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自行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04574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1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结构包括:一车架组;一管件组包括两个第一管件与一第二管件,两个第一管件连接第二管件并沿着一延伸线朝向远离第二管件的方向延伸,两个第一管件枢接车架组;一滑动杆滑设于第二管件,滑动杆沿着一滑移线滑移,延伸线与滑移线之间形成一大于0度并小于90度的角度;一座垫设置于滑动杆并供使用者乘坐;一钳紧组设置于第二管件,钳紧组选择性地钳紧滑动杆。折叠自行车结构具有一使用位置与一收纳位置,当折叠自行车结构位于使用位置,第二管件远离车架组,当折叠自行车结构位于收纳位置,第二管件靠近车架组,座垫靠近第二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自行车的结构。
技术介绍
参考中国台湾专利第M498712号的折叠式二轮车,其中该车体与该踩踏装置能够同步选择性地在展开位置与收折位置之间移动,该车体与该踩踏装置于展开位置时,该锁固扣同时连接于该前段与该后段,该椅座支架抵靠于该后段的两个挡止座,沿该第一虚拟转轴观察时,该第二虚拟转轴、该第四虚拟转轴及该第五虚拟转轴不在同一线上而使彼此的连线呈三角形状,且该第三虚拟转轴位于该第二虚拟转轴与该第五虚拟转轴之间。该车体在收折位置时,该椅座支架脱离该两个挡止座,且沿该第一虚拟转轴轴向观察时,该第三虚拟转轴不位于该第二虚拟转轴、该第四虚拟转轴与该第五虚拟转轴彼此连线所围的范围中。该车体由展开位置往收折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该前轮往靠近该后轮的方向移动,该椅座支架的坐垫往靠近该前段的方向移动,且沿该第一虚拟转轴轴向观察时,该第五虚拟转轴往靠近该第二虚拟转轴的方向移动,该第三虚拟转轴往远离该前段的方向移动。该车体由收折位置往展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该前轮往远离该后轮的方向移动,该椅座支架的坐垫往靠近该前段的方向移动,且沿该第一虚拟转轴轴向观察时,该第五虚拟转轴往远离该第二虚拟转轴的方向移动,该第三虚拟转轴往靠近该前段的方向移动。前述的折叠式二轮车具有收折的功能,且收折后呈直排状,使得二轮车能够直接站立,方便收纳以及容易携带。然而该坐垫不具有升降的功能,而无法提供适当的坐垫高度给不同身高的使用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问题系在于坐垫不具有升降的功能,而无法提供适当的坐垫高度给不同身高的使用者。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车架组;一管件组,其包括两个第一管件与一第二管件,该两个第一管件连接该第二管件并沿着位于该两个第一管件之间的一延伸线朝向远离该第二管件的方向延伸,该两个第一管件枢接该车架组;一滑动杆,其滑设于该第二管件,该滑动杆沿着一滑移线滑移,该延伸线与该滑移线相交并形成一大于0度并小于90度的角度;一座垫,其设置于该滑动杆并供使用者乘坐;一钳紧组,其设置于该第二管件,该钳紧组选择性地钳紧该滑动杆。所述的折叠自行车结构,该第二管件具有一套孔,该套孔贯穿该第二管件相反两端,该滑动杆可滑动地穿设该第二管件的套孔。所述的折叠自行车结构,该滑动杆沿着该滑移线朝向远离该座垫的方向延伸,该角度的范围在5至60度之间。所述的折叠自行车结构,该角度的范围在10至30度之间。所述的折叠自行车结构,该钳紧组包括一紧固件与一扳动件,该紧固件与该第二管件一体成形,该扳动件枢接该紧固件并选择性地钳紧该滑动杆。所述的折叠自行车结构,该车架组包括一本体、两个第一连杆与一第二连杆,该两个第一连杆分别枢接该本体相反两侧,该两个第一连杆分别枢接该第二连杆相反两侧,该两个第一管件分别枢接该本体的相反两侧。所述的折叠自行车结构,该本体包括两个固定部与一第一枢接部,该两个固定部分别设置于该本体相反两侧,该第一枢接部设置于该本体邻近于该两个固定部的位置,该两个第一管件分别可脱离地抵靠该两个固定部,该两个第一管件分别设置一第一枢接部与一第二枢接部,该两个第一管件的第二枢接部位于该两个第一管件的第一枢接部远离该第二管件的一端,该两个第一管件的第一枢接部分别枢接该本体的第一枢接部相反两侧,该两个第一管件的第二枢接部分别枢接该第二连杆相反两侧。所述的折叠自行车结构,该本体包括一第二枢接部,该本体的第一枢接部位于该固定部与该本体的第二枢接部之间,该两个第一连杆分别具有一第一枢接部与一第二枢接部,该两个第一连杆的第一枢接部分别枢接该本体的第二枢接部相反两侧,该两个第一连杆的第二枢接部分别枢接该第二连杆相反两侧。所述的折叠自行车结构,该车架组还包括一曲柄,该曲柄可旋转地设置于该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具有一第一枢接部与一第二枢接部,该第二连杆的第二枢接部位于该第二连杆的第一枢接部与该曲柄之间,该第二连杆的第一枢接部相反两侧分别枢接该两个第一管件的第二枢接部,该第二连杆的第二枢接部相反两侧分别枢接该两个第一连杆的第二枢接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该折叠自行车结构具有一使用位置与一收纳位置,当折叠自行车结构位于该使用位置,该延伸线能够随着折叠自行车结构的整体折叠设计而相对于水平线形成特定的角度,并凭借该角度的设置,该滑移线相对于水平线形成“立管角度”,使得该滑移线的“立管角度”近似于市面上自行车的“立管角度”,使用者能够调整适当的座垫高度,而提供舒适的骑乘设定,当该折叠自行车结构位于该收纳位置,凭借该角度的设置,使得该第一管件贴靠该车架组,且该座垫靠近第二管件,该滑动杆与该车架组之间具有距离,而使得收纳功能最佳化。