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俯视相机与后轴转向的车辆路径跟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362834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1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双俯视相机与后轴转向的车辆路径跟随方法,利用转载于车辆牵引点(最前端)与跟随点(最末端)的双俯视单目相机,通过对路面特征的匹配,直接测量跟随点相对于牵引点的侧向偏移量。然后将此测量值作为后轴自动转向系统的控制器输入量,计算车辆后轴的转向角。基于上述测量状态量,算出车辆跟随点(最尾端)的侧向路径跟随偏移量。然后将此偏移量作为后轴自动转向系统的控制器输入量,计算车辆后轴的转向角。本方案可以提高车辆的通过性,适用于所有的长轴距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控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双俯视相机与后轴转向的车辆路径跟随方法
技术介绍
长轴距车辆或列车,包括公交巴士,重型车以及长拖挂列车,此类车辆具有良好的运输效率。这类车辆质心高,车身长度长,因而其可操控性以及低速通过性较差。在低速转弯工况下,此类车辆尾部相对于前段会产生相对于转弯半径内侧的侧向偏移量。车身长度越长,转弯半径越小,该侧向偏移量越大,车辆相应的通过性也越差。为了提高此类车辆的低速安全性能,一些后轴转向系统的应用可以使得整个列车更好的跟随驾驶员的期望行驶路径。此类后轴转向系统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被动系统”,即后轴转向角成比例于前轴转向角(或多列车铰接角);另一类为“主动系统”,即后轴转向角通过对车辆动力学状态的控制而得到。但现有系统均忽略了低速工况车辆的纵向以及侧向滑移,这类现象在光滑路面,纵向以及侧向坡道存在的工况下极其普遍。准确的测量此类车辆尾部相对于车辆前部的侧向偏移量对于后轴转向系统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乏对长轴距车辆低速转弯时的控制方法、通过性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准确测量车辆尾部相对于前部的侧向偏移量并进行校正控制,提高车辆通过性能的基于双俯视相机与后轴转向的车辆路径跟随方法。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基于双俯视相机与后轴转向的车辆路径跟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牵引点单目相机获取牵引点原始图像,跟随点单目相机获取跟随点原始图像;车辆最前端为牵引点,车辆最末端为跟随点,牵引点单目相机安装在牵引点,跟随点单目相机安装在跟随点;S2、分别对牵引点原始图像和跟随点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S3、对预处理后的牵引点原始图像进行FAST特征点提取,并生成牵引点SURF特征描述向量;S4、利用FLANN特征匹配库对相邻两帧牵引点原始图像所得到的SURF特征描述向量进行特征匹配;S5、利用RANSAC选取正确匹配样本,计算牵引点原始图像的Homography矩阵;S6、对牵引点原始图像的Homography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得牵引点平动信息;S7、根据牵引点平动信息推算出牵引点侧偏角信息,并将牵引点平动信息对时间积分得到运动距离;将该距离作为指针与所提取的牵引点SURF特征描述向量存入内存缓冲区;S8、从内存缓冲区中读取当前时刻牵引点后方D处的路面SURF特征描述向量,D为牵引点与跟随点之间的距离;S9、对预处理后的跟随点原始图像进行FAST特征点提取,并生成跟随点SURF特征描述向量;S10、利用FLANN特征匹配库对跟随点原始图像所得到的SURF特征描述向量和步骤S8中读取到的路面SURF特征描述向量进行特征匹配;S11、利用RANSAC选取正确匹配样本,计算偏差Homography矩阵;S12、对步骤S11中得到的偏差Homography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得偏差平动信息;S13、将偏差平动信息从相机坐标系转换到车辆坐标系下,侧向分量即为车辆尾部路径跟随的侧向偏移量,纵向分量用于修正距离D;S14、将路径跟随的侧向偏移量输入到主动转向控制器,输出后轴对应转向角;S15、重复步骤S1值步骤S14,持续输出后轴对应转向角。作为优选,步骤S2中,预处理包括灰度化处理和除畸变处理。