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YK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带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0857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1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扣。该带扣能够抑制操作部破损,并且提高操作部的强度。该带扣包括:阳构件(2),其在一端具备能够安装绳状构件的安装部(24),在另一端具备插拔部(30);以及阴构件(4),其具有收容部,该收容部包括具备用于使阳构件卡合脱离的操作部(45)的上壁(41)、与上壁相对的下壁(42)、以及分别连接上壁和下壁的左侧壁(43)和右侧壁(44),能够将插拔部插入于由上壁、下壁、左侧壁以及右侧壁形成的空洞(46)内并卡合于该收容部,操作部的一端以能够弹性变形的方式连接于该上壁,操作部的另一端通过连结部(47)连接于下壁,连结部在上壁和下壁彼此相对的各相对面之间具备作为操作部弹性变形时的支点的支点部(4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扣
技术介绍
在衣服、包、鞋、包装用具等各种各样的用途中,为了将绳状构件相互连结,采用使插销(阳构件)和插槽(阴构件)以装拆自由的方式卡合的带扣。在这样的带扣中,要求用于装拆的操作简单、不会在非有意解除卡合时卡合意外脱离。作为满足这种要求的产品,采用通过按压被设置在插槽的上表面的操作部而解除插销和插槽的卡合的前开扣。例如在专利第555253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个前开扣的例子,该前开扣在插槽的表面具有用于使插销所具备的卡合部和插槽所具备的被卡合部脱离的操作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5253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的带扣中,操作部仅利用薄壁状的铰链结构连接于插槽的一个面,因此,存在操作部与其他构件勾挂而翻起、破损的情况。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操作部破损并且提高操作部的强度的带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能够提供一种带扣,其中,该带扣包括:阳构件,其在一端具备能够安装绳状构件的安装部,在另一端具备插拔部;以及阴构件,其具有收容部,该收容部包括具备用于使阳构件卡合脱离的操作部的上壁、与上壁相对的下壁、以及分别连接上壁和下壁的左侧壁和右侧壁,能够将插拔部插入于由上壁、下壁、左侧壁以及右侧壁形成的空洞内并卡合于该收容部,操作部的一端以能够弹性变形的方式连接于该上壁,操作部的另一端通过连结部连接于下壁,连结部在上壁和下壁彼此相对的各相对面之间具备作为操作部弹性变形时的支点的支点部。本专利技术的带扣在一个技术方案中,连结部包括:第1延伸部,其从下壁朝向上壁方向延伸;以及第2延伸部,其从操作部的另一端朝向下壁方向延伸,第1延伸部和第2延伸部在连接部分连接,支点部形成在连接部分。本专利技术的带扣在另一个技术方案中,连结部包括:第1延伸部,其从下壁朝向上壁方向延伸;第2延伸部,其从操作部的另一端朝向下壁方向延伸;以及第3延伸部,其连接第1延伸部和第2延伸部,支点部形成在第1延伸部和第3延伸部连接的连接部分。本专利技术的带扣在又一个技术方案中,在下壁的与连结部相对的区域具备能够接受连结部的间隙部。本专利技术的带扣在又一个技术方案中,插拔部包括沿着朝向阴构件插入的插入方向延伸的一对引导部和配置在一对引导部之间的一对腿部,各腿部包括沿着插入方向延伸的腿主体部和自腿主体部的侧面向外方突出的卡合部,上壁在操作部的左右两侧具备隔着开口槽配置的左上壁部和右上壁部,左上壁部和右上壁部各自具备自左上壁部和右上壁部的背面朝向下壁方向突出的、能够与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操作部在背面具备使卡合部向下壁方向弹性变形的凸部,凸部具备随着从操作部的一端趋向另一端而厚度逐渐变大的倾斜面。本专利技术的带扣在又一个技术方案中,与连接操作部的一端和上壁的铰链部相邻的延伸槽配置为与形成在操作部的左右两侧的开口槽连续。专利技术的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操作部破损并且提高操作部强度的带扣。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带扣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带扣的阳构件和阴构件卡合了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带扣的一个例子的概略俯视图。图4是表示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阳构件收容在阴构件的内部而卡合于该阴构件的过程中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阳构件和阴构件卡合完成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表示直到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阳构件收容在阴构件的内部而卡合完成为止的过程的沿着图3的B-B线的剖面侧视图,图6的(a)是表示未卡合状态的剖视图,图6的(b)是表示卡合中途(卡合即将完成之前)的剖视图,图6的(c)是表示卡合完成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从使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阳构件和阴构件卡合的状态到卡合脱离为止的情形的剖面侧视图,图7的(a)和图7的(b)表示沿着图3的A-A线的剖面,图7的(c)是沿着图3的B-B线的剖面表示图7的(b)的虚线部分的放大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带扣的第1变形例的局部剖侧视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带扣的第2变形例的局部剖侧视图。