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交直流电源,其中,该交直流电源包括: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可充电电池组,以及与该可充电电池组分别连接的逆变器和电池管理系统;该壳体的外部设置有直流输出口、交流输出口和充电输入口;其中,交流输出口与上述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输出交流电;直流输出口和充电输入口分别与上述可充电电池组连接,直流输出口用于输出直流电,充电输入口用于接通外界电源,为上述可充电电池组充电;上述电池管理系统用于对可充电电池组进行保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支持交流或直流等多种充电形式,而且对电池的保护措施较为完善,综合提升了充电电源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补给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交直流电源。
技术介绍
现如今,电池已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储能方式,为各种用电设备的充电带来便捷。人们在诸如武警消防、医疗救护、环境监测、电力检修、野外应急等户外场所以及家庭停电应急等情况通常会采用传统电池电源(诸如铅酸电池)为用电设备进行充电,但专利技术人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现传统的电池电源存在如下问题:(1)诸如铅酸电池等传统电池容量小、体积笨重,不便于携带;(2)传统电池容易因不当操作或存储而引发诸如短路、燃烧等事故;(3)当使用者需要为交流用电设备进行充电时,还需将传统电池外接逆变器,每次使用都需要反复接线,较为繁琐;(4)传统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没有保护措施,寿命较低,需要经常更换。综上所述,传统电源的充电电源性能不佳,无法较好的满足使用者的多方面使用需求。针对上述现有的充电电源性能不佳,无法较好的满足使用者多方面需求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直流电源,能够在提升充电电源性能的基础上为使用者带来便捷,较好的满足使用者对于充电的多方面需求。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直流电源,包括: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可充电电池组,以及与该可充电电池组分别连接的逆变器和电池管理系统;壳体的外部设置有直流输出口、交流输出口和充电输入口;其中,交流输出口与上述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输出交流电;直流输出口和充电输入口分别与该可充电电池组连接,直流输出口用于输出直流电,充电输入口用于接通外界电源,为该可充电电池组充电;上述电池管理系统用于对该可充电电池组进行保护,该保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短路保护、过温保护、过压保护、过流保护、欠压保护、过充保护或过放保护。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与可充电电池组分别连接的控制板、电池保护板和电池充电板;控制板还与电池保护板和电池充电板连接,用于控制该电池保护板和电池充电板的工作状态;电池保护板,用于在控制板控制下对可充电电池组进行保护。电池充电板还与充电输入口连接,用于在控制板控制下,为可充电电池组充电。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板连接,用于在监测到壳体内部温度高于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时,向控制板发送过温保护信号;控制板收到过温保护信号后,触发电池保护板启动过温保护。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与控制板连接的电压转换器,电压转换器用于在控制板的控制下将可充电电池组的电压转换为预设电压;该预设电压的电压值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5V、12V或24V。壳体外部还设置有与电压转换器相连接的至少一个直流输出口,用于输出预设电压。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交直流电源还包括与上述电池管理系统相连的警报器,电池管理系统在监测到可充电电池组工作异常时,触发该警报器报警。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壳体内部还设置有散热风扇,壳体外部设置有散热风口,该散热风口包括一组或多组。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交直流电源还包括:与上述逆变器连接的温度控制电路,该温度控制电路与上述散热风扇相连;温度控制电路用于在监测到壳体的内部温度高于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时,启动散热风扇。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与控制板连接的显示屏和功能按键;其中,控制板在接收到功能按键的按键指令时,进行与该按键指令对应的控制。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外壳上设置有提手,该提手设置在外壳上方,且为可折叠式;交直流电源还包括与控制板连接的照明灯,该照明灯包括LED灯。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可充电电池组为锂电池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直流电源,通过为可充电电池组连接一个逆变器,使该电源能够作为交流电源;同时,通过为可充电电池组连接了直流输出口,使该电源还能够作为直流电源;另外,通过为可充电电池组连接电池管理系统,能够对该可充电电池组进行较为完善的保护。与现有技术中充电电源性能不佳的问题相比,上述交直流电源能够支持交流或直流等多种充电形式,而且对电池的保护措施较为完善,综合提升了充电电源的性能,从而为使用者带来便捷,较好的满足使用者对于充电的多方面需求。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交直流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交直流电源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交直流电源的前视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交直流电源的后视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交直流电源的左视图;图7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交直流电源的右视图;图示说明:10-可充电电池组10a-锂电池组20-逆变器30-电池管理系统40-直流输出口50-交流输出口60-充电输入口31-控制板32-电池保护板33-电池充电板34-电压转换器35-温度传感器36-显示屏40a-直流输出口40b-直流输出口36a-显示屏按键80-应急照明灯80a-应急照明灯按键40c-USB直流输出口40d-12V直流输出口40e-24V直流输出口50a-220V交流输出口50b-交流输出按键90a-辅助散热风口90b-风扇散热进风口100-提手110-防滑脚垫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考虑到现有技术中的电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可充电电池组,以及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组分别连接的逆变器和电池管理系统;所述壳体的外部设置有直流输出口、交流输出口和充电输入口;其中,所述交流输出口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输出交流电;所述直流输出口和所述充电输入口分别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组连接,所述直流输出口用于输出直流电,所述充电输入口用于接通外界电源,为所述可充电电池组充电;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用于对所述可充电电池组进行保护,所述保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短路保护、过温保护、过压保护、过流保护、欠压保护、过充保护或过放保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可充电电池组,以及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组分别连接的逆变器和电池管理系统;所述壳体的外部设置有直流输出口、交流输出口和充电输入口;其中,所述交流输出口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输出交流电;所述直流输出口和所述充电输入口分别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组连接,所述直流输出口用于输出直流电,所述充电输入口用于接通外界电源,为所述可充电电池组充电;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用于对所述可充电电池组进行保护,所述保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短路保护、过温保护、过压保护、过流保护、欠压保护、过充保护或过放保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组分别连接的控制板、电池保护板和电池充电板;所述控制板还与所述电池保护板和所述电池充电板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池保护板和所述电池充电板的工作状态;所述电池保护板,用于在所述控制板控制下对所述可充电电池组进行保护;所述电池充电板还与所述充电输入口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板控制下,为所述可充电电池组充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板连接,用于在监测到所述壳体内部温度高于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时,向所述控制板发送过温保护信号;所述控制板收到所述过温保护信号后,触发所述电池保护板启动过温保护。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裕贤,闫恒星,
申请(专利权)人:廖裕贤,闫恒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