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模块式污水处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3432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5 0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移动模块式污水处理器,包括壳体、底座、移动装置等;所述壳体内依次设有预处理室、生化处理室一、生化处理室二、絮凝沉淀室、过滤室、消毒室;所述壳体内设有生物附着器、高效充氧机及水泵等,回流管上连通有回流泵,且回流管与污水管汇合伸入到生化处理室一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内设过滤室,絮凝沉淀池顶部设置絮凝剂投加装置,消毒池顶部设置消毒装置,在提高出水水质的同时,提高出水的使用安全性;规模较小的可以在机架底部设置移动装置使处理器可以移动,便于重复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投资省、工期短、施工方便、占地少,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少,可重复利用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器,具体是移动模块式污水处理器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工艺类型浩繁,处理工艺的选择除考虑工艺的先进性与可靠性外,还需要兼顾工程的占地指标,以及避免噪音、异味等二次污染问题,目前的污水处理器,占地较大,许多临时设施修建污水站投资较高,已建成的污水存在扩容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资省、工期短、施工方便、占地少,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少,可重复利用的移动模块式污水处理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移动模块式污水处理器,包括壳体、底座、移动装置;所述壳体内依次设有预处理室、生化处理室一、生化处理室二、絮凝沉淀室、过滤室、消毒室;所述壳体内设有潜水曝气机及水泵。所述壳体内设有生物附着器、高效充氧机及水泵等,回流管上连通有回流泵,且回流管与污水管汇合伸入到生化处理室一的底部,本技术通过内设过滤室,絮凝沉淀池顶部设置絮凝剂投加装置,消毒池顶部设置消毒装置,在提高出水水质的同时,提高出水的使用安全性;规模较小的可以在机架底部设置移动装置使处理器可以移动,便于重复利用;污水通过官网进入污水处理器,通过在前段预处理室的格栅网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及漂浮,然后进入生化处理室一、生化处理室二利用微生物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而后通过絮凝沉淀室、过滤室、消毒室;通过深度处理,使水质进一步得到进化,达到排放标准。所述壳体下与底座固定,所述底座的下方设置有移动装置,可以方便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格栅网。进一步的:所述沉淀室的底部连通有排污管,在所述沉淀室顶部还设置有絮凝剂投加装置。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室顶部设有布水器。进一步的:所述生化处理室二底部设有高效充氧机,上部通过回流泵、回流管与生化处理室一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增设格栅网,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通过回流泵将生化处理室二的污水回流至生化处理室一,在此进行净化,多次净化,提高出水水质;通过沉淀室顶部设置有絮凝剂投加装置,提高絮凝沉淀效果;通过过滤室顶部布水器,使过滤效果更好,设置的移动装置可使处理器可以移动;本技术具有投资省、工期短、施工方便、占地少,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少,可重复利用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移动模块式污水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底座,3-移动装置,4-预处理室,5-生化处理室一,6-生化处理室二,7-徐凝沉淀室,8-过滤室,9-消毒室,10-污水泵,11-污水管,12-生物附着器,13-回流泵,14-回流管,15-高效增氧机,16-絮凝剂投加装置,17-过滤泵,18-絮凝填料,19-滤料,20-布水器,21-消毒装置,22-出水管,23-格栅网,24-进水管,25-排污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本技术实施例中,移动模块式污水处理器,包括壳体(I)、底座(2)、移动装置(3)、格栅网(23)、回流泵(13)、絮凝