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计算机信息多谐振荡器,包括单稳态多谐振荡器、变压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开关、电位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阻至第六电阻、第一三极管至第六三极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单稳态多谐振荡器为核心元件,根除了桥式逆变器最容易发生的直通颠夜和偏磁问题,显著地提高了计算机的逆变器可靠性,具有工作效率高的优点,有利于普及和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计算机相关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信息多谐振荡器。
技术介绍
多谐振荡器是一种能产生矩形波的自激振荡器,也称矩形波发生器。“多谐”指矩形波中除了基波成分外,还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成分。多谐振荡器没有稳态,只有两个暂稳态。在工作时,电路的状态在这两个暂稳态之间自动地交替变换,由此产生矩形波脉冲信号,常用作脉冲信号源及时序电路中的时钟信号。目前,现有技术中计算机信息中的多谐振荡器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各种不足,因此,需要采用其他电子原件作为保护装置,然而这样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计算机信息多谐振荡器。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包括单稳态多谐振荡器、变压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开关、电位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阻至第六电阻、第一三极管至第六三极管,所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型号为CD4047、所述变压器为12V变压器、第一电容为300uf、第二电容为470uf、所述电位器为1kΩ、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型号均为IN4001、第一电阻为100Ω、第二电阻为400Ω、第三电阻为500Ω、第四电阻为2kΩ、第五电阻为27kΩ、第六电阻为200Ω、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和第六三极管型号均为3DG901150V0.3A的三极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计算机信息多谐振荡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单稳态多谐振荡器为核心元件,根除了桥式逆变器最容易发生的直通颠夜和偏磁问题,显著地提高了计算机的逆变器可靠性,具有工作效率高的优点,有利于普及和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单稳态多谐振荡器IC1、变压器T、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开关K、电位器RP、第一二极管VD1、第二二极管VD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第三三极管VT3、第四三极管VT4、第五三极管VT5和第六三极管VT6,开关K的一端同时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VT2的负极、电源的正极、单稳态多谐振荡器IC1的第一非稳态触发端、单稳态多谐振荡器IC1的第二非稳态触发端和单稳态多谐振荡器IC1的下降沿触发输入端连接,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的中间引出有抽头,变压器T初级绕组的两端为电源逆变器的输出端,开关K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二极管VD1的负极和变压器T的抽头连接,变压器T次级绕组的第一端与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第三三极管VT3的集电极和第四三极管VT4的集电极连接,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六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第五三极管VT5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二极管VD1的正极同时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电源的负极、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VD2的正极、单稳态多谐振荡器IC1的负极输入端、单稳态多谐振荡器IC1的上升沿触发输入端和单稳态多谐振荡器IC1的复位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三三极管VT3的发射极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第四三极管VT4的发射极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第五三极管VT5的发射极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第六三极管VT6的发射极连接,第三三极管VT3的基极同时与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和第四三极管VT4的基极连接,第五三极管VT5的基极同时与第六三极管VT6的基极和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连接,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单稳态多谐振荡器IC1的单稳态脉冲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单稳态多谐振荡器IC1的单稳态脉冲互补输入端连接,单稳态多谐振荡器IC1的外接电容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同时与电位器RP的第一端和单稳态多谐振荡器IC1的外接电容/电阻公共端连接,单稳态多谐振荡器IC1的外接电阻端同时与电位器RP的第二端和电位器RP的滑动端连接。如图1所示:单稳态多谐振荡器IC1为型号CD4047的振荡器,输入电压源连接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IC1,一个不稳定的多谐振荡器产生两个180度异相1/50赫兹脉冲信号。这些脉冲信号前经过两个三极管(第一晶体管VT1和第二晶体管VT2)后再经过四个三极管(第三三极管VT3至第六三极管VT6)放大来驱动逆变变压器T,220V交流电就可以在变压器的初级输出。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计算机信息多谐振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稳态多谐振荡器、变压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开关、电位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和第六三极管,所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型号为CD4047、所述变压器为12V变压器、第一电容为300uf、第二电容为470uf、所述电位器为1kΩ、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型号均为IN4001、第一电阻为100Ω、第二电阻为400Ω、第三电阻为500Ω、第四电阻为2kΩ、第五电阻为27kΩ、第六电阻为200Ω、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和第六三极管型号均为3DG9011 50V 0.3A的三极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信息多谐振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稳态多谐振荡器、变压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开关、电位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和第六三极管,所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型号为CD4047、所述变压器为12V变压器、第一电容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方安,高凯,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