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化水装置、软化水设备及其再生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0089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随时间检测软化水处理的供应水硬度,根据该检测值,控制再生时间的软化水装置和其再生控制方法。配有:测定向软水器(1)的供应水的硬度的入口硬度测定装置(10),测定通过前述软水器(1)之后的处理水的流量的处理水量测定装置(11),检测再生时的盐水浓度的盐水浓度检测装置(8),检测再生时的盐水消耗量的盐水消耗量检测装置(9)。进而,配有测定通过前述软水器(1)之后的处理水的硬度、检测硬度渗漏的硬度渗漏检测装置(12)。(*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含有硬度成分的生水进行离子交换处理,形成软水的。众所周知,在对锅炉、热水器或冷却器等冷热设备类的给水管线中,由于有必要防止在冷热设备内附着水垢,所以连接有用于去除含在供应水中的硬度成分的装置,其中,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硬度成分的方式的自动再生式软水器被广泛普及。这种软水器,采用Na+型离子交换树脂,置换含在水中的硬度成分Ca2+或Mg2+等金属阳离子,去除硬度成分。而且,在前述离子交换树脂与阳离子进行置换而形成饱和状态、丧失了去除硬度成分的能力的情况下,可以与盐水进行反应,进行使能力再生的再生作业。通常,为了有效地进行再生作业,需要检测前述离子交换树脂的饱和度,供应与其状态对应的必要的最小量的再生用盐水,根据饱和度以适当时间进行再生控制。作为现有的控制方法,有一种流量再生方式,即,在设置前述软水器的情况下,预先测定该处的供应水的硬度,根据测定值计算出可以处理规定容量的前述离子交换树脂的处理水量(即,前述离子交换树脂直到再生作业为止可进行软化水处理的水量),在供应水的通水量达到计算出的处理水量的时刻,进行再生作业。但是,在前述流量再生方式中,对向生水管线供应的供应水的硬度的检测,是预先检测在前述软水器的设置时供应的供应水(地下水、自来水等)的硬度,根据该检测值计算出处理水量。因而,前述供应水、特别是地下水的硬度,根据季节因素而变化。因此,为了使前述离子交换树脂不会形成穿透状态(硬度渗漏状态),要将前述计算出的处理水量减去一定的量,设定为安全的处理水量。因此,即使在前述离子交换树脂还具有处理能力的情况下(所谓具有剩余能力的情况下),也要进行再生作业,浪费再生用盐水。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随时间变化检测出的软化水处理的供应水的硬度,根据检测值控制再生时间的软化水装置和再生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方案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测定向软水器供应的水的硬度的入口硬度测定装置,测定通过前述软水器之后的处理水的流量的处理水量测定装置,检测再生时的盐水浓度的盐水浓度检测装置,和检测再生时的盐水消耗量的盐水消耗量检测装置。方案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配有测定通过前述软水器之后的处理水的硬度、检测硬度的渗漏的硬度渗漏检测装置。方案3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并列设置多台软化水装置,所述软化水装置包括测定向软水器供应的水的硬度的入口硬度测定装置,测定通过前述软水器之后的处理水的流量的处理水量测定装置,检测再生时的盐水浓度的盐水浓度检测装置,和检测再生时的盐水消耗量的盐水消耗量检测装置,各个软化水装置的通水作业、再生作业可切换地连续进行。方案4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各软水器的给水管线中设有使向前述各软水器的供应水分流的分流部,并且设有使从前述各软水器来的处理水合流的合流装置,同时,处理水管线连接到该合流装置上。方案5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分流部的上游侧设有前述入口硬度测定装置,同时,在前述合流装置的下游侧设有前述处理水量测定装置。方案6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设置单数个盐水箱,该盐水箱和前述各软水器通过设置在盐水管线中的切换装置分别可切换地连接起来,在该切换装置的上游侧设置前述盐水浓度检测装置。方案7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盐水箱内设置前述盐水消耗量检测装置。