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恺瑞专利>正文

家庭自来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40808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家庭自来水处理系统。系统由三循环洗澡水净化单元和饮用水深度净化器组成。三循环洗澡水净化单元可在净水、反冲洗、正向排污三种工作位置之间转换,总净化量可达12万加仑,它不仅完成洗澡水净化,还对饮用水深度净化进行预处理。由于洗澡水和饮用水均已净化,杜绝水中有毒物质通过饮用、呼吸、皮肤三条途径侵入人体,洗澡水还有显著的美容美发功效。住宅商品房、美容美发店、宾馆客房及普通家庭均可使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道自来水终端净化处理系统,具体说是一种家庭自来水处理系统。该家庭自来水处理系统包括三循环洗澡水净化单元和饮用水深度净化器两部份组成。受环境和技术制约,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管道自来水质量存在差距已是不争的事实。差距表现为一是感管指标较差,浊度高,嗅味大;二是有机污染物及余氯含量较高;三是出水压力普遍偏低。上述国情,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水净化商品的最大市场。迄今为止,我国市场上用于消费者日常使用的水净化商品仅限于饮用范畴。包括各类净水器、逆渗透纯水机、桶装饮用水和管道纯净水。其中净水器和纯水机用于家庭或小型团体自行制作净化水,由于自来水进水质量不高,无论国产还是进口机型,都面临必须频繁更换滤芯的难题,使用成本高,使用不方便,因而市场日渐萎缩。相比之下,桶装饮用水无需用户一次性投资,使用方便,几年时间里迅速走红我国大江南北。“家中有水买水喝,百步必有卖水店”这是当今世界我国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实,桶装饮用水本是舶来品,制作纯水的逆渗透技术最早由美国人专利技术,与桶装水配套使用的饮水机上的聪明座由德国人专利技术,然而时至今日,桶装水在欧美国家也仅限办公楼之类的公共场所使用。家庭饮水直接使用自来水,或者安装一台净水装置。道理很简单新米做饭最香,新鲜蔬菜营养最好,同样,新鲜水的亲合力最强,最利人体新陈代谢。而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可以说是饮用水的唯一功能。近年来,上海、深圳等地试点在新建居民小区安装管道纯水,铺设双供水管道导致固定投资增加的问题暂不考虑,专家指出漫长的纯水输送管路极易发生细菌污染而又难以消毒处理的难题才是管道纯水的最大隐患。让我们再讨论有关洗澡水的净化。水中有害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饮用、呼吸、皮肤三条途径进入人体。洗澡、洗发,尤其是热水浴时,这些有害有毒物质则是经由呼吸和皮肤侵入人体。管道自来水中的有害有毒物质有两条来源,一条来源于原水中的污染及传输管路的二次污染,另一条则来源于自来水厂加氯消毒后的附产物。加氯消毒是当今世界上所有自来水厂必不可少的关键工序,目的是用氯杀灭原水中的病菌和病毒,防止在自来水传输过程中继续繁衍。这对确保饮用水的卫生安全,杜绝流行性传染病发生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氯气消毒的负效应是水中余氯与有机物结合,生成三氯甲烷、三氯乙烯等有毒致突变物质。美国著名水化学家Martin博士在“健康的水与长寿”一书中指出“管道自来水的氯化对您的健康而言,假若不说是致命的,起码也是危险的。”法国市政环境研究所所长T-Mayo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从饮用水中已经发现的致癌物质看,它们都是水氯化的直接结果。”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加氯消毒后的附产物对健康的影响洗澡比饮用更为严重。美国“新科学”1986年9月18日的文章说“长时间热水浴,对健康有害。淋浴或在小浴室洗澡,人体大面积曝露在水中有毒化学物之中,此时人体从弥漫在浴室中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摄入量是饮水时的6~100倍。”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年知识台历祝您健康版1月13日背页详细指出“据英国水化学教授安德尔曼在研究室实验测定在淋浴中,有50%的三氯甲烷和30%的三氯乙烯变成蒸汽。盆浴时,这两种物质也分别有40%和25%变成蒸汽。同时还发现,淋浴时间越长,水温越高,空气中蒸发的有毒化学物质便越多。淋浴10分钟后,浴室内有毒气体的浓度要比淋浴5分钟的浓度高4倍。在这种环境下,人体受到水中有毒物质三氯乙烯和三氯甲烷影响的程度远比饮水时大得多。高温淋浴时,有毒化学物质可以从热水中充分挥发出来,并由于此时人体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大大加快,这些有毒物质极易被人体大量吸收。”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自来水中的余氯是产生有毒致突变物质的根源,最大限度去除余氯必然成为洗澡用自来水净化的主要任务。活性碳具有吸附余氯和有机物的双重功能。然而活性碳在高氯水中消耗很快,使用寿命极其有限,采用活性碳处理用量浩大的洗澡水,在经济上及用户可操作性上都是不可取的。因此,洗澡水净化长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1987年,美国专利技术了KDF水处理介质。