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的水流控制模块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39575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个用于反渗透水净化系统的整体多功能控制模块,该模块在一个单一的可移动和易替换的单元中提供各种必要的水流控制功能。该模块直接和一个整体注模式多元集合体连接,它提供多元集合体与供水、渗透水、和盐水流路径之间的内部连接,同时容纳有供水关闭阀、反渗透膜水流控制器和渗透回流止回阀。(*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反渗透膜分离的方法生产饮用水的系统,更具体地是涉及用于此系统的可方便拆换的一种水流控制模块。
技术介绍
可置换的反渗透过滤器滤芯已在饮用水的净化领域中使用多年。使用反渗透过滤器滤芯的系统可做成各种尺寸,并在反渗透过滤之前和之后结合其他不同类型的过滤装置连接组成一个连续运行的系统用于综合处理并去除污染物。一个在现有技术中已发展为有多滤芯的典型的系统包括三个按顺序连接的过滤单元,三者都被放置在相似的过滤器外壳中,可拆卸地连接在一个共同的用于管理各种水流分配管线和连接件的头部。还在一个互通的储蓄池中提供净化水的储存,这样可生产出比直接从典型的反渗透过滤器获得的水量更大要求量的已滤过水。除了有一个常规的开关阀,用户用它得到滤过水,此系统还包括内部阀门和水流控制器用于当储蓄池被充满时提供自动供水关闭,反渗透膜单元中的反压控制用来维持一个合适的水流平衡,以及一个止回阀用于阻止净化水再回流进入反渗透过滤器单元。各种水流通路和控制器完全地导致复合流动的模式和阀门的配置。现有技术已尝试过在多过滤单元系统中为所有的过滤单元提供共同的头部。而且多功能阀或模块阀门的配置也已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但使用一个共同的头部没有充分地提出和解决关于连接各种水流控制装置的问题。相反地,使用模块式的水流控制单元要求用许多分离的连接器来安装复杂的管线。无论怎样,水流控制组件需要定期维护或更换,而且接近这些组件也是比较困难和耗时的。
技术实现思路
依照本专利技术,一个可以有前反渗透过滤和后反渗透过滤单元的半渗透膜过滤系统,采用一个多元集合体和一个包括系统的全部基本阀门和水流控制组件的整体控制模块(除了用户使用的开关控制)。控制模块有易于操作维护和替换的优点。多元集合体可操作地连接膜过滤单元,而且含有一个供水路径用于引导有压的未处理水流向膜过滤单元,一个渗透水流路径用于引导膜渗透液(净化水)流向一个压力储罐,及一个盐水路径用于引导膜浓缩液流向排出管。控制模块包括一个直接连在多元集合体上的可拆卸的外壳,还提供一个压力响应的供水流关闭阀装置,一个盐水流控制阀,和一个渗透水流止回阀,以及多元集合体与各阀门之间的内部连接。膜过滤单元更适宜包括一个反渗透过滤器滤芯,它可拆卸地放置在一个有开口端的过滤器外壳中。多元集合体平放在过滤单元上,包括一个向下延伸的丝扣凸起,与过滤器外壳的有螺纹的开口端丝扣相接。控制模块安装于多元集合体中,在丝扣凸起上,控制模块的外壳包括一个供水出口与多元集合体凸起中的供水开口直接相接,一个渗透流入口直接与多元集合体凸起中的渗透流开口相接,还有一个盐水流入口直接与多元集合体凸起中的盐水流开口相接。在优选实施例中,多元集合体凸起包括一个圆柱形外部套筒,进而还有一个与外部套筒同心的圆柱形中间套筒以及两者围成的一个第一环状空间,一个与所述的中间套筒同心的圆柱形内部套筒以及两者围成的一个第二环状空间。盐水流开口与第一环状空间相连,供水流开口与第二环状空间相连,而渗透水流开口被限定在内部套筒的里面。在优选实施例中,过滤器滤芯包括一个膜,它围绕在一个中空管状核心的外表面,在它的外面再覆盖一层不可渗透层。膜被处理为上下端开口,滤芯放置在过滤器外壳中,在外面的不可渗透层、滤芯的下部开口端和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开放的空间。凸起中的第一环状空间连着前述的开放空间,第二环状空间连着膜的上部开口端,内部套筒的里面连着反渗透膜的中空管状核心。第一密封件阻止了第一环状空间与第二环状空间之间液体的横向流动,第二密封件阻止了第二环状空间与内部套筒内部之间液体的横向流动。在优选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外壳有一个模制塑料体,在体内整体模制有供水流内部连接、渗透流内部连接、盐水流内部连接和一个用于关闭阀的凹槽;还提供了用于把模块体安装到多元集合体同时实现各自内部连接的附件。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反渗透水净化系统的典型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系统的一个分解透视图。