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嘉封专利>正文

自压回流式污水处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5225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自压回流式污水处理器,在一上敞口的吸附罐中部放置有一上敞口的纤维球罐,纤维球罐的上中段罐腔内装放有复数层纤维球过滤层,纤维球罐下段是一砂石滤层,砂石滤层底部埋置有带有过滤网的回流管,回流管向上延伸并引入到纤维球罐外部的吸附罐的上部,吸附罐内由上至下依次填装有活性炭吸附层,石英砂和卵石层,在吸附罐卵石层下部的储水腔内外连接有排出管,在吸附罐和纤维球罐底部设置有排污和反冲清洗管,污水由纤维球罐上部引入,处理后的水在位差作用下自动排出。(*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特别是一种自压回流式污水处理器。目前的水处理设备均为一罐体或池体,污水排入后一般经过过滤网的过滤、多个槽池的沉淀及消毒后再由泵抽出供二次使用。由于沉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现有的水处理设备又是靠污水中污粒的比重不同而自然进行沉淀的,因此,要达到一定的处理效果则要经历较长的沉淀过程和时间,故其处理效果低。另外,现有污水处理设备由于只采用网过滤和沙石层的沙滤,对一些夹带有颜色和纤维悬浮物的污水处理效果欠佳,尤其是COD的除作率很低。因此,现有的性能单一的污水处理设备已满足不了对含有多种污物和化学成份的污水处理需要。比如印染行业的污水中不仅含有纤维悬浮物、化学颜料产生的颜色,而且污水中COD的含量也很高。故采用现有处理功能单一的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的水的质量达不到排放标准,更难达到二次回用的标准,不仅污染环境,也造成水的大量浪费。现有水处理设备的另一不足就是处理过程本身需要动力搅拌抽送故能耗较大。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集悬浮物过滤,活性碳吸附,砂石过滤于一体的、完全靠位差完成整个处理过程的自压回流式污水处理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在一上敞口的吸附罐中部放置有一上敞口的纤维球罐,纤维球罐的上中段罐腔内装放有复数层纤维球过滤层,纤维球罐下段是一砂石滤层,砂石滤层底部埋置有带有过滤网的回流管,回流管向上延伸并引入到纤维球罐外部的吸附罐的上部,吸附罐内由上至下依次填装有活性碳吸附层,石英砂和卵石层,在吸附罐卵石层下部的储水腔内外连接有排出管,在吸附罐和纤维球罐底部设置有排污和反冲清洗管,污水由纤维球罐上部引入,处理后的水在位差作用下自动排出。由上可见,本技术的显著效果是1.具有悬浮物过滤、活性碳吸附、沙石过滤及滤网过滤的综合处理功能。2.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3.具有自动清洗的特点。4.整个污水处理过程是依靠巧妙设计的高度差及重力流本身实现循环流动并完成处理的,具有节能的特点。5.综合处理效果好,COD去除率可达85~90%,浊度去除率达60%以上,色度去除度达90%,SS去除率达92%。处理后的水质可二次回用或直接排放。本技术的具体结构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剖面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下面将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本技术有一吸附罐5、吸附罐5内铺装有沙石过滤层51,其特征在于在吸附罐5内设置有一上敞口的纤维球罐4,纤维球罐4由上至下被带孔的隔板46分隔成数个独立的腔室41至45,污水排入管10引连到上部的腔室41内,腔室41的下部的腔室42、43内装放有纤维球铺构成的过滤粘附层7,腔室43下部的腔室44内装放有沙石过滤层441,腔室44下部的腔室45底部和吸附罐5的底部外连接有排污管1和冲洗管2和3,在腔室45内的沙石过滤层441下层埋放有带有过滤头81的数根回流管8,各回流管8向上延伸并引入到吸附罐5的内腔中,吸附罐5内的沙石过滤层51上部是一由活性碳构成的吸附净化层6,在沙石过滤层51下部的储水腔室52内置入有排水管11。