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林业上专用的育苗装置,包括底座、固定壳体、营养液、支撑板、海绵体、左育苗腔、连接座、左插销、活动提手、活动防护筒、透气孔、右插销、右育苗腔、锁紧螺钉和吸液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培育时,首先将林苗培育在左育苗腔和右育苗腔组成的育苗腔中,其中营养液通过海绵体为林苗提供养分和水分,而活动防护筒可以根据苗培育过程随时进行高度的调节,从而避免了提高育苗腔给林苗带来了伤害;培育好的林苗需要栽植时,首先通过活动提手将培育好的林苗和育苗腔一起取出,然后再拔出左插销和右插销,进一步的使左育苗腔与右育苗腔相分离,最后就可以取出培育好的林苗进行栽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育苗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林业上专用的育苗装置。
技术介绍
造林在林业用地上采用植苗、扦插或播种等方法营造或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确切地说,种植面积较大,而且以后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的,称为造林。为了根据不同地域的土壤和自然环境,保证造林的质量,通常需要选用生命力强和具有优良目的性状的品种,以及生机旺盛、抗逆性强的苗木作为种植材料,不但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可以减少幼林的抚育工作。为了使森林整体有较强的抗灾能力,减少由病、虫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在选择了生命力强和具有优良目的性状的品种后,良好的育苗工作也能为造林质量提供必要的条件,另外由于林苗种类繁多,同一时期不同林苗的高度不同,不同时期同一林苗的高度也不同,而育苗筒的育苗腔高度固定不变,不能很好适用林苗培育过程中的多样性,而现有的育苗装置通过提高林苗的育苗腔高度来适应苗培育过程,但这样很容易对林苗造成伤害,同时提高后的育苗腔中的水分也很难得到保障,另外培育好的林苗栽植时取出也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林业上专用的育苗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育苗装置通过提高林苗的育苗腔高度来适应苗培育过程,但这样很容易对林苗造成伤害,同时提高后的育苗腔中的水分也很难得到保障,另外培育好的林苗栽植时取出也比较麻烦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林业上专用的育苗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底座、固定壳体、营养液、支撑板、海绵体、左育苗腔、连接座、左插销、活动提手、活动防护筒、透气孔、右插销、右育苗腔、锁紧螺钉和吸液孔;所述固定壳体底部固定连接在底座上面;所述营养液位于固定壳体内部下侧;所述支撑板位于营养液上侧,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在固定壳体内部;所述海绵体位于支撑板上面,所述海绵体活动连接在固定壳体内部,所述海绵体底部与营养液相连接;所述左育苗腔位于海绵体左上侧,所述左育苗腔上侧通过左插销固定连接在连接座内部左侧;所述右育苗腔位于海绵体右上侧,所述右育苗腔上侧通过右插销固定连接在连接座内部右侧;所述活动提手为两个,所述活动提手分别设在连接座顶部左右两侧;所述活动防护筒通过锁紧螺钉固定连接在固定壳体外部,所述活动防护筒上面周围设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吸液孔为若干个,所述吸液孔分别设在左育苗腔和右育苗腔的底部。作为优选,所述海绵体截面呈T形状。作为优选,所述活动防护筒由透明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培育时,首先将林苗培育在左育苗腔和右育苗腔组成的育苗腔中,其中营养液通过海绵体为林苗提供养分和水分,而活动防护筒可以根据苗培育过程随时进行高度的调节,从而避免了提高育苗腔给林苗带来了伤害;培育好的林苗需要栽植时,首先通过活动提手将培育好的林苗和育苗腔一起取出,然后再拔出左插销和右插销,进一步的使左育苗腔与右育苗腔相分离,最后就可以取出培育好的林苗进行栽植。