,所述转子、风叶轮同轴配置,所述蜗壳与电机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蜗壳左侧相连,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前盖右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三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