图10的(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带扣的第3变形例的局部剖侧视图,图10的(b)是表示按压图10的(a)的带扣的操作部的状态的局部剖侧视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带扣的第4变形例的概略立体图。图12是表示第4变形例的图11的带扣的阳构件和阴构件卡合完成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带扣的第5变形例的概略立体图。图14是表示第5变形例的图13的带扣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局部剖俯视图。图15是沿着图14的C-C线的剖面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1a、1b、1c、1d、1e、带扣;2、阳构件;4、阴构件;20、基部;21、纵框;22、第1横框;23、第2横框;24、安装部;30、插拔部;31、引导部;31A、倾斜面;32、阳构件侧的铰链部;33、腿部;34、腿主体部;34A、倾斜面;34B、侧面;35、卡合部;35A、倾斜面;35B、卡合面;35C、倾斜面;40、收容部;41、上壁;42、下壁;42A、间隙部;43、左侧壁;44、右侧壁;45、操作部;45A、槽部;45B、下表面;46、空洞;47、47a、47b、连结部;48、左上壁部;49、右上壁部;49A、背面;50、安装部;51、凸部;51A、倾斜面;55、被卡合部;55A、倾斜面;55B、被卡合面;56、腿部收容槽;410、开口槽;411、延伸槽;420、阴构件侧的铰链部;470、支点部;470A、突起部;471、第1延伸部;472、第2延伸部;473、第3延伸部。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例示用于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装置、使用方法,并不是将组成部件的结构、配置等特定为下述的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带扣1包括阳构件2和与阳构件2卡合的阴构件4。阳构件2在其一端具有包含可安装绳状构件的安装部24的基部(日语:コキ)20,在其另一端具有插拔部3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在以通过阳构件2的中心和阴构件4的中心且与阳构件2的插入方向X平行的中心线Y(参照图1)为基准来看构成阳构件2和阴构件4的各构件的情况下,将距离中心线Y相对较远的方向设为“外方”进行说明。此外,将以中心线Y为基准位于纸面左侧的区域设为“左”侧、位于纸面右侧的区域设为“右”侧地进行说明。并且,将阳构件2和阴构件4的图1中示出的一侧的表面设为“正面(或者“上表面”)”进行说明,将阳构件2和阴构件4的与该正面相对一侧的表面设为“背面(或者“下表面”)”进行说明。即,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方向(正反方向)”是指从阳构件2和阴构件4的图1所示的正面朝向阳构件2和阴构件4的与正表面相对的表面的方向(例如图6的(a)的纸面上下方向),“左右方向”是指图1的纸面左右方向。基部20包括左右一对纵框21、位于纵框21的一端且在纵框21之间延伸的第1横框22、位于纵框21的另一端且在纵框21之间延伸并与第1横框22平行地配置的第2横框23、以及配置在第1横框22和第2横框23之间的安装部24。能够将例如皮带、带子等绳状构件卷绕安装在安装部24上。插拔部30具备一对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带扣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扣,其中,该带扣包括:阳构件(2),其在一端具备能够安装绳状构件的安装部(24),在另一端具备插拔部(30);以及阴构件(4),其具有收容部(40),该收容部(40)包括具备用于使所述阳构件(2)卡合脱离的操作部(45)的上壁(41)、与所述上壁(41)相对的下壁(42)、以及分别连接所述上壁(41)和所述下壁(42)的左侧壁(43)和右侧壁(44),能够将所述插拔部(30)插入于由所述上壁(41)、所述下壁(42)、所述左侧壁(43)以及右侧壁(44)形成的空洞(46)内并卡合于该收容部(40),所述操作部(45)的一端以能够弹性变形的方式连接于该上壁(41),所述操作部(45)的另一端通过连结部(47)连接于所述下壁(42),所述连结部(47)在所述上壁(41)和所述下壁(42)彼此相对的各相对面之间具备作为所述操作部(45)弹性变形时的支点的支点部(470)。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6.26 JP 2015-1290391.一种带扣,其中,该带扣包括:阳构件(2),其在一端具备能够安装绳状构件的安装部(24),在另一端具备插拔部(30);以及阴构件(4),其具有收容部(40),该收容部(40)包括具备用于使所述阳构件(2)卡合脱离的操作部(45)的上壁(41)、与所述上壁(41)相对的下壁(42)、以及分别连接所述上壁(41)和所述下壁(42)的左侧壁(43)和右侧壁(44),能够将所述插拔部(30)插入于由所述上壁(41)、所述下壁(42)、所述左侧壁(43)以及右侧壁(44)形成的空洞(46)内并卡合于该收容部(40),所述操作部(45)的一端以能够弹性变形的方式连接于该上壁(41),所述操作部(45)的另一端通过连结部(47)连接于所述下壁(42),所述连结部(47)在所述上壁(41)和所述下壁(42)彼此相对的各相对面之间具备作为所述操作部(45)弹性变形时的支点的支点部(47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其中,所述连结部(47)包括:第1延伸部(471),其从所述下壁(42)朝向所述上壁(41)的方向延伸;以及第2延伸部(472),其从所述操作部(45)的所述另一端朝向所述下壁(42)的方向延伸,所述第1延伸部(471)和所述第2延伸部(472)在连接部分连接,所述支点部(470)形成在所述连接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其中,所述连结部(47)包括:第1延伸部(471),其从所述下壁(42)向所述上壁(41)的方向延伸;第2延伸部(472),其从所述操作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樱亮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YK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