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萘酚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40543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2-萘酚生产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废水经过氧化去除水中易氧化的亚硫酸盐等污染物,使弱酸变成强酸,并且废水pH值降低;b)将氧化后废水经过滤除悬浮杂质;c)经过离子交换系统进行交换吸附-洗脱,回收中间体萘磺酸;d)出水经碱调节pH大于8,去除色度,最终出水可作为洗涤液回用于生产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处理高效经济等优点,并且具有显著脱色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2-萘酚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2-萘酚是重要的有机精细化学品合成中间体,主要用于染料、药物、涂料等领域。它是以萘为原料,经过磺化、中和、取代等化学反应过程而制备。萘酚生产过程中产生含有高浓度有机与无机化合物的有色废水,其中含有大量含硫酸钠、亚硫酸钠等无机物,分离不完全的萘磺酸根等有机中间产物,组份复杂。废水COD值(化学需氧量)高达30000-40000mg/L,其中2-萘酚含量为15--20g/L,亚硫酸为6000--10000mg/L,色度在200-400倍(稀释倍数法,以下同)。废水中pH为5-6。废水中COD主要由亚硫酸根及萘磺酸根的氧化引起,尤其含有的高浓度萘磺酸(17-18g/L),对COD贡献最大。由于在2-萘酚生产过程中,硫酸反应不完全、采用盐析分离和浓盐水洗涤等,因此废水含有高浓度的盐类物质(含量高达10-15%)。该种类废水排放特征间歇排放,量少但污染强度大。目前对这种高盐、高COD、高色的染料中间体生产废水,处理难度极大。常规物化与生化法无法处理。通常采用氧化法处理,如高温湿法催化、Fenton试剂氧化法等,但反应条件苛刻且耗氧化剂量大,经济上很难实现。也有采用萃取、活性炭吸附、膜分离、液膜萃取、蒸发浓缩、冰冻浓缩等等。但这些方法均存在处理成本高、色度去除效果差、分离效果不理想、工艺过程复杂、难以回收或回收2-萘磺酸品位低等缺点。也有采用树脂吸附的废水处理工艺,但该工艺存在明显的缺陷,采用硫酸调pH,亚硫酸降低树脂的吸附能力,COD去除率只有85%,仍然不能达标,后续采用几乎不可行的生化处理工艺。至今尚未见到经济且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经济有效的2-萘酚生产废水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的2-萘酚中间体生产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废水经过氧化去除水中易氧化的亚硫酸盐等污染物,使弱酸变成强酸,并且废水pH值降低;b)将氧化后废水经过滤除悬浮杂质;c)经过离子交换系统进行交换吸附—洗脱,回收中间体萘磺酸;d)出水经碱调节pH大于8,去除色度,最终出水可作为洗涤液回用于生产过程。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a采用空气氧化,使亚硫酸变成硫酸,降低废水pH,有利于树脂吸附,采用双床串联离子交换系统进行交换吸附萘磺酸。空气氧化时间为2-4小时,pH4-6。在本专利技术步骤c中,离子交换系统交换流速为1-5BV/h,再生流速为1-4BV/h,再生剂为4-8%的NaOH溶液,再生剂用量为1-4BV。在步骤c中,离子交换系统中使用的离子交换树脂为大孔强碱、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或吸附树脂。离子交换系统一般采用双柱串联离子交换系统。在本专利技术步骤d中出水经碱调节pH至9-11。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依据高可溶性有机物、高含盐量、高色度的2-萘酚生产废水特点,采用纯化分离工艺从废水中去除高浓度无机硫酸盐,吸附富集水中的有机萘磺酸,主要处理原理如下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越大、含氧越少,每摩尔完全氧化所需氧越多,反映在水质指标上,表现为COD值较高。以萘磺酸为例,若采用等当量去除的离子交换反应,每毫升树脂(交换当量为1)可降低COD 336mg左右,100g树脂可降低COD 33600mg。因此采用适宜的分离、富集和纯化方法并结合生产工艺特点,分离和富集废水中的磺酸盐,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是处理此类废水技术的关键和核心。在2-萘酚生产废水中对COD有较大贡献的还有亚硫酸盐化合物,亚硫酸盐是易氧化物并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可采用直接氧化或酸性条件下氧化吹脱去除,反应过程如下(1)(2)(3)(4)可采用H2SO4调节pH<3,此时废水中的亚硫酸盐主要以H2SO3和HSO3-存在,可转化成SO2气体挥发掉,降低废水COD值,但耗酸量较大。