方案8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合流装置的下游侧,设置测定通过前述软水器之后的处理水的硬度、检测硬度渗漏的硬度渗漏检测装置。方案9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根据再生时的盐水浓度和再生时的盐水消耗量预先设定到下一回再生为止的硬度去除量的设定值,根据入口硬度和处理水量随时间求出硬度去除量的累计值,当该累计值达到前述设定值时开始再生作业。进而,方案10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当测定通过前述软水器之后的处理水的硬度、检测硬度渗漏时,立即开始再生作业。如上所述,采用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因而,可以节约再生作业所必需的盐水。并且,通过在处理水管线中设置硬度渗漏检测装置,当检测到硬度渗漏时,发出硬度渗漏警报,可以直接将软水器转向再生作业,可以使硬度成分不流向软水箱。进而,通过并列设置多台软化水装置,可以持续24小时以上连续供应处理水。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实施例的说明图。1 软水器4 给水管线5 处理水管线6 盐水箱7 盐水管线8 盐水浓度检测装置9 盐水消耗量检测装置11 入口硬度测定装置12 处理水量测定装置13 硬度渗漏检测装置25 分流部28 合流装置29 切换装置50 合流装置51 切换装置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本专利技术可以在具有下述结构的软化水装置中实施,该软化水装置的结构为,包括在软水器入口侧测定对软水器的供应水的硬度的装置,测定通过软水器之后的处理水的流量的装置,检测再生时的盐水浓度的装置,检测再生时盐水的消耗量的装置,设置控制器,可根据前述入口硬度测定装置的检测值、处理水量、再生时的盐水浓度和再生时的盐水消耗量控制前述软水器的再生作业。作为前述软化水装置的基本结构,配有填充有离子交换树脂的树脂筒和控制阀。在该控制阀上,连接有向前述树脂筒供给水的给水管线、和向软水箱供应被软化处理的处理水的处理水管线。并且,在该控制阀上,通过盐水管线连接有盐水箱,同时,还连接有排水管线。而且,在前述给水管线上,设有作为检测供应水的硬度的硬度检测装置的入口硬度检测装置,在前述处理水管线上,分别设有处理水量检测装置和硬度渗漏检测装置,在前述盐水管线上,设有盐水浓度检测装置,而且,在前述盐水箱中,设有前述盐水消耗量检测装置。进而,前述入口硬度检测装置、前述控制阀、前述处理水量检测装置、前述硬度渗漏检测装置、前述盐水浓度检测装置和前述盐水消耗量检测装置,通过信号线连接到各自的控制器上。而且,为了与24小时连续供应处理水相适应,可以并列设置多台软化水装置。作为这种情况的基本结构,分别以并列的状态设置多台软化水装置,该软化水装置配有前述入口硬度检测装置、前述控制阀、前述处理水量检测装置、前述盐水浓度检测装置、前述盐水消耗量检测装置。各软化水装置以可以分别独立地进行通水作业、再生作业等的方式可切换地连接起来。即,在给水管线和处理水管线之间,多台分别具有独立进行软化水处理能力的软化水装置以并列的状态可切换地连接起来。因而,可以在通水状态、再生状态、待机状态等状态之间对前述各软化水装置进行切换,因而,可以与处理水24小时以上的连续供应相适应。并且,在前述各软化水装置的多台并列装置的形式中,在构成前述各软化水装置的设备中的可共用化的设备,以可以共用化的方式连接起来。即,首先,在前述入口硬度检测装置中,为了将流向前述各软化水装置的供应水分别供应给前述给水管线,设有对前述给水管线分流的分流部,在该分流部的上游侧设置前述入口硬度检测装置。因此,可以由一个检测装置检测出流向前述各软化水装置的供应水的入口硬度。而且,对于前述盐水浓度检测装置,通过盐水管线分别将一个盐水箱和前述各软化水装置连接起来,在该盐水管线上设有分别切换并供应流向前述各软化水装置的盐水的切换装置,在该切换装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定向软水器(1)供应的水的硬度的入口硬度测定装置(11),测定通过前述软水器(1)之后的处理水的流量的处理水量测定装置(12),检测再生时的盐水浓度的盐水浓度检测装置(8),和检测再生时的盐水消耗量的盐水消耗量检测装置(9)。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田弘文浅村仁志一色克文
申请(专利权)人:三浦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三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