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监测水中痕量磷的富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43500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5 0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监测水中痕量磷的富集装置,包括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左聚丙烯酸塑料片、第一超滤膜、中聚丙烯酸塑料片、第二超滤膜、右聚丙烯酸塑料片;所述左聚丙烯酸塑料片、右聚丙烯酸塑料片中部分别设有通水孔;所述中聚丙烯酸塑料片中部设有反应室,所述反应室侧壁上分别设有取样口、进料口和气孔。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富集效率高,可将水中的低浓度提高到可被比色法检测的浓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质监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监测水中痕量磷的富集装置
技术介绍
蓝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蓝细菌;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又叫粘藻。在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除念珠藻是多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细胞中央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色素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核物质没有核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为原核(或拟核)。蓝藻中有环状DNA质粒,担当运载体的作用。蓝藻在包括太湖等大湖的频繁爆发,引起了人们对导致蓝藻的关键营养物监测的极大重视。有机磷是蓝藻生长的必须因素,治理蓝藻最直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除去有机磷,蓝藻暴发的成因为富营养化。而去除有机磷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对有机磷的监控,然而,水中痕量磷的检测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监测水中痕量磷的富集装置。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监测水中痕量磷的富集装置,包括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左聚丙烯酸塑料片、第一超滤膜、中聚丙烯酸塑料片、第二超滤膜、右聚丙烯酸塑料片;所述左聚丙烯酸塑料片、右聚丙烯酸塑料片中部分别设有通水孔;所述中聚丙烯酸塑料片中部设有反应室,所述反应室侧壁上分别设有取样口、进料口和气孔。作为改进,所述用于监测水中痕量磷的富集装置为圆柱体或立方体,其厚度为1-5mm,纵截面面积为1-100平方厘米。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超滤膜和第二超滤膜为截留分子量12000以上的超滤膜。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痕量磷的富集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富集效率高,可将水中的低浓度提高到可被比色法检测的浓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监测水中痕量磷的富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用于监测水中痕量磷的富集装置作出进一步说明。用于监测水中痕量磷的富集装置,见图1,包括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左聚丙烯酸塑料片1、第一超滤膜2、中聚丙烯酸塑料片3、第二超滤膜4、右聚丙烯酸塑料片5;左聚丙烯酸塑料片1、右聚丙烯酸塑料片5中部分别设有通水孔6;中聚丙烯酸塑料片3中部设有反应室7,反应室7侧壁上分别设有取样口8、进料口9和气孔10。用于监测水中痕量磷的富集装置为圆柱体或立方体,其厚度为1-5mm,纵截面面积为1-100平方厘米。该装置在使用时,将本技术用于监测水中痕量磷的富集装置置于1到50升体积的水槽内,待测湖水或河水被过滤后泵到水槽内水槽上面盖住防尘,多余的水从水槽上部溢出返回湖水或河水中,以此保持相对恒定的水流速度,提高监测准确度,也减少了水中悬浮颗粒物和污垢对超滤膜对可能堵塞;由进料口9加入除磷络合剂,由通水孔6通入待处理水,经第一超滤膜2超滤,截留大部分杂质,允许含磷离子自由通过;含磷离子浸入反应室7内,与除磷络合剂络合反应实现富集,原水体中浓度通过检测富集装置内的含磷离子浓度计算得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监测水中痕量磷的富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监测水中痕量磷的富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左聚丙烯酸塑料片(1)、第一超滤膜(2)、中聚丙烯酸塑料片(3)、第二超滤膜(4)、右聚丙烯酸塑料片(5);所述左聚丙烯酸塑料片(1)、右聚丙烯酸塑料片(5)中部分别设有通水孔(6);所述中聚丙烯酸塑料片(3)中部设有反应室(7),所述反应室(7)侧壁上分别设有取样口(8)、进料口(9)和气孔(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监测水中痕量磷的富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左聚丙烯酸塑料片(1)、第一超滤膜(2)、中聚丙烯酸塑料片(3)、第二超滤膜(4)、右聚丙烯酸塑料片(5);所述左聚丙烯酸塑料片(1)、右聚丙烯酸塑料片(5)中部分别设有通水孔(6);所述中聚丙烯酸塑料片(3)中部设有反应室(7),所述反应室(7)侧壁上分别设有取样口(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家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瑞泰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