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下水道井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03779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1 1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下水道井盖,具体涉及智能安防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下水道井盖本体、红外感应器、防水罩、排水孔、连杆、铰链、圆柱形塞柱、电机;下水道井盖本体上端设置有红外感应器,红外感应器与电机连接,防水罩设置在红外感应器上,排水孔设置在下水道盖本体上,圆柱形塞柱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在排水孔边缘上,圆柱形塞柱的另一端连接在连杆上,连杆连接在电机输出轴上,圆柱形塞柱绕铰链自由转动,圆柱形塞柱与排水孔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能根据下水道排水情况自动调节,不会因为积水过多而排水过慢将下水道口堵住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安防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下水道井盖
技术介绍
一般的下水道井盖上只设置有固定数量的排水孔,当雨水过多时,排水孔来不及排出雨水,就会在下水道井盖上产生积水,不利于行人出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下水道井盖,其具有结构简单,能根据下水道排水情况自动调节,不会因为积水过多而排水过慢将下水道口堵住的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智能下水道井盖,包括下水道井盖本体、红外感应器、防水罩、排水孔、连杆、铰链、圆柱形塞柱、电机,下水道井盖本体上端设置有红外感应器,红外感应器与电机连接,防水罩设置在红外感应器上,排水孔设置在下水道井盖本体上,圆柱形塞柱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在排水孔边缘上,圆柱形塞柱的另一端连接在连杆上,连杆连接在电机输出轴上,圆柱形塞柱绕铰链自由转动,圆柱形塞柱与排水孔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优选地,红外感应器至少设置有两个,便于能更好的感应积水的程度。优选地,红外感应器对立设置在下水道井盖本体下端,便于能更好的感应积水的程度。优选地,排水孔为圆形通孔,方便圆柱形塞柱调节关闭。优选地,排水孔的直径大于塞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下水道井盖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下水道井盖,包括下水道井盖本体(1)、红外感应器(2)、防水罩(3)、排水孔(4)、连杆(5)、铰链(6)、圆柱形塞柱(7)、电机(8),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道井盖本体(1)上端设置有红外感应器(2),红外感应器(2)与电机(8)连接,防水罩(3)设置在红外感应器(2)上,排水孔(4)设置在下水道井盖本体(1)上,圆柱形塞柱(7)的一端通过铰链(6)连接在排水孔(4)边缘上,圆柱形塞柱(7)的另一端连接在连杆(5)上,连杆(5)连接在电机(8)输出轴上,圆柱形塞柱(7)绕铰链(6)自由转动,圆柱形塞柱(7)与排水孔(4)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下水道井盖,包括下水道井盖本体(1)、红外感应器(2)、防水罩(3)、排水孔(4)、连杆(5)、铰链(6)、圆柱形塞柱(7)、电机(8),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道井盖本体(1)上端设置有红外感应器(2),红外感应器(2)与电机(8)连接,防水罩(3)设置在红外感应器(2)上,排水孔(4)设置在下水道井盖本体(1)上,圆柱形塞柱(7)的一端通过铰链(6)连接在排水孔(4)边缘上,圆柱形塞柱(7)的另一端连接在连杆(5)上,连杆(5)连接在电机(8)输出轴上,圆柱形塞柱(7)绕铰链(6)自由转动,圆柱形塞柱(7)与排水孔(4)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下水道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感应器(2)至少设置有两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下水道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感应器(2)对立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江平王玉平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钰龙橡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