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4112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4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加热器,涉及电加热设施技术领域,包括引出电极、发热元件、冷端元件以及限位套;引出电极分别延伸出一个固定端,冷端元件一端与引出电极的固定端连接,另一端与发热元件连接,发热元件另一端与限位套连接,发热元件由碳纤维、石墨或碳素材料制成。通过由一个引出电极、冷端、发热元件通过限位套与以一个或两个发热元件、冷端、引出电极顺次连接,可以形成一个安整的二相或三相电回路,实现电阻加热过程;通过使用碳纤维、石墨或碳素材料制作发热元件,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发热元件材料的限制,电、热转化率低导致加热器效率低,使用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加热设施
,尤其是涉及一种加热器
技术介绍
加热器体积小,加热功率高,使用十分广泛,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它。加热器原理的核心的是能量转换,最广泛的就是电能转换成热能。比如电加热器,而电加热器的加热方式中常见的为电阻加热,所谓电阻加热是利用电流的焦耳效应将电能转变成热能以加热物体。通常分为直接电阻加热和间接电阻加热。前者的电源电压直接加到被加热物体上,当有电流流过时,被加热物体本身(如电加热熨平机)便发热。间接电阻加热需由专门的合金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发热元件,由发热元件产生热能,通过辐射、对流和传导等方式传到被加热物体上。由于被加热物体和发热元件分成两部分,因此被加热物体的种类一般不受限制,操作简便。间接电阻加热的发热元件所用材料,一般要求电阻率大、电阻温度系数小,在高温下变形小且不易脆化。常用的有铁铝合金、镍铬合金等金属材料和碳化硅、二硅化钼等非金属材料。金属发热元件的最高工作温度,根据材料种类可达1000~1500℃;非金属发热元件的最高工作温度可达1500~1700℃。后者安装方便,可热炉更换,但它工作时需要调压装置,寿命比合金发热元件短,一般用于高温炉、温度超过金属材料发热元件允许最高工作温度的地方和某些特殊场合。发热元件的最高工作温度低、电、热转化率低既限制了加热器的工作场合还造成电能、热能的浪费,所以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的加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发热元件材料的限制,电、热转化率低导致加热器效率低,使用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一种加热器,包括引出电极、发热元件、冷端元件以及限位套;所述引出电极分别延伸出一个固定端;所述冷端元件一端与引出电极的固定端连接,另一端与发热元件连接;所述发热元件另一端与限位套连接;所述发热元件由碳纤维、石墨或碳素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引出电极有两个且分别延伸出一个固定端;所述冷端元件由第一冷端和第二冷端组成,一个所述引出电极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冷端连接,另一个引出电极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冷端连接,所述第一冷端与所述第二冷端互不接触;所述发热元件有两个,一个发热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端连接,另一个发热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冷端连接;所述发热元件的另一端都与限位套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保护管,所述保护管包括外保护管和测温热偶管;所述外保护管内放置第一冷端、第二冷端、发热元件以及限位套,所述测温热偶管放置在第一冷端和第二冷端之间;所述测温热偶管和外保护管由氮化硅陶瓷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外保护管内部空间装有绝缘、散热性好、传热性好的填充粉体。进一步的,所述填充粉体为粉末状的氮化硼陶瓷、氮化硅陶瓷或氧化铝。进一步的,所述外保护管内部环境为真空。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套位于所述外保护管的底部;所述限位套上面设有凹槽,所述测温热偶管的底部抵在所述凹槽上。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套由石墨、碳素或碳纤维材料制成。进一步的,还包括隔热片,所述隔热片位于所述引出电极和所述第一冷端之间以及所述引出电极和所述第二冷端之间。进一步的,还包括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所述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由氮化硼、氮化硅或氧化铝制成;所述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将第一冷端和第二冷端相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冷端和第二冷端互不接触。有益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由一个引出电极、冷端、发热元件通过限位套与以一个或两个发热元件、冷端、引出电极顺次连接,形成一个安整的二相或三相电回路,实现电阻加热过程;其中,冷端元件具有数倍于发热体的横截面积,其电阻远小于发热元件,加热过程中只产生较低的热量,温度几乎不会变化,防止了引出电极在连接处温度过热而损坏;限位套与发热元件固定,以限制发热元件的移动,发热元件由碳纤维、石墨或碳素材料制成,碳纤维、石墨、碳素材料电、热转化率可达到70-97%,且不产生电磁场,使其拥有高效、节能、环保的优点,并且其耐高温,电阻率大的特点可以实现加热器的小规格、大功率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引出电极;2、隔热片;3、上连接片;4、冷端元件;5、下连接片;6、填充粉体;7、发热元件;8、测温热偶管;9、外保护管;10、限位套;11、固定端;41、第一冷端;42、第二冷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的加热器包括引出电极1、发热元件7、冷端元件4以及限位套10;所述引出电极1分别延伸出一个固定端11;所述冷端元件4一端与引出电极1的固定端11连接,另一端与发热元件7连接;所述发热元件7另一端与限位套10连接;所述发热元件7由碳纤维、石墨或碳素材料制成。即由一个引出电极1、冷端、发热元件7通过限位套10与以一个或两个发热元件7、冷端、引出电极1顺次连接,形成一个安整的二相或三相电回路,实现电阻加热过程。发热元件7由碳纤维、石墨或碳素材料制成,碳纤维、石墨、碳素材料电、热转化率可达到70-97%,且不产生电磁场,使其拥有高效、节能、环保的优点,并且其耐高温,电阻率大的特点可以实现加热器的小规格、大功率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器是一种二相加热器,如图1所示,所述引出电极1有两个且分别延伸出一个固定端11;所述冷端元件4由第一冷端和第二冷端组成,一个所述引出电极1的固定端11与所述第一冷端连接,另一个引出电极1的固定端11与所述第二冷端连接,所述第一冷端与所述第二冷端互不接触;所述发热元件7有两个,一个发热元件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端连接,另一个发热元件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冷端连接;所述发热元件7的另一端都与限位套10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加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出电极、发热元件、冷端元件以及限位套;所述引出电极分别延伸出一个固定端;所述冷端元件一端与引出电极的固定端连接,另一端与发热元件连接;所述发热元件另一端与限位套连接;所述发热元件由碳纤维、石墨或碳素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出电极、发热元件、冷端元件以及限位套;所述引出电极分别延伸出一个固定端;所述冷端元件一端与引出电极的固定端连接,另一端与发热元件连接;所述发热元件另一端与限位套连接;所述发热元件由碳纤维、石墨或碳素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电极有两个且分别延伸出一个固定端;所述冷端元件由第一冷端和第二冷端组成,一个所述引出电极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冷端连接,另一个引出电极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冷端连接,所述第一冷端与所述第二冷端互不接触;所述发热元件有两个,一个发热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端连接,另一个发热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冷端连接;所述发热元件的另一端都与限位套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管,所述保护管包括外保护管和测温热偶管;所述外保护管内放置第一冷端、第二冷端、发热元件以及限位套,所述测温热偶管放置在第一冷端和第二冷端之间;所述测温热偶管和外保护管由氮化硅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征王涛王勇王魁久王宇时王雪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兴实强陶瓷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