参见图1至图2本技术的结构特征还在于上敞口的圆筒状的纤维球罐4坐放在园形的吸附罐5的中部并呈直立状,装有阀门82的L形的回流管8插埋在纤维球罐4内并呈放射状间隔设置,各L形的回流管8底部均连接有一过滤头81,各L形的回流管8的上延伸段位于腔室42内并水平穿过纤维球罐4周壁后引入到吸附罐5的环形内腔的上段中,在吸附罐5的上敞口至活性碳吸附净化层6的上层面之间的周壁上外引接有溢流管9,在吸附罐5下部的沙石过滤层51下部的储水腔室52内设置有一环形带孔的水管111,排水管11与环形水管111相连通并向上尔后向下弯制成n形,在n形部位的上部外接一排气管13,在n形部位的中段之间横向连通一带有阀门121的位差调节管12,在纤维球罐4上部的进水腔室41的上部外引连有溢流管9,在吸附罐5的下部储水腔室52的底部及纤维球罐4下部的腔室45底部均连通有排污管1、清水冲洗管3和压缩空气反冲管2,纤维球罐4的上部的进水腔室41的高度位于吸附罐5的敞口端的上部。参见图1和图2储水腔室52是由带孔的隔板53分隔而成的一个环形腔室,隔板53及各隔板45是活动搭置在或拧连在纤维球罐4和吸附罐5的内壁的凸沿14上的,污水排入管10与缓冲槽15相连通,缓冲槽15与污水泵入管151相连通。参见图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参见图1污水由水泵16泵入缓冲槽15缓冲减压后流入污水排入管10并注入到腔室41中,通过带孔的隔板46下流入其下部的腔室42和43中,污水在流经纤维球构成的过滤粘附层7时,污水中的纤维悬浮物被纤维球吸附挂粘住,然后排入腔室44中经过沙石滤层的粗滤,粗滤后的污水在上部水压作用下被压入过滤头81并经L形回流管8注入到吸附罐5的上部,然后经过活性碳层6的吸附净化,去除掉污水中的色度和COD等有害成份,最后经砂石滤层51的再次过滤汇流到储水腔室52中,储水腔室52中的处理过的水在水流位差作用下自动压入到环形水管111及n形排水管11中排出,当吸附罐5内的水位较低时,则可将阀门121打开,使处理后的水经较低位置高度的位差调节管12排出,排水管11的通断可由排水管下部的阀门112控制。当注入的污水水量较大时,可由溢流管9排出。需清洗滤层时,可打开其底部的压缩空气和清水反冲管2和3进行清洗,污物则通过排污管1排出。必要时,可打开隔板46,更换纤维球滤层7。权利要求1.自压回流式污水处理器,有一吸附罐(5)、吸附罐(5)内铺装有沙石过滤层(51),其特征在于在吸附罐(5)内设置有一上敞口的纤维球罐(4),纤维球罐(4)由上至下被带孔的隔板(46)分隔成数个独立的腔室(41)至(45),污水排入管(10)引连到上部的腔室(41)内,腔室(41)的下部的腔室(42)、(43)内装放有纤维球铺构成的过滤粘附层(7),腔室(43)下部的腔室(44)内装放有沙石过滤层(441),腔室(44)下部的腔室(45)底部和吸附罐(5)的底部外连接有排污管(1)和冲洗管(2)和(3),在腔室(45)内的沙石过滤层(441)下层埋放有带有过滤头(81)的数根回流管(8),各回流管(8)向上延伸并引入到吸附罐(5)的内腔中,吸附罐(5)内的沙石过滤层(51)上部是一由活性碳构成的吸附净化层(6),在沙石过滤层(51)下部的储水腔室(52)内置放有排水管(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压回流式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上敞口的圆筒状的纤维球罐(4)坐放在园形的吸附罐(5)的中部并呈直立状,装有阀门(82)的L形的回流管(8)插埋在纤维球罐(4)内并呈放射状间隔设置,各L形的回流管(8)底部均连接有一过滤头(81),各L形的回流管(8)的上延伸段位于腔室(42)内并水平穿过纤维球罐(4)周壁后引入到吸附罐5的环形内腔的上段中,在吸附罐(5)的上敞口至活性碳吸附净化层(6)的上层面之间的周壁上外引接有溢流管(9),在吸附罐(5)下部的沙石过滤层(51)下部的储水腔室(52)内设置有一环形带孔的水管(111),排水管(11)与环形水管(111)相连通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压回流式污水处理器,有一吸附罐(5)、吸附罐(5)内铺装有沙石过滤层(51),其特征在于:在吸附罐(5)内设置有一上敞口的纤维球罐(4),纤维球罐(4)由上至下被带孔的隔板(46)分隔成数个独立的腔室(41)至(45),污水排入管(10)引连到上部的腔室(41)内,腔室(41)的下部的腔室(42)、(43)内装放有纤维球铺构成的过滤粘附层(7),腔室(43)下部的腔室(44)内装放有沙石过滤层(441),腔室(44)下部的腔室(45)底部和吸附罐(5)的底部外连接有排污管(1)和冲洗管(2)和(3),在腔室(45)内的沙石过滤层(441)下层埋放有带有过滤头(81)的数根回流管(8),各回流管(8)向上延伸并引入到吸附罐(5)的内腔中,吸附罐(5)内的沙石过滤层(51)上部是一由活性碳构成的吸附净化层(6),在沙石过滤层(51)下部的储水腔室(52)内置放有排水管(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嘉封
申请(专利权)人:陈嘉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