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惠生专利>正文

生饮水机截留灭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9784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生饮水机截留灭菌装置,主要包括一设有进水口、出水口与排污口的桶体、一滤体,其中进水口与排污口相通,滤体设于出水口与进水口之间的桶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滤体的滤芯由若干膜孔≤5nm的中空纤维超滤管构成。所述中空纤维超滤管呈U形超滤管,其端部集束成束状,固设于一滤体座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不消耗能源,可完全截留细菌和病毒,过滤效果显著,且节约水资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饮用水处理设备,尤指生饮水机中可过滤掉细菌与病毒的截留灭菌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能以一般自来水为水源,经处理后能达到生饮的要求,不仅要求水处理机能去除水中的杂质、含氯有机物和有害重金属,而且要能够去除对人体危害极大的致病细菌和病毒。而目前生产的生饮水机采用多道过滤和吸收后,确实去除了极大部分的杂质,但由于其过滤膜的孔径过大,还难以阻止细菌和病毒的通过。如采用其他工艺方法,如反渗透法则工艺复杂,价格相对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生饮水机截留灭菌装置,为一般的生饮水机提供一个工艺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的可截留细菌和病毒的过滤装置,从而使处理后的水完全符合饮水标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生饮水机截留灭菌装置,主要包括一设有进水口、出水口与排污口的桶体、一滤体,其中进水口与排污口相通,滤体设于出水口与进水口之间的桶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滤体的滤芯由若干膜孔≤5nm的中空纤维超滤管构成。所述中空纤维超滤管呈U形超滤管,其端部集束成束状,固设于一滤体座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不消耗能源,可完全截留细菌和病毒,过滤效果显著,且节约水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生饮水机截留灭菌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兹以一实施例并结合图1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生饮水机截留灭菌装置的结构。由图1,本专利技术的生饮水机截留灭菌装置主要包括一设有进水口、出水口与排污口的桶体2、一滤体3,其中进水口1与排污口5相通,滤体3设于进水口1与出水口4之间的内桶体上,所述滤体3的滤芯6由若干膜孔≤5nm的中空纤维超滤管7构成。所述中空纤维超滤管7被弯成U形,其端部集束成束状,固设于滤体座8上,并在各超滤管7之间用环氧树脂填充,并通过滤体座8将滤芯固设在桶体2内。使用时,被饮水机前级部分已净化的水由进水口1进入该截留灭菌装置的桶体2中,在正常自来水水压的作用下,水通过超滤管7管壁上的≤5nm的微孔进入管芯,并汇集到滤体座8的下部并由出水口4输出。当水通过超滤管7的管壁时,由于细菌与病毒的体积>25nm,而滤膜的微孔则≤5nm,所以细菌与病毒被完全截留,从而由出水口4输出的水是完全无菌的可生饮水。使用一段时间后,如发现出水量减小,可以对超滤管7的管壁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污水可由排污口5排出。权利要求1.一种生饮水机截留灭菌装置,主要包括一设有进水口、出水口与排污口的桶体、一滤体,其中进水口与排污口相通,滤体设于出水口与进水口之间的桶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滤体的滤芯由若干膜孔≤5nm的中空纤维超滤管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饮水机截留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纤维超滤管呈U形,其端部集束成束状,固设于一滤体座上。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生饮水机截留灭菌装置,主要包括一设有进水口、出水口与排污口的桶体、一滤体,其中进水口与排污口相通,滤体设于出水口与进水口之间的桶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滤体的滤芯由若干膜孔≤5nm的中空纤维超滤管构成。所述中空纤维超滤管呈U形超滤管,其端部集束成束状,固设于一滤体座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不消耗能源,可完全截留细菌和病毒,过滤效果显著,且节约水资源。文档编号C02F1/44GK1436733SQ0211075公开日2003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4日专利技术者张惠生, 张烨峰 申请人:张惠生, 张烨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饮水机截留灭菌装置,主要包括一设有进水口、出水口与排污口的桶体、一滤体,其中进水口与排污口相通,滤体设于出水口与进水口之间的桶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滤体的滤芯由若干膜孔≤5nm的中空纤维超滤管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惠生张烨峰
申请(专利权)人:张惠生张烨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