图3是图1所示系统去除进口盖的一个俯视图。图4同图3类似,但是去除模块的盖板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5-5剖面详图。图6是图4的6-6剖面详图。图7是图4的7-7剖面详图。图8是图4的8-8剖面详图。图9是图4的9-9剖面详图。图10是图4的10-10剖面详图。图11是图4的11-11剖面详图。图12是图4所示的控制模块的俯视详图。图13是横切控制模块体的水平截面详图。图14是水流控制模块的一个分解透视图。图15A和15B是图12的15AB-15AB剖面详图,分别是关闭阀在打开和关闭的状态。图16A和16B是图1所示的反渗透水净化系统的流程示意图,分别体现了关闭阀在打开和关闭的运行状态,与图15A和15B剖面详图相一致。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描述的是一个水过滤系统10,包括一个反渗透膜过滤单元11,在水过滤系统10内部反渗透膜过滤单元11还通过共同的多元集合体14依次连接了一个预过滤单元12和一个后过滤单元13。这些过滤单元11、12和13分别包括一个开口圆柱形外壳15、16和17,各有一个有螺纹的上部接口,用于可拆卸地与多元集合体14连接,都使用现有技术已公开的方法。多元集合体14优选为一个整体注模结构,提供了过滤单元11、12和13的运转连接以及它们内部两者之间的连接,还有与未过滤源水的连接,以及与一个滤后水的储罐9、一个配送水至用户的水龙头19(见图16A和16B)的连接。尽管本专利技术没有必要描述,但水过滤系统10在预过滤单元12中还是提供了一个源水的预处理,一般可使用颗粒活性炭滤料;而且把直接从反渗透膜过滤单元11的出水或从储罐9的出水通过含有活性炭块滤料的后过滤单元13作最终处理。处于中间的反渗透膜过滤单元11和压力储罐的使用需要控制水流,而这在仅使用传统活性炭的过滤系统中是不必要的,如那些分别应用在预过滤单元12和后过滤单元13中的活性炭中。因此,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点,一个整体控制模块18为反渗透膜过滤单元11提供了一个方便的、易于达到的和耐用的水流控制器。控制模块18可直接附在多元集合体14上,它提供多元集合体与反渗透膜过滤单元之间的直接内部连接,同时容纳有系统必要的水流控制元件。参见图2-6,位于三个过滤单元11、12和13之上的多元集合体14包括一个直立的外壁20,在其上连接着一个可拆卸的进口盖21。一个未处理源水进水管23在多元集合体14的连接端口22上,通过外壁20上的一个洞口伸入,然后在多元集合体中延伸并连到与多元集合体相对的插口端25上的一个多元集合体源水入口24。多元集合体的连接端口22还包括一个用于连接压力储罐9的产水出/入口26和一个与配水龙头19连接的最终出水口27。来自市政供水管的源水由源水入口24进入,然后通过进水管23流入位于多元集合体的插口端25附近的一个预过滤器入口30。一个丝扣连接的预过滤器凸起31,直接地位于预过滤器入口30的下面,从多元集合体的底部向下伸入,用于与内含有一个预过滤器滤芯32的预过滤器外壳16丝扣连接。预过滤器入口30垂直向下通过多元集合体与预过滤器滤芯32和外壳16内壁之间的环形空隙相连通。在工业上众所周知,未处理源水径向向内流动,通过预过滤器滤芯32进入一个沿轴向延伸的中心管33(提供了入口的模型),然后垂直向上通过中心管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个水过滤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半透膜过滤单元、一个操作地连接于膜过滤单元的多元集合体,所述的多元集合体有一个供水流路径用于引导有压的未处理水流入膜过滤单元,一个渗透流路径用于引导膜渗透液流入一个压力储罐,和一个盐水流路径用于引导膜浓缩液流向一个排出管,该系统还包括一个整体控制模块,该模块包括:一个可拆卸地连在多元集合体上的控制模块外壳,和在供水流路径与过滤单元之间提供一个供水流内部连接,一个在过滤单元与渗透流路径之间的渗透流内部连接,以及一个在过滤单元与盐水流路径之间的盐 水流内部连接;一个在控制模块外壳上的压力响应关闭阀,用于响应供水流内部连接中的水压与渗透水流内部连接中的储罐压力之间压力差来控制未处理水量;一个在盐水流内部连接中的水流控制阀,用于产生一个要求的膜反压力;和一个在渗透水流内部连接 中的止回阀,用于阻止渗透液回流进入过滤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伯特R冈德拉姆迈克尔J库尔思迈克尔D斯坦哈特
申请(专利权)人:克利根国际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