在较高pH条件下,主要以氧化反应为主,气体的挥发较弱,而且充分利用废水酸度高,缓冲能力强的特点,将弱酸亚硫酸氧化为强酸硫酸,以降低废水的pH,有利于树脂的吸附。离子交换具有选择性好、分离效果好、富集倍数高、操作简单、出水水质稳定等优点,广泛的应用于纯水制备以及化工生产过程中。尤其是集分离、富集和纯化等优点于一体,被广泛用于化工物料的分离、富集和纯化过程。磺酸是有机强酸,在酸性条件下和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基团相作用R-NHx(CH3)y+C10H7SO3H=R-NHx(CH3)y·HSO3C10H7(5)式中x代表H原子的个数,0<x<2;y代表基-CH3的个数,0<y<4。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实际上是一种路易斯酸碱相互作用,其作用力比氢键还要强。实验中发现,阴离子交换树脂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水中萘磺酸根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其选择性远高于硫酸根),交换容量满足等摩尔交换。在碱性条件下,酸根电离,重新溶于溶液中,因此可用强碱对吸附饱和后的树脂再生,回收萘磺酸。回收的萘磺酸中杂质含量少,且在处理工艺中采用的化学试剂均为生产过程的原料,因此无须再进行分离,可直接回到生产过程中,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降低处理成本。由于离子交换柱后的出水调节pH大于8,废水中的高色度物质在碱性条件下以不溶物析出,沉淀澄清的废水通过调节pH,可作为洗涤液循环用于生产与处理过程。经过离子交换的出水主要含有无机物硫酸钠和氯化钠。这些盐类化合物是2-萘酚生产过程中盐析分离和洗涤的主要原料,可直接回用于生产盐析和洗涤工序,最终实现废水循环利用与资源回收。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操作程序为首先使废水通过吹脱塔曝气吹脱氧化,水力停留时间为3-4h,曝气吹脱过程保持废水呈微沸状,出水经过滤去除悬浮杂质颗粒后进入双柱串联离子交换系统,交换吸附2-萘磺酸。饱和后经碱液洗脱回收2-萘磺酸。离子交换系统出水调整pH至大于8,进一步除色达标排放,或直接回用作为生产用水,剩余部分可通过生产余热蒸发,回收硫酸盐。本专利技术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实现1、首先将废水通过氧化吹脱去除水中易氧化物质,同时达到调整废水pH的目的;2、采用大孔径离子交换树脂,双级串联倒置离子交换系统进行反复双柱置换交换吸附、回收水中萘磺酸盐;3、处理出水的色度和COD达标排放或作为生产用水回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不仅具有设备体积小、工艺流程简单、易自控且操作简便、处理高效且经济等优点,而且具有显著脱色效果。采用本方法处理2-萘酚染料中间体生产废水,2-萘酚回收率达到98%以上,COD去除率97%以上,色度脱除率90%以上,处理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或直接回用生产过程,减少生产用水量。综合处理成本在25元/吨左右,回收2-萘酚染料中间体和硫酸钠等化工原料的经济价值在90-100元/吨,创造综合经济效益为50-70元/吨。因此,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下通过具体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以详细说明。权利要求1.一种2-萘酚生产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a)将废水经过氧化去除水中易氧化的亚硫酸盐等污染物,使弱酸变成强酸,并且废水pH值降低;b)将氧化后废水经过滤除悬浮杂质;c)经过离子交换系统进行交换吸附—洗脱,回收中间体萘磺酸;d)出水经碱调节pH大于8,去除色度,最终出水可作为洗涤液回用于生产过程。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a采用空气氧化,使亚硫酸变成硫酸。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2-萘酚生产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a)将废水经过氧化去除水中易氧化的亚硫酸盐等污染物,使弱酸变成强酸,并且废水pH值降低;b)将氧化后废水经过滤除悬浮杂质;c)经过离子交换系统进行交换吸附-洗脱,回收中间体萘磺酸;d) 出水经碱调节pH大于8,去除色度,最终出水可作为洗涤液回用于生产过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兆坤黎泽华王曙光贾智萍宫小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