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富氧气体的印染污水处理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904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使用富氧气体的印染污水处理塔,它是由塔层和进水管与填料层构成。其特征是:生物膜球(4)填料层为生物膜球由蜂窝状体(12)和空心球体(13)与污水吞吐孔(14)及配重小球构成,生物膜球(4)为空心球体(13)直径的两端相对位置设有一对吞吐孔(14)的圆心是通过空心球体(13)内部装置直径略大于孔的若干个配重小球(15)进行配重,水流方式为水泵将污水通过进水管(1)进入首层喷淋管(2)将污水喷出,喷淋置在带孔板的搁架(3)上填料生物膜球(4)上,污水通过蜂窝体剖面(16)经过生物膜球(4)过滤吸附后落人容器(5)中,随时间的延长容器(5)中水面逐渐升高,淹没生物膜球(4),直至虹吸管(6)充满水后,经流量调节阀(7)流向下层喷淋主管(8)经喷支淋(9)喷入下一塔层,由于首层喷淋管(2)的流量小于下层喷淋支管(9),使容器(5)中的水位逐渐下降直至虹吸管(6)吸入空气,使虹吸管(6)中的水流断开,生物膜球(4)全部暴露在空气之中,使结挂的生物膜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接着水位再次升高进入下一循环,周而复始的进行,容器(5)上部设置吸收层(19)吸收挥发性气体,最底层装置出水口(10)将处理后的水排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污水的方法,尤其是一种使用富氧气体的印染污水处理塔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处理污水的方法有多种,例如生物滤塔其缺点是污水的悬浮物及含油量不易过高,BOD的浓度一般为200mg/L,浓度过高易堵塞造成填料失效,主要因素是填料为碎石、炉渣、砾砂、矿渣、陶粒、波纹板、蜂窝体等材料,比表面积最高为190m2/m3,最高空隙率为90%,水流方式为喷淋的方法,喷出的污水落入填料上使污水自由落下通过填料,填料上的生物膜作用时间短,水流不均匀,填料的全部表面积不能充分利用,表面积利用率低,处理效率低,处理污水的浓度低,使用范围受限制,不易清理堵塞的杂物,堵塞达到一定的程度,填料处理失效造成无法运行,过滤性好的填料吸附性小,孔隙小易堵塞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而设计一种使用富氧气体的印染污水处理塔,采用生物膜球作填料,滤塔为设备,解决堵塞问题,提高处理污水浓度及效率,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施工方便,操作方便,费用低,对污水水质水量适应性强,污水的水流方式采用上部进水及下部进水构成。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生物膜球为填料,改变一般生物滤塔的水流方式,生物膜球为空心球伙球体直径的两端相对位置设有一对吞吐孔,吞吐孔的圆心是通过空心球体直径,空心球体内部装置直径略大于孔的若干个配重小球进行配重,增加填料的比表面积,在空心球体的整个表面做成0.5mm-10mm加高度的蜂窝状体,生物膜球比表面积由蜂窝状体、空心球体内、外表面,配重小球外表面构成,比表面积为350m2/m3-500m2/m3。生物膜球随污水水流方向运动,吞吐孔有污水进入。然后进入空心球体内部利用内表面结挂生物膜外,进入空心球体内部的污水与配重小球共同起到配重,使污水中的生物膜球体比重量略大于污水的浮力,以便保持水静态则沉没,水动态则浮漂,生物膜球随水的流动而在水中自由的上下沉浮游动,在水流的压力下使,球体内部的污水通过吞吐孔经常的更换,保持生物膜球间的膨松性,生物膜球间的间隙是随球体的游动而变化,使老化的生物膜易脱落,老化生物膜顺着水流漂走,不易发生堵塞,生物膜球按照每m3容积中放置0.8-0.9m。填料的密度放入容器中,具有过滤性好和吸附性强的特点,生物膜球的结构形状为球形是一种承受较大外力几何形状,球壁薄强度高,占用容器中体积小,生物膜球的孔隙率为93%以上,保证污水的停留时间,提高浓度的去除率。本专利技术的水流方式由上部进水与下部进水两部分构成,上部进水是通过首层喷淋管将污水喷出,污水经过填料生物膜球的过滤后进入容器,容器内污水水位逐步升高,当水位达到生物膜球全部侵入到污水中的高度时,虹吸管空气排净水流接通进入下层喷淋管连续不断供水,由于下层喷淋管的流量大于首层喷淋管的流量,容器内的水流流速增大流向虹吸管进水口方向,生物膜球运动加大,向下层喷出水流即容器内的水位逐渐下降,直到虹吸管吸入空气水流断开为止,生物膜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直接吸收氧气,生物膜球在空气与污水的侵泡时间由首层喷淋流量与虹吸管排出流量及容器的容量来控制。