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底座;2-固定壳体;3-营养液;4-支撑板;5-海绵体;6-左育苗腔;7-连接座;8-左插销;9-活动提手;10-活动防护筒;11-透气孔;12-右插销;13-右育苗腔;14-锁紧螺钉;15-吸液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林业上专用的育苗装置,包括底座1、固定壳体2、营养液3、支撑板4、海绵体5、左育苗腔6、连接座7、左插销8、活动提手9、活动防护筒10、透气孔11、右插销12、右育苗腔13、锁紧螺钉14和吸液孔15;所述固定壳体2底部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面;所述营养液3位于固定壳体2内部下侧;所述支撑板4位于营养液3上侧,所述支撑板4固定连接在固定壳体2内部;所述海绵体5位于支撑板4上面,所述海绵体5活动连接在固定壳体2内部,所述海绵体5底部与营养液3相连接;所述左育苗腔6位于海绵体5左上侧,所述左育苗腔6上侧通过左插销8固定连接在连接座7内部左侧;所述右育苗腔13位于海绵体5右上侧,所述右育苗腔13上侧通过右插销12固定连接在连接座7内部右侧;所述活动提手9为两个,所述活动提手9分别设在连接座7顶部左右两侧;所述活动防护筒10通过锁紧螺钉14固定连接在固定壳体2外部,所述活动防护筒10上面周围设有若干个透气孔11;所述吸液孔15为若干个,所述吸液孔15分别设在左育苗腔6和右育苗腔13的底部。其中,所述海绵体5截面呈T形状;所述活动防护筒10由透明材料制成。本技术的使用状态为:培育时,首先将林苗培育在左育苗腔6和右育苗腔13组成的育苗腔中,其中营养液3通过海绵体5为林苗提供养分和水分,而活动防护筒10可以根据苗培育过程随时进行高度的调节,从而避免了提高育苗腔给林苗带来了伤害;培育好的林苗需要栽植时,首先通过活动提手9将培育好的林苗和育苗腔一起取出,然后再拔出左插销8和右插销12,进一步的使左育苗腔6与右育苗腔13相分离,最后就可以取出培育好的林苗进行栽植。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林业上专用的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固定壳体(2)、营养液(3)、支撑板(4)、海绵体(5)、左育苗腔(6)、连接座(7)、左插销(8)、活动提手(9)、活动防护筒(10)、透气孔(11)、右插销(12)、右育苗腔(13)、锁紧螺钉(14)和吸液孔(15);所述固定壳体(2)底部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面;所述营养液(3)位于固定壳体(2)内部下侧;所述支撑板(4)位于营养液(3)上侧,所述支撑板(4)固定连接在固定壳体(2)内部;所述海绵体(5)位于支撑板(4)上面,所述海绵体(5)活动连接在固定壳体(2)内部,所述海绵体(5)底部与营养液(3)相连接;所述左育苗腔(6)位于海绵体(5)左上侧,所述左育苗腔(6)上侧通过左插销(8)固定连接在连接座(7)内部左侧;所述右育苗腔(13)位于海绵体(5)右上侧,所述右育苗腔(13)上侧通过右插销(12)固定连接在连接座(7)内部右侧;所述活动提手(9)为两个,所述活动提手(9)分别设在连接座(7)顶部左右两侧;所述活动防护筒(10)通过锁紧螺钉(14)固定连接在固定壳体(2)外部,所述活动防护筒(10)上面周围设有若干个透气孔(11);所述吸液孔(15)为若干个,所述吸液孔(15)分别设在左育苗腔(6)和右育苗腔(13)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林业上专用的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固定壳体(2)、营养液(3)、支撑板(4)、海绵体(5)、左育苗腔(6)、连接座(7)、左插销(8)、活动提手(9)、活动防护筒(10)、透气孔(11)、右插销(12)、右育苗腔(13)、锁紧螺钉(14)和吸液孔(15);所述固定壳体(2)底部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面;所述营养液(3)位于固定壳体(2)内部下侧;所述支撑板(4)位于营养液(3)上侧,所述支撑板(4)固定连接在固定壳体(2)内部;所述海绵体(5)位于支撑板(4)上面,所述海绵体(5)活动连接在固定壳体(2)内部,所述海绵体(5)底部与营养液(3)相连接;所述左育苗腔(6)位于海绵体(5)左上侧,所述左育苗腔(6)上侧通过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艳华,张海军,池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盛艳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