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0257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一种对水槽内蓄留的被处理水进行灭菌处理的水处理装置,具有:循环处理路径,把水槽内蓄留的被处理水汲出,电解被处理水进行灭菌后返回水槽内;灭菌液制造装置,通过电解含有氯离子而且具有促进电化学反应作用的电解质溶液,制造具有灭菌作用的灭菌液;供给装置,把所制造的灭菌液随时供给循环处理路径。通过这样的装置,能够在循环处理路径中时常对被处理水进行灭菌处理,同时根据被处理水的水质变化,能够根据需要把灭菌液制造装置制造的灭菌液追加供给到循环处理路径。这样,被处理水能够时常保持良好的水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水处理装置,能够对大至游泳池、公共浴池这样的大型水槽、高层建筑物的屋顶上等设置的供水槽等中型水槽、小至一般家庭用的浴池这样的小型水槽等种种水槽中蓄留的被处理水进行灭菌处理。
技术介绍
例如在室内外设置的游泳池中,为了保持其中的水质必须定期投入所谓石灰(漂白粉、高级漂白粉)和次氯酸钠(NaClO)水溶液进行灭菌处理。以前,这种工作是游泳池的工作人员等通过手工作业完成。而且,由于石灰和次氯酸钠的水溶液有刺激性,因此必须在业余时间投入,处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由于石灰是固体粉末,投入后溶解到浓度均匀需要时间,存在在这段时间内游泳池不能使用的问题。因此,本申请的申请人专利技术了一种水处理装置,具有水处理路径,把如上所述的水槽内蓄留的被处理水导入电解槽内,通过电化学反应进行灭菌处理后,再返回到水槽内。上述专利技术的水处理装置中,把被处理水提供给具有电极的电解槽内,对被处理水进行电化学反应(所谓的电解)。通过进行电化学反应,产生氯气、次氯酸(HClO)、次氯酸离子等,它们溶解在被处理水内,对被处理水进行灭菌。可是,象游泳池这样,由于入水者人数、天气、气温等被处理水的水质变化剧烈的情况下,例如如果入水者人数剧增,被处理水的水质急速恶化,只靠电解槽内进行电解进行灭菌处理是来不及的。在这种情况下,在电解的基础上通过手工作业加入药液等方法进行灭菌处理,存在不仅作业者的管理负担加重、而且水质不稳定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水处理装置,能够简单而且高效地进行灭菌处理,保持良好的水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对水槽内蓄留的被处理水进行灭菌处理的水处理装置,具有循环处理路径,把水槽内蓄留的被处理水汲出,电解被处理水进行灭菌后返回水槽内;灭菌液制造装置,通过电解含有氯离子而且具有促进电化学反应作用的电解质溶液,制造具有灭菌作用的灭菌液;供给装置,把所制造的灭菌液随时供给到循环处理路径。通过这样的装置,正常情况下能够通过循环处理路径对被处理水进行灭菌处理,同时根据被处理水的水质变化,能够根据需要把灭菌液制造装置制造的灭菌液追加供给到循环处理路径。这样,被处理水能够时常保持良好的水质。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构成,通过根据被处理水的水质随时把第一电解槽的电极组通电电解电解质溶液预先制造并蓄留的灭菌液供给水槽,由此能够根据由于入水者人数、天气、气温等被处理水水质变化立即改变灭菌液的投入量。因此,在游泳池等的营业时间内由于入水者人数急剧增加,或由于天气变化的气温和水温上升,预料到残留氯浓度急剧下降等情况下,能够尽可能快速恢复残留氯浓度,能够大致保持水质稳定。而且,在入水者人数少,不需要那么多灭菌液时,第一电解槽内预先制造并蓄留灭菌液,能够对残留氯浓度急剧减少有所准备。结果,例如即使入水者人数急剧增加,灭菌处理能力也十分充裕,能够调节水质。由于能够通过浓度调整装置把电解槽内制造的灭菌液的浓度调整到所定浓度,所以能够通过电极组进行的电化学反应效率提高,或者能够根据由于入水者人数、天气、气温等被处理水的水质变化调节灭菌液的浓度,能够任意调整装置的处理能力。而且,如本专利技术所述,灭菌液的浓度控制能够通过调节第一电解槽内蓄留的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实现。即,通过电极组通电制造的灭菌液的浓度与电极组电解的电解质溶液(例如食盐水)的浓度成比例。图1中的曲线的横轴表示电解时间(分),纵轴表示电解制造的灭菌液的残留氯浓度(ppm)。该曲线示出电解NaCl的浓度为1%、2%和3%的三种食盐水时的结果。例如对于NaCl的浓度为1%的食盐水,在电解时间达150分之前,残留氯浓度随着电解时间增加,然后残留氯浓度饱和。对于NaCl的浓度为2%的食盐水,在电解时间达180分之前残留氯浓度增加,然后饱和。对于NaCl的浓度为3%的食盐水,在电解时间达220分之前残留氯浓度增加,然后饱和。因此,可以知道,残留氯浓度即灭菌液的浓度在达到对应于第一电解槽内蓄留的电解质溶液浓度的一定浓度之前,随着电解时间上升,然后在该浓度饱和。因此,如果电解时间在所定时间(达到饱和的时间)以上,通过调整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能够控制电极组制造的灭菌液浓度。