缫丝厂三种废水综合处理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3502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缫丝厂屑物废水、煮茧废水和缫丝废水分级和混合处理的方法。其特点是综合使用了生物、化学、物理的治理技术,首先用藻类覆盖生化池处理有机物浓度高的屑物废水;待三种废水混合后,选用硫酸锌作处理剂,硫酸亚铁作混凝剂,进行化学处理;最后用活性炭进行物理处理,再生剂选用氢氧化钠。处理后三种废水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并可回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简单、设备投资少、占地面积小、运转费用低等优点,特别适用于中小型缫丝厂废水处理。(*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缫丝厂屑物废水、煮茧废水和缫丝废水分级与混合处理的方法。众所周知,缫丝厂在生产过程中要产生三种废水,即屑物废水、煮茧废水和缫丝废水。三种废水的PH值,色度在国家允许排放范围内,但各自含有不同数量的蛋白丝胶类和脂肪类的溶解性有机物,使其化学耗氧量COD大大超过国家排放标准(见表-1),如不经治理而排入江河湖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严重污染水源,致使鱼虾死亡。特别是我国大江南北的桑茧产地,中小型缫丝厂如雨后春笋,星罗棋布,三种废水的大量排放,日积月累,势必污染环境,影响生态平衡。缫丝厂三个工段排放废水的测定数据表-1废水名称PH值色度CODmg/L屑物废水6.502395煮茧废水6.7450221缫丝废水6.8335185对于上述三种废水,国内外通常分别选用生物氧化法、化学混凝法、物理电渗析法进行单独处理。已知经生物氧化法处理后的废水,其中有机物被微生物群体氧化、分解,三项排放指标基本上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但因处理周期长,操作要求严,占地面积大,投资费用高,又受其季节及温度影响,处理效果不稳定,难以在中、小型缫丝厂推广应用。单独采用化学混凝法处理三种废水,其方法加入一定数量的处理剂和混凝剂,从而使废水中的有机物絮聚,沉降而得以排除。虽然处理周期短,占地面积小,投资费用低,不足的是,处理后的效果一般达不到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由于处理剂和混凝剂种类繁杂,价格较贵,应针对废水中有机物含量和成分进行必要的选择。倘若选择不当,加入量多,成本反而增加,失去经济价值。电渗析法属于一种物理处理方法,以渗透膜作阴极,碳板作阳极,通过电流作用使废液及其所含有机物电离,带负电荷的丝胶和脂肪类物质跑向阳极,废液通过阴极渗透而得到净化。此方法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显著,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但是渗透膜和碳板价格昂贵,消耗电能极高,处理一吨废水耗电约4000度,更难在生产上得到推广运用。至于其他物理的、化学的处理方法,如电解浮选法、树脂离子交换法等,均停留在实验室或中间试验阶段,在技术上、经济上均不过关,对于缫丝厂产生的大量废水,显得无能为力。为了弥补上述已有技术之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兼有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综合治理的简便方法。针对缫丝厂三种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和成份,特别是COD浓度极高的特点,优化选择价廉物美的处理剂和混凝剂,对三种废水既分级,又混和,进行不同特性的三级处理,使之处理后的废水COD浓度降至20~50mg/L,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允许排放标准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屑物废水COD浓度一般为2100~2800mg/L,属于高浓度废水,生产上采取间隙式排出,因具有一定水温,不经加热也利于藻类和微生物生长、繁殖。故第一级生物氧化法专用于处理有机物含量高的屑物废水。如流程所示,屑物废水首先流入藻类复盖生化池,池体容积20~30M3,以满足1天屑物废水的存贮量。池面复盖厚度1cm以上的藻类,藻类选择范围较大,可用毛技藻、黄群藻、小球藻和衣藻。因有藻类复盖池面以阻隔外界空气进入,使其生化池成为真菌、细菌类微生物繁衍生殖的良好场所,在微生物群体的吸附和氧化作用下,只需停留40~48小时,将屑物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分解掉,从而使经一级生化处理后的高浓度屑物废水的COD降至1000mg/L左右。煮茧废水和缫丝废水,有机物含量较低,其COD浓度在180~250mg/L范围内,为了简化处理流程,则采取混流收集,合并处理。经一级生化处理后的屑物废水,COD浓度仍然偏高,但在生产上的排放量仅为煮茧、缫丝废水的七分之一,按其一定比例与混流的煮茧、缫丝废水在调节池内充分混合,继而进入初沉池,进行二级化学处理。