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阮欣专利>正文

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7251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污水生化处理装置,装置内部结构由软性填料、曝气器、生物培养器、进出水管四部分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特殊方法使一个池体中同时形成好氧、兼氧、厌氧区域,从而提高了有机污染物及氨氮的处理效率,减少污泥产生量。它具有结构简单、不需要专人管理、占地面积小、投资及运行成本低等特点,适用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二级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构筑物,属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对富含可溶性易降解有机物的污水处理常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中,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近年来得到广泛运用。传统的生物接触氧化池由池体、填料、布水装置和曝气系统四部分组成。一般,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填料高度为3.0米左右,填料层上水层高度约0.5米,填料层下布水区高度在0.5~1.5之间;曝气装置设在填料底部,采用鼓风曝气系统,气水比为15∶1;进水口设在填料层下面,溢流出水。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生物量高、容积负荷较大、处理效果好。但是同时也存在自然微生物菌群的培养时间长,菌种对水质的适应能力要经过驯化过程;污泥量大,需对剩余污泥进行处理;去除氨氮效果差;曝气强度大,运行费用高等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研究开发一种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能耗低、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能处理各种污水,包括生活污水、食品酿造工业、畜产品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水产养殖业等行业污水的新型污水处理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污水生化处理装置是在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基础上作了一定的改进。其特征是装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封闭的长方形池体,上面设检查口。池子有效深度为2~5米,池体长与宽之比为3~5∶1,单池的停留时间为3~6小时;填料层上水层高度为0.5米,填料层下布水区高度在0.5~0.8米之间;曝气器选用套袖式曝气器(Φ60×600)或圆盘型微孔曝气器(Φ250),曝气器间距为1米,安装在填料底部,通常安装高度距池底0.5米,采用鼓风曝气系统,气水比为10∶1;生物培养器放置在池底,厚度为0.1~0.3米;进、出水口成对角线布置。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新技术包括①生物培养器。它是由经过特殊加工的木质器,除去易造成腐败的成分,保存其中一定量的纤维素、木质素等成份,经物理方法处理,使其达到适合微生物生长所需75%~85%的孔隙率,以作为微生物的适宜载体,它是由台湾金源生物科技公司生产;②生物液态剂。它是由10多个属80多种有效微生物培养而成的新型微生物混合剂,也是由台湾金源生物科技公司生产;③微孔曝气器。曝气器产生的气泡不仅细小密集、充气效果好,而且停止供气时可自动覆盖,防止气孔堵塞;④提供了适于好氧菌、兼氧菌、厌氧菌生存的环境。由于池体的特殊结构,在池中形成好氧区、兼氧区和厌氧区,消除有机污染物的同时,完成生物脱氮的硝化和反硝化反应。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是,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可埋入地下。处理污水的容积负荷为4~6kgBOD5/(m3.d),停留时间为3~6小时,BOD、COD、氨氮去除率在90%以上。与生物接触氧化池相比,氨氮的去除效果特别明显,相同的容积负荷,曝气量减少30%,可节约设备投资,而且运行费用有较大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污水生化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图1中,1是池壁、2是进水口、3是出水口、4是检查口、5是生物培养器、6是曝气器、7是软性填料。待处理污水从进水口2进入池中,同时向池中加入生物液态剂(每2~4m3污水加入量为1L),位于池底的生物培养器5(投加前要先用清水浸泡或淋湿,通常要10~15天)上集居的微生物菌群由于缺氧并在碳源充足的条件下,实现氨氮的硝化、反硝化过程;填料层7上集居的微生物菌群在曝气器6(气水比控制在10∶1)充氧的条件下进行生物接触氧化,这样污水经过好氧、兼氧、厌氧的过程,完成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处理水由出水管3流出。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包括软性填料、曝气系统、生物培养器、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装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封闭的长方形池体,上面设检查口。池子有效深度为2~5米,池体长与宽之比为3~5∶1,单池的停留时间为3~6小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选用的半软性聚乙烯、软性尼龙纤维填料,填料层上水层高度为0.5米,填料层下布水区高度在0.5~0.8米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选用套袖式曝气器(Φ60×600)或圆盘型微孔曝气器(Φ250),曝气器间距为1米,安装在填料底部,通常安装高度距池底0.5米,采用鼓风曝气系统,气水比为10∶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选用的生物培养器。将生物培养器放置在池底,厚度为0.1~0.3米。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进、出水管成对角线布置。全文摘要一种污水生化处理装置,装置内部结构由软性填料、曝气器、生物培养器、进出水管四部分组成。本专利技术采用特殊方法使一个池体中同时形成好氧、兼氧、厌氧区域,从而提高了有机污染物及氨氮的处理效率,减少污泥产生量。它具有结构简单、不需要专人管理、占地面积小、投资及运行成本低等特点,适用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二级处理。文档编号C02F3/30GK1689990SQ20041003661公开日2005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1日专利技术者阮欣 申请人:阮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包括软性填料、曝气系统、生物培养器、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装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封闭的长方形池体,上面设检查口。池子有效深度为2~5米,池体长与宽之比为3~5∶1,单池的停留时间为3~6小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欣
申请(专利权)人:阮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6[中国|海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