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该角度的设置能够同时具有收纳功能最佳化与提供使用者舒适的骑乘设定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折叠自行车结构位于使用位置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折叠自行车结构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中由Y轴方向所取的侧面视图;图4是图3所取的局部放大图,表示滑动杆能够沿着滑移线滑移;图5是图3的延续,表示折叠自行车结构由使用位置转变至收纳位置;图6是图4的延续,表示折叠自行车结构位于收纳位置;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折叠自行车结构位于收纳位置的立体外观图。附图标记说明:1折叠自行车结构;10车架组;11本体;111固定部;112第一枢接部;113第二枢接部;12第一连杆;121第一枢接部;122第二枢接部;13第二连杆;131第一枢接部;132第二枢接部;133连接部;14曲柄;15前支架;151固定扣;16转向件;17把手;18前轮;19后轮;20管件组;21第一管件;211第一枢接部;212第二枢接部;22第二管件;221套孔;30滑动杆;40座垫;50钳紧组;51紧固件;52扳动件;A角度;D1第一轴线;D2第二轴线;D3第三轴线;D4第四轴线;L1延伸线;L2滑移线。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一种折叠自行车结构1包括:一车架组10、一管件组20、一滑动杆30、一座垫40与一钳紧组50。该管件组20枢接该车架组10,该滑动杆30可滑动地设置于该管件组20远离该车架组10的一端,该座垫40设置于该滑动杆30并供使用者乘坐,该钳紧组50设置于该管件组20,该钳紧组50选择性地钳紧该滑动杆30。该车架组10包括一本体11、两个第一连杆12与一第二连杆13,该两个第一连杆12的一端分别枢接该本体11相反两侧,该两个第一连杆12的另一端分别枢接该第二连杆13相反两侧,该第二连杆13枢接该管件组20,使得该本体11位于该座垫40与该第二连杆13之间。该本体11包括二固定部111、一第一枢接部112与一第二枢接部113,该两个固定部111分别位于该本体11相反两侧并供该管件组20抵靠,该第一枢接部112位于该本体11邻近于该两个固定部111的位置,该第二枢接部113位于该第一枢接部112远离该第二固定部111的一端,该第一枢接部112与该第二枢接部113分别定义一第一轴线D1与一第二轴线D2。每一该第一连杆12相反两端分别设置一第一枢接部121与一第二枢接部122,该两个第一连杆12的第一枢接部121分别枢接该本体11的第二枢接部113相反两侧,使得该两个第一连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折叠自行车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自行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车架组;一管件组,其包括两个第一管件与一第二管件,该两个第一管件连接该第二管件并沿着位于该两个第一管件之间的一延伸线朝向远离该第二管件的方向延伸,该两个第一管件枢接该车架组;一滑动杆,其滑设于该第二管件,该滑动杆沿着一滑移线滑移,该延伸线与该滑移线相交并形成一大于0度并小于90度的角度;一座垫,其设置于该滑动杆并供使用者乘坐;一钳紧组,其设置于该第二管件,该钳紧组选择性地钳紧该滑动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自行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车架组;一管件组,其包括两个第一管件与一第二管件,该两个第一管件连接该第二管件并沿着位于该两个第一管件之间的一延伸线朝向远离该第二管件的方向延伸,该两个第一管件枢接该车架组;一滑动杆,其滑设于该第二管件,该滑动杆沿着一滑移线滑移,该延伸线与该滑移线相交并形成一大于0度并小于90度的角度;一座垫,其设置于该滑动杆并供使用者乘坐;一钳紧组,其设置于该第二管件,该钳紧组选择性地钳紧该滑动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管件具有一套孔,该套孔贯穿该第二管件相反两端,该滑动杆可滑动地穿设该第二管件的套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自行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动杆沿着该滑移线朝向远离该座垫的方向延伸,该角度的范围在5至60度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自行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角度的范围在10至30度之间。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自行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钳紧组包括一紧固件与一扳动件,该紧固件与该第二管件一体成形,该扳动件枢接该紧固件并选择性地钳紧该滑动杆。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自行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车架组包括一本体、两个第一连杆与一第二连杆,该两个第一连杆分别枢接该本体相反两侧,该两个第一连杆分别枢接该第二连杆相反两侧,该两个第一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钦林荣胤
申请(专利权)人:乐酷马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