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4861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7 14:46
一种照明装置,包括灯罩、LED元件和电路板,所述LED元件设置并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灯罩罩设所述LED元件及所述电路板。所述灯罩包括第一灯罩、第二灯罩和第三灯罩,第一灯罩与第二灯罩的开口相对,所述第一灯罩和第二灯罩包围所述LED元件和电路板,第二灯罩朝向所述LED元件的出光面,所述第二灯罩为聚光透镜,所述第一灯罩与第三灯罩的开口相对,所述第一灯罩与第三灯罩包围所述第二灯罩、LED元件和电路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特别涉及一种LED灯管。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具有亮度高、工作电压低、功耗小、易与集成电路匹配、驱动简单、寿命长等优点,从而可作为光源广泛应用于照明领域。现有的照明装置通常采用雾化灯罩以增加照明装置的出光均匀性,从而将LED元件的出光角度从120度扩大为140度以上,虽然这种设计方式可以增加照明装置的出光均匀性,但是,引起了正向出光强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正向出光强度高的照明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一种照明装置,包括灯罩、LED元件和电路板,所述LED元件设置并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灯罩罩设所述LED元件及所述电路板。所述灯罩包括第一灯罩、第二灯罩和第三灯罩,第一灯罩与第二灯罩的开口相对,所述第一灯罩和第二灯罩包围所述LED元件和电路板,第二灯罩朝向所述LED元件的出光面,所述第二灯罩为聚光透镜,所述第一灯罩与第三灯罩的开口相对,所述第一灯罩与第三灯罩包围所述第二灯罩、LED元件和电路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照明装置设有第一灯罩、第二灯罩和第三灯罩。所述第一灯罩的内表面设置有反射面,以反射由第二灯罩折射或反射至第一灯罩的内表面的光线,以增加照明装置的正向出光强度。所述第二灯罩罩设LED元件,以会聚LED元件发出的光线,增加了照明装置的正向出光强度。所述第三灯罩罩设所述第二灯罩,以提高由第三灯罩出射的光线的均匀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的第二灯罩的第二实施方式。图3为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的第二灯罩的第三实施方式。图4为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的第二灯罩的第四实施方式。图5为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的第二灯罩的第五实施方式。主要元件符号说明LED元件10电路板20第一侧21第二侧22第一灯罩31第一开口310第一端面3101内表面311第二灯罩32第二开口320第二端面3201第一表面321第二表面322第二中心弧面323第一面324第二面325辅助弧面326第二中心弧面327台阶部328第三面3281第四面3282第三灯罩33第三开口330第三端面3301菲涅尔面40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一种照明装置,包括LED元件10、电路板20、第一灯罩31、第二灯罩32和第三灯罩33。所述LED元件10设置于所述电路板20。所述电路板20包括第一侧21和与第一侧21相对的第二侧22。所述LED元件10承载与电路板20的第一侧21上且与所述电路板20电连接。所述第一灯罩31朝背向LED元件10的出光方向凸伸形成。所述第一灯罩31具有一第一开口310。所述第一开口310与LED元件10的出光方向一致。所述第一灯罩31包括与电路板20相对的内表面311。所述内表面311可为反射面,以反射所述LED元件10发出的光线。所述第一灯罩31罩设所述电路板20的第二侧22。所述承载所述LED元件10的电路板20可装设于第一灯罩31的内表面311,或装设于所述照明装置两端的灯头(图未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20装设于照明装置两端的灯头。所述第二灯罩32朝向LED元件10的出光方向凸伸形成。所述第二灯罩32具有一第二开口320。所述第一灯罩31的第一开口310与第二灯罩32的第二开口320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灯罩32的第二开口320朝向所述LED元件10的出光面。第二开口320的第二端面3201与第一灯罩31的内表面311连接。所述第一灯罩31与所述第二灯罩32共同包围所述LED元件10和电路板20。所述电路板20的宽度S小于第二灯罩32的第二开口320的宽度D,以使由于在第二灯罩32的入射角度的原因,少量光线在第二灯罩32发生折射或反射后能到达第一灯罩31的内表面。所述第一灯罩31的内表面311为反射面,从而能反射该少量的经由第二灯罩32折射或反射至第一灯罩31的内表面311的光线,增加了所述照明装置的正向出光强度。所述第二灯罩32为可透光灯罩。所述第二灯罩32可以采用添加有扩散剂和/或添加有不同颜色色粉的塑料或其他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灯罩32为聚光透镜,以会聚LED元件10发出的光线。