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灰碱液废铬液处理回用零排放的制革方法及其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7583 阅读:4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制革污水是制革企业产生的主要污染之一,制革污水尤其是灰碱液废铬液的排放既对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又是一种资源浪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实现灰碱液废铬液处理回用零排放的制革技术,包括预浸水、刮油、主浸水、脱毛与浸灰、片皮、脱灰、软化、水洗、浸酸、鞣制、以及包括调节、捞毛、滤毛、悬浮与沉淀、调适在内灰碱液处理和包括捞毛、曝气与调节、悬浮与沉淀、皮屑过滤、调适在内的废铬液处理等步骤,对制革过程产生的重要污染源灰碱液和废铬液实行分段处理并回用,实现了零排放;同时提出了灰碱液和废铬液的处理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及装置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运行安全可靠,通过回用可节省水资源和化学物质、降低综合成本。(*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制革工业清洁生产技术及相应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实现灰碱液废铬液处理回用零排放的制革技术及灰碱液废铬液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制革污水是制革企业产生的主要污染之一,制革污水的量很大,其中铬、硫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较高,按环保部门的要求,制革污水必须达标排放。目前,大多数制革企业均建立污水处理系统,由于采用集中处理,效果并不理想,但处理成本却很高,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制革企业,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滞后,运行不正常,污水的排放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即使是达标排放,由于污水量大,同样会对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调查发现,在一些制革企业较集中的地区,河道水质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影响到地下水的质量。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大量污水的排放,是水资源的极大浪费;排放的污水中携带了许多的化学物质,在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也是一种很大的资源浪费。由制革工艺可知,制革企业每加工1吨蓝湿革需耗用脱毛用的硫化物40kg,耗用鞣制所用的铬盐50kg,而用水量则达到35吨以上。因此,加强制革污水处理,尽可能地利用水资源和其它物质资源,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实现灰碱液废铬液处理回用零排放的制革技术,包括预浸水、刮油、主浸水、脱毛与浸灰、片皮、脱灰、软化、水洗、浸酸以及鞣制步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灰碱液处理和废铬液处理步骤,所述脱毛与浸灰步骤产生的灰碱液经处理后回用于脱毛与浸灰步骤,所述鞣制步骤产生的废铬液经处理后回用于鞣制步骤,实现制革过程重要污染源灰碱液和废铬液的循环回用零排放;同时,为适应灰碱液和废铬液的循环回用,对相关步骤还设定了具体工艺:(1)脱毛与浸灰:采用保毛法脱毛;所需用水主要利用回用灰碱液,不足部分 补充新鲜水,同时根据回用灰碱液中硫化碱的含量,相应减少硫化碱的用量;(2)鞣制:所需用水主要利用回用废铬液,不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张金周小松施才斌宋洪斌朱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卡森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