首层喷淋污水再次在容器中积累,使水位升高进入下一个循环。下部进水是由两路水管构成,一路是直接由上水管引出进入各塔层低部进水管,另一路是二层以后各层由上层虹吸管引出进入下层塔底部进水管,根据污水量与负荷状况通过闸门调节上下部进水比例,各层间的负荷以达到最佳效果。下部进水管的出水口与容器壁装置同一角度并朝膨松性,利于有机物和空气中的氧透入生物膜内,生物膜与污水的充分接触,生物膜在空气中呼吸而侵入污水中吸附有机物获得丰富的营养,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得到分解氧化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工艺短、效果好、成本低、操作方便、不易堵塞,占地面积小、施工方便,对污水水质水量适应性强。本专利技术广泛用于屠宰污水、食品污水、啤酒、化工、制药、印染、造纸污水及城市污水处理等行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滤塔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1-1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2-2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填料生物膜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使用富氧气体的印染污水处理塔。它是由水泵将污水通过进水管1进入首层喷淋管2将污水喷出,喷淋置在带孔板的搁架3上的填料生物膜球4上,生物膜球4由蜂窝状体12和空心球体13与污水吞吐孔14及配重小球15构成,污水通过蜂窝体剖面16经过生物膜球4过滤、吸附后落入容器5,随时间的延长容器5中水面逐渐升高,淹没生物膜球4,使生物膜球4上结挂的生物膜与污水充分的接触,直至虹吸管6充满水后,经流量调节阀7流向下层喷淋主管8经喷淋支管9喷入下一塔层。由于首层喷淋管2的流量小于下层喷淋管8使容器5中的水位逐渐下降直至虹吸管6吸入空气,使虹吸管6中的水流断开,生物膜球4全部暴露在空气之中,使结挂的生物膜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接着水位再次升高进入下一循环,周而复始的进行,滤塔的每一层的经过都以上所述,最底层装置出水口10将处理后的水排出。一路下部进水是污水通过进水管1进入连接管17经进水流量调节阀7后进入容器5的底部进水管1到达喷出管11喷出后进入容器5,另一路下部进水是由虹管6经连接管17至调节阀7后进入容器5的底部进水管1到达喷出管11喷出后进入容器5。滤塔各层之间由支撑架18连接固定,容器5上部设置吸收层19吸收挥发性气体。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它是以生物膜球4为填料改变现有生物滤塔的水流方式,生物膜球4为空心球体13,空心球体13直径的两端相对位置设有一对吞吐孔14,吞吐孔14的圆心是通过空心球体13的直径,空心球体13内部装置直径略大于孔的若干个配重小球15进行配重,增加填料的比表面积,在空心球体13的整个表面为蜂窝状体12,生物膜球4比表面积由蜂窝状体12和空心球体13内外表面与配重小球15外表面构成。生物膜球4体在污水中比重略大于污水的浮力,生物膜球4随污水水流方向运动,生物膜球4在水静态则沉没,水动态则浮漂,老化的生物膜易脱落顺着水流漂走。生物膜球具有吸附有机物和膨松性与过滤性。本专利技术的污水水流方式是由水泵将污水通过进水管1进入首层喷淋管2将污水喷出,喷淋置在带孔板的搁架3上的填料生物膜球4上,污水通过蜂窝体剖面16经过生物膜球4过滤吸附后落入容器5中,随时间的延长容器5中水面逐渐升高,淹没生物膜球4,直至虹吸管6充满水后,经流量调节阀7流向下层喷淋主管8经喷淋支管9喷入下一塔层,由于首层喷淋管2的流量小于下层喷淋支管9,使容器5中的水位逐渐下降直至虹吸管6吸入空气,使虹吸管6中的水流断开,生物膜球4全部暴露在空气之中,使结挂的生物膜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接着水位再次升高进入下一循环,周而复始的进行。最底层装置出水口10将处理后的水排出。下部进水分为两路一路下部进水是污水通过进水管1进入连接管17经进水流量调节阀7后进入容器5的底部进水管1到达喷出管11喷出后进入容器5;另一路下部进水是由虹吸管6经连接管17至调节阀7后进入容器5的底部进水管1到达喷出管11喷出后进入容器5,滤塔各层之间由支撑架18连接固定,容器5上部设置吸收层19吸收挥发性气体。权利要求1.一种使用富氧气体的印染污水处理塔,它是由塔层和进水管与填料层构成。其特征是生物膜球(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丰河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