KDF是一种高纯度铜锌合金,利用氧化还原工作机理,对氯气、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可达99%,同时还具备灭菌除藻,软化水质的功能。与活性碳相比,KDF介质的最大优势是使用寿命长,在一定的水流速率下,只要合理配置相应数量的KDF介质,其有效使用寿命超过10年。对于上述KDF的净化功能,本专利技术人曾于1995年4月20日将一台装有KDF介质的净水装置送中国予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委托检验,根据该所对加标原液及净化后的水检测后的对比数据,完全得到充分验证。但是,必须强调指出,在净化过程中,KDF介质表面将沉积非溶性氧化铁、硫化铜颗粒,只有采用定期反冲洗工艺将其排除,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净化功能和使用寿命。正是由于KDF介质的出现,近年来,在自来水普遍达到生饮标准的美国,兴起了一场洗澡水净化的革命,各种采用高纯度铜锌合金(即KDF)去除余氯的洗澡水净化装置应运而生。由于余氯去除,不仅避免高温淋浴或盆浴时有毒物质的侵害,同时可以消除皮肤干燥、头屑多、皮肤发痒等症状,避免了对眼睛、鼻窦、肺部的刺激,使头发柔软有光泽,易梳理;肥皂、洗发液及护发素的用量减少至最低限度,也即具有显著的美容美发功效。早在几年前,我国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就着手引进美国淋浴过滤器技术。1997年,一家美国公司驻沪办事处少量进口了一批美国市场流行的淋浴过滤器,其中6只提供给和平饭店(五星级宾馆)客房试用。但结果令人失望,刚一装上就发现出水速度太慢(每分钟不足4升),半个月后,所有淋浴过滤器都因水中杂质堵塞而失效。上海两家净水器厂本已按照美国样机制作了全套模具,准备国内生产,一看美国原装机都无法使用,只好放弃投产计划。其实原因很简单,美国生产的沐浴过滤器是根据美国管道自来水的质量状况而设计的。根据美国环保署标准,美国自来水厂的水源质量要求很高,而且美国自来水厂末级处理均采用活性碳吸附,因而自来水中有机物和余氯含量比我国低得多,美国管自来水终端出水压力普遍达到70PSI(约5Kg/cm2)。相比之下,我国自来水浊度高,余氯含量高,出水压力低(一般只有1.5Kg/cm2,高层水箱供水仅为0.4—1Kg/cm2)。在这样的进水条件下,美国生产的沐浴过滤器必然出现出水慢、易堵塞、余氯去除率低等弊端。综上所述,有以下两点结论一是对人体健康而言,只有当饮用水和洗澡水同时得到净化,才有可能实现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水环境;二是针对我国管道自来水的质量现状,水净化设备必须着力解决因浊度高、含氯量高、出水压力低而引发的必须频繁更换过滤滤芯的技术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新设计的家庭自来水处理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上述家庭自来水处理系统,将洗澡水净化与饮用水深度净化两项功能科学组合,向用户提供符合健康要求的洗澡水和饮用水,洗澡水同时具有美容美发功效;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该家庭自来水处理系统采用三循环式洗澡水净化单元,它既完成洗澡水净化,又担当饮用水深度净化的前置予处理器,成功解决频繁更换前置过滤滤芯的技术难题,大幅度延长系统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并使水净化质量稳定可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家庭自来水处理系统,包括三循环洗澡水净化单元和饮用水深度净化器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家庭自来水处理系统,包括三循环洗澡水净化单元和饮用水深度净化器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三循环洗澡水净化单元由三循环五通阀和洗澡水过滤柱组合而成,三循环五通阀设有自来水进道、自来水出道、滤水进道、滤水出道和排污道,该三循环五通 阀通过旋转控制手柄可在下述三种不同工作位置之间相互转换:净水工作位置,反冲洗工作位置,正向排污工作位置,洗澡水过滤柱组入水口与三循环五通阀自来水出道相连接,洗澡水过滤柱组出水口与三循环五通阀滤水进道相连接,三循环五通阀自来水进道与自来水 水源相连接,因此,当三循环五通阀处于净水位置时,自来水进水首先通过洗澡水过滤柱组入水口正向流经洗澡水过滤柱组,再通过洗澡水过滤柱组出水口,最后从三循环五通阀滤水出道流出;当三循环五通阀处于反冲洗位置时,自来水进水首先通过洗澡水过滤柱组出 水口反向流经洗澡水过滤柱组,再通过洗澡水过滤柱组入水口,最后从三循环五通阀排污道排出;当三循环五通阀处于正向排污位置时,自来水进水首先通过洗澡水过滤柱组入水口正向流经洗澡水过滤柱组,再通过洗澡水过滤柱组出水口,最后从三循环五通阀排污道排出。上述三循环洗澡水净化单元中的三循环五通阀滤水出道与一只三通进水口相连接,三通的一个出水口与洗澡水进水管道入水口相连接,三通另一出水口则与饮用水深度净化器的进水口相连接,这样,当三循环五通阀处于净水位置时,三循环洗澡水净化单元不仅完成洗澡 水的净化,同时又担当饮用水深度净化的前置予处理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恺瑞
申请(专利权)人:陈恺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