初沉池的容积一般为生化池的两倍,在进口处加入化学处理剂硫酸锌溶液,与混合废水反应时间为2~4小时,主要除去废水中的蛋白丝胶类有机物质。其化学反应式为RCOO-+Zn++→(RCOO)2Zn↓Ca+++SO=4→CaSO4↓式中RCOO-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与金属锌离子化合生成(RCOO)2Zn沉淀,而钙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则生成硫酸钙沉淀。同时,对初沉池加入适量的石灰乳液,以调节废水PH值在8.5~9范围,以利反应顺利进行。当PH值大于9时,丝胶与处理剂反应不完全,既增加药品消耗,又影响处理效果;当PH值小于8.5时,则会降低下一步骤硫酸亚铁的凝聚作用。经初沉池化学处理的混合废水,通过集水箱,由水泵抽入澄清过滤器,并在此加入混凝剂硫酸亚铁溶液,进一步使废水中的有机物絮聚、沉降,然后通过澄清过滤器而被去除。沉积在初沉池的沉淀物和经澄清过滤器阻隔的沉淀物,均排入一个15M2的干化坑,经自然干固后可作农用复合肥料,亦可作他用。通过二级化学处理的废水,COD浓度降至100~140mg/L,接近国家排放标准,符合重庆市工业废水规定COD在150mg/L的排放范围内。如对废水不回用,不必进行第三级物理处理,以图降低处理成本。为了使处理废水完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部分或全部回用于煮茧工段或其他水质要求不高的地方,则采用第三级活性炭吸附处理,进一步除去残存的脂肪类有机物,使从活性炭吸附装置出来的废水COD浓度最终降到20~50mg/L,大大低于国家规定排放标准100mg/L。活性炭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进行再生,以期提高吸附效率和延长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拼弃了传统的高温加热再生方法,选用2~4%的NaOH溶液作为再生剂,并在常温下直接注入活性炭吸附器进行湿法顺流再生,再生率可达100%。NaOH作为再生剂,可以重复使用,只需保持2~4%的浓度则可。本专利技术省去了高温再生炉等设备,再生成本仅为高温再生炉的五分之一,而且活性炭损耗小、耗能低、操作维修简便。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融合了生物、化学、物理三种处理方法于一身,且取其长处,避其短处,简化了治理缫丝厂三种废水的工艺流程,具有投资省,上马快,占地面积小,运转费用低,处理效果好,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等优点,特别适用于中小型缫丝厂的废水处理。实施例本公司下属缫丝厂每天三种废水排放量为200T/日,其中屑物废水为20T/日,煮茧和缫丝废水为180T/日。1.第一级生化处理屑物废水COD浓度2100~2800mg/L。藻类生物池容积20M3。藻类复盖层厚度10mm以上。生化反应时间40~48小时。生化反应温度常温。一级处理后COD浓度降至900~1300mg/L。平均除去率52%。2第二级化学处理(1)一级处理后的屑物废水COD浓度为900~1300mg/L煮茧废水与缫丝废水合流排放时COD浓度为180~250mg/L。混合池容积24M3。按屑物废水1,煮茧和缫丝废水7的比例混合。混合后废水COD浓度为220~300mg/L。(2)初沉池容积40M3。加入石灰乳液,调节PH值为8.5~9。处理剂硫酸锌配制浓度1.0~1.5%,按每吨废水投放68~70g/T计。化学反应时间2-4小时。化学反应温度常温。控制废水中残余锌含量为0.06~0.075g/L。(3)集水池容积5M3。澄清过滤器能力10T/时。澄清过滤器φ1500mm,高2200mm,澄清过滤器反冲压力1.5~2kg/cm2,反冲时间5分,反冲周期4小时。常温下投入FeSO4浓度为0.8~1.2%,投入量每吨废水180~200g/T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缫丝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屑物废水、煮茧废水和缫丝废水含有不等量的有机物,特别是含有蚕茧丝胶类和脂肪类有机物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综合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处理方法于同一简便流程,对废水进行分级与混合处理。第一级将高浓度削物废水放置藻类复盖生化池处理,藻类复盖层厚度10mm以上,氧化分解时间为40~48小时;第二级将三种废水充分混合后,适量加入处理剂硫酸锌和混凝剂硫酸亚铁,反应时间为2~4小时;第三级对混合废水用活性炭吸附处理,工作压力1~2kg/cm↑〔2〕,通过时间为10分钟;经三级处理后的废水,其COD浓度可降至20~50mg/L。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守纯曹照张纲明罗泽秀冉家维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环境保护工业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