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灯罩32为朝向LED元件10的出光方向凸伸形成的弧形灯罩。所述第二灯罩32关于LED元件10的光轴M-M对称。所述第二灯罩32具有第一表面321和第二表面322。所述第一表面321面向LED元件10。所述第二表面322背向LED元件10。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表面321为一光滑弧面。所述第二表面322包括一菲涅尔面400,以会聚LED元件10发出的光线。所述菲涅尔面400包括一第二中心弧面323和若干凸起3230。所述第二中心弧面323由沿LED元件10的出光方向凸伸形成。所述第二中心弧面324关于所述LED元件10的光轴M-M对称。所述若干凸起3230位于所述第二中心弧面323的两侧。每一所述凸起3230均包括一第一面324和一第二面325。在所述每一凸起3230中,所述第一面324靠近光轴M-M,所述第二面325远离光轴M-M。所述第一面324为平行于所述LED元件10的光轴M-M的平面。所述第二面325为沿LED元件10出光方向凸出形成的弧面。具有若干所述第二面325为弧面的菲涅尔面400对LED元件10发出的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同时,对于每一个所述第二面325,正是由于所述第二面325为弧面,根据折射定律,所述第二面325对LED元件10发出的光线具有角度调节作用,以使得所述照明装置的出光更均匀。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表面322还包括若干辅助弧面326。所述若干辅助弧面326位于所述菲涅尔面400的两侧。所述辅助弧面326沿LED元件10出光方向凸伸形成。所述若干辅助弧面326的曲率由光轴M-M朝远离光轴M-M的两侧逐渐减小,以增加照明装置出光的均匀性。在第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表面321和所述第二表面322均为光滑弧面。所述第一表面321的曲率小于第二表面322的曲率。所述第一表面321和所述第二表面322均关于LED元件10的光轴M-M对称。在第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表面322为光滑弧面。所述第一表面321包括第一中心弧面327。所述第一中心弧面327关于LED元件10的光轴M-M对称。所述第一中心弧面327沿所述LED元件10的出光方向的相反方向凸伸形成,以会聚LED元件10发出的光线。在第五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表面321还包括若干台阶部328。所述若干台阶部328由第一表面321朝所述LED元件10方向凸出形成。所述若干台阶部328分布于第一中心弧面324的两侧,以会聚和调节LED元件10发出的光线。每一所述台阶部328均包含一第三面3281和一第四面328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包括灯罩、LED元件和电路板,所述LED元件设置并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灯罩罩设所述LED元件及所述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包括第一灯罩、第二灯罩和第三灯罩,第一灯罩与第二灯罩的开口相对,所述第一灯罩和第二灯罩包围所述LED元件和电路板,第二灯罩朝向所述LED元件的出光面,所述第二灯罩为聚光透镜,所述第一灯罩与第三灯罩的开口相对,所述第一灯罩与第三灯罩包围所述第二灯罩、LED元件和电路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照明装置,包括灯罩、LED元件和电路板,所述LED元件设置并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灯罩罩设所述LED元件及所述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包括第一灯罩、第二灯罩和第三灯罩,第一灯罩与第二灯罩的开口相对,所述第一灯罩和第二灯罩包围所述LED元件和电路板,第二灯罩朝向所述LED元件的出光面,所述第二灯罩为聚光透镜,所述第一灯罩与第三灯罩的开口相对,所述第一灯罩与第三灯罩包围所述第二灯罩、LED元件和电路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罩的内表面为一反射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罩为背向LED元件的出光方向凸伸形成的弧形灯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灯罩为朝向LED元件的出光方向凸伸形成的弧形灯罩,第二灯罩的透光率大于第三灯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灯罩包括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面向LED元件,所述第二表面背向LED元件,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为光滑弧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灯罩包括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面向LED元件,所述第二表面背向LED元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峻玮萧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