剂投加装置(16)、消毒装置(2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内由左向右依次设有预处理室(4)、生化处理室一(5)、生化处理室二(6)、絮凝沉淀室(7)、过滤室(8)、消毒室(9),并且通过回流管(14)连通;所述生化处理室一(5)的上方连通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一个进口连接有污水管(11),另一个进口连通有回流管(14),回流管(14)上还连通有回流泵(13),且回流管(14)伸入到生化处理室一(5)的底部,将生化处理室二(6)的污水回流至生化处理室一(5),循环处理,提高处理效果;所述预处理室(4)的上方设置有格栅网(23);底部设有污水泵(10),通过污水管(11)与回流管(14)进入生化处理室一(5 ),生化处理室一(5 )、生化处理室二( 6 )中部设有生物附着器(12),生化处理室二(6)底部设有高效充氧机(15),絮凝沉淀室(7)中部设有絮凝填料(18)、过滤泵(17),顶部设有絮凝剂投加装置(16),通过投加絮凝剂使废水中的悬浮微粒失去稳定性,胶粒物相互凝聚使微粒增大,形成絮凝体、矾花,去除废水中的大量悬浮物,从而达到水处理的效果;过滤室(8)中部有滤料(19)、布水器(20),消毒室(9)顶部有消毒装置(21 ),处理后的水通过排放管(22 )排放。本技术在使用时,污水从进液管(24)进入,经格栅网(23)去除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后,通过污水泵(10)进入生化处理室一(5)和生化处理室二(6),通过生物附着器(12)上的微生物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使水质得到净化,同时对絮凝沉淀沉淀室(7)投加絮凝药剂,使污水在沉淀室(7)中沉淀,沉淀后液体通过过滤泵(17)进入过滤室(8),通过滤料(19)截留更为细小的悬浮物,过滤室(8)出水进入消毒室(9),通过消毒装置(21)投加消毒剂,杀灭水中微生物和致病菌,即可通过排放管(22)排放。处理器结构简单,设置的移动装置(3)可以使处理器灵活移动;本技术具有投资省、工期短、施工方便、占地少,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少,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主权项】1.移动模块式污水处理器,包括壳体(I)、底座(2)、移动装置(3)、格栅网(23)、回流泵(13)、絮凝剂投加装置(16)、消毒装置(2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内由左向右依次设有预处理室(4)、生化处理室一(5)、生化处理室二(6)、絮凝沉淀室(7)、过滤室(8)、消毒室(9),并且通过回流管(14)连通;所述生化处理室一(5)的上方连通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一个进口连接有污水管(11 ),另一个进口连通有回流管(14),回流管(14)上还连通有回流泵(13),且回流管(14)伸入到生化处理室一(5)的底部;所述预处理室(4)的上方设置有格栅网(23);底部设有污水泵(10),通过污水管(11)与回流管(14)进入生化处理室一(5),生化处理室一(5)、生化处理室二(6)中部设有生物附着器(12),生化处理室二(6)底部设有高效充氧机(15),絮凝沉淀室(7)中部设有絮凝填料(18)、过滤泵(17),顶部设有絮凝剂投加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移动模块式污水处理器,包括壳体(1)、底座(2)、移动装置(3)、格栅网(23)、回流泵(13)、絮凝剂投加装置(16)、消毒装置(2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由左向右依次设有预处理室(4)、生化处理室一(5)、生化处理室二(6)、絮凝沉淀室(7)、过滤室(8)、消毒室(9),并且通过回流管(14)连通;所述生化处理室一(5)的上方连通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一个进口连接有污水管(11),另一个进口连通有回流管(14),回流管(14)上还连通有回流泵(13),且回流管(14)伸入到生化处理室一(5)的底部;所述预处理室(4)的上方设置有格栅网(23);底部设有污水泵(10),通过污水管(11)与回流管(14)进入生化处理室一(5),生化处理室一(5)、生化处理室二(6)中部设有生物附着器(12),生化处理室二(6)底部设有高效充氧机(15),絮凝沉淀室(7)中部设有絮凝填料(18)、过滤泵(17),顶部设有絮凝剂投加装置(16), 过滤室(8)中部有滤料(19)、布水器(20), 消毒室(9)顶部有消毒装置(21),处理后的水通过排放管(22)排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岛韩磊郑洪寅于艳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北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