例如,如果用户设定灭菌液的浓度,则将供给电解槽内的电解质溶液的浓度控制为与所设定的灭菌液浓度对应的浓度。结果,电极组电解制造的灭菌液的浓度自动控制为与供给的电解质溶液浓度对应的浓度。因此,只要将灭菌液浓度设定为用户的任意浓度,则能够根据水处理装置适用的水槽种类、即用途把被处理水的残留氯浓度设定为所希望的浓度,构成能够适用于各种水槽的水处理装置。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构成,水箱内预先蓄留饱和食盐水等的高浓度电解质溶液时,调整从水箱供给第一电解槽的高浓度电解质溶液和用于稀释它的例如自来水的量,使第一电解槽内的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变为设定的浓度。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构成,通过具有把水槽内的被处理水导入第一电解槽内的流路,由此对于从水箱供给第一电解槽内的高浓度电解质溶液,从上述流路供给水槽内的被处理水,通过用被处理水稀释电解槽内蓄留的高浓度电解质溶液,由此能够将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调整为设定浓度。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构成,能够通过调整电极组的通电量,即电解电流量(电荷量)达到电解槽制造的灭菌液的浓度。此时,通过检测电极组中流过的电流值,能够正确判断通过电极组对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质的利用效率。即,一般在电极间加一定直流电压的情况下,如图2(a)所示,它的电极之间流过的电流值随着供给电解槽的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变浓而提高。而且,一方面,如图2(b)所示,电极组消耗的电解质量(食盐量)随着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变浓而增加,但是以所定电解质溶液浓度为界其消耗量降低。所以,根据该关系进行实验获得数据,在电极组中流过的电流值的基础上,通过电解能够最有效地利用电解质,而且能够确定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以便尽量提高灭菌液的浓度。这样,能够防止如下问题发生即由于把超过需要的高浓度电解质溶液供给电解槽,没有电解利用的盐分流入游泳池使水槽内的NaCl浓度上升,游泳者感到水成、不舒服;反之,由于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过低,电解所需要的时间变长,由于残留氯的发生率低,需要大量的灭菌液。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成,能够获得更高的灭菌效果。即,如果灭菌液的浓度为C,灭菌液与被处理水接触的时间为t,灭菌液的灭菌效果用二者的乘积Ct值表示。与第一电解槽制造的灭菌液直接供给水槽的情况比较,由于构成为第一电解槽内制造的灭菌液在第二电解槽的上游侧位置的水处理路径汇合,灭菌液通过水处理路径期间Ct值上升,因此能够获得更高的灭菌效果。尤其是,如果构成为第一电解槽的排出口连接到第二电解槽内,则容易将供给的灭菌液暂时开放在大气压中,能够简化构成。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成,根据测定被处理水的残留氯浓度的残留氯浓度传感器的检测值,能够随时提供需要量的灭菌液。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残留氯浓度与电解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2(a)和图2(b)是表示电解质的利用率与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3是简要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水处理装置的图;图4是图3所示的水处理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方块图;图5是控制部分所控制的内容中利用间歇处理用电解槽制造的灭菌液的浓度控制的流程图;图6是简要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循环处理路径,把水槽内蓄留的被处理水汲出,电解被处理水进行灭菌后返回水槽内; 间歇处理装置,具有:第一电解槽,通过给具有至少两个电极板的电极组通电,电解所蓄留的液体制造具有灭菌作用的灭菌液;把含有氯离子而且具有促进电化学反应作用的电解质溶液供给第一电解槽的装置;以及调整第一电解槽中制造的灭菌液浓度的装置; 把间歇处理装置制造的灭菌液随时供给循环处理路径的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一浩岸稔稻本吉宏广田达哉川村保野吕拓哉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