作为优选,步骤S5和步骤S11的具体算法为:通过m个循环,随机选取4个匹配特征,计算Homography矩阵,对剩余特征按该矩阵匹配结果进行打分,像素点匹配距离小于某阈值M,则视为正确匹配,选取打分最高的Homography矩阵,利用其对应的所有正确匹配特征对,重新计算得到最终Homography矩阵;中循环数m与距离阈值M均为预设值。作为优选,所述Homography矩阵表示为:其中,R为相机平动信息,T为相机转动信息,d为图像平面对应的深度,N为图像平面对应的法向信息,K为相机内部参数矩阵,α为比例系数,α取决于相机安装高度;步骤S6和步骤S12的具体算法为:对计算所得Homography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得相机平动信息T与转动信息R;令:Σ=diag(σ1,σ2,σ3),V=[v1,v2,v3]这是对奇异值分解结果,Σ为对角矩阵,V为向量,σ1,σ2,σ3以及v1,v2,v3为对应数值;u1=σ12-1v3+1-σ32v1σ12-σ32,u2=1-σ32v1-σ12-1v3σ12-σ32]]>U1=[v2,u1,v2^u1],U2=[v2,u2,v2^u2]]]>上述奇异值分解理论上有四组解,如下所示:解1:R1=W1U1T,N1=v2^u1,1dT1=(H‾-R1)N1]]>解2:R2=W2U2T,N2=v2^u2,1dT2=(H‾-R2)N2]]>解3:R3=R1,N3=-N1,解4:R4=R2,N4=-N2,选择方向最接近于[0,0,1]的法向量N对应的该组解。作为优选,步骤S7中计算平动信息和侧偏角具体为:通过公式:计算得出实时车速V的绝对值vf,vf即为平动信息;通过公式:计算得出车辆的实时侧偏角βf;通过公式:计算车辆横摆角速度Ψf;公式中:Tx为x轴方向牵引点单目相机的实时平动速度;Ty为y轴方向牵引点单目相机的实时平动速度;Rz为牵引点单目相机绕z轴的转动分量;ts为单位时间步长。作为优选,步骤S14中,主动转向控制器为PID优化反馈控制,控制器首先确定车辆跟随点虚拟转向角度数,随后各轴转向角δaxle可由如下公式确定:δr=KPIDYrδaxle=tan-1(lrltan(βf)+lfltan(δr))]]>其中l为牵引点与跟随点距离,lr为该轴到跟随点距离,lf为该轴到牵引点距离,βf为牵引点侧偏角,δr为跟随点虚拟转向角,KPID为控制器比例系数,Yr为跟随点在车辆坐标系下的侧向路径跟随偏移量。本方案主要解决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单目图像预处理–通过测量单目相机参数,分别对两单目相机所采集图像进行除畸变。2.挂车平面特征点提取–利用FAST特征点,提取挂车前表面或侧表面平面特征,并用SURF特征点进行描述。将所提取的特征与该时刻运动距离对应存储于内存中。3.道路特征点匹配–利用FLANN特征匹配算法库对当前时刻车辆尾部的图像与内存中存储的相应位置处的车辆前端图像进行特征匹配,并计算Homography矩阵。4.侧向偏移量计算–通过对Homography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取相机的平动信息,即为车辆尾部相机相对于车辆前端的侧向偏移量。5.后轴转向角计算–通过PID反馈控制确定车辆后轴转向角以使车辆尾部跟随车辆前部路径,从而提高车辆低速通过性。本专利技术带来的实质性效果是,可以准确计算车辆跟随点的侧向路径跟随偏移量,进而得到车辆后轴的转向角,使跟随点与牵引点的路径重合,提高车辆的通过性。附图说明图1和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低速路径跟随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双俯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双俯视相机与后轴转向的车辆路径跟随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双俯视相机与后轴转向的车辆路径跟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牵引点单目相机获取牵引点原始图像,跟随点单目相机获取跟随点原始图像;车辆最前端为牵引点,车辆最末端为跟随点,牵引点单目相机安装在牵引点,跟随点单目相机安装在跟随点;S2、分别对牵引点原始图像和跟随点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S3、对预处理后的牵引点原始图像进行FAST特征点提取,并生成牵引点SURF特征描述向量;S4、利用FLANN特征匹配库对相邻两帧牵引点原始图像所得到的SURF特征描述向量进行特征匹配;S5、利用RANSAC选取正确匹配样本,计算牵引点原始图像的Homography矩阵;S6、对牵引点原始图像的Homography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得牵引点平动信息;S7、根据牵引点平动信息推算出牵引点侧偏角信息,并将牵引点平动信息对时间积分得到运动距离;将该距离作为指针与所提取的牵引点SURF特征描述向量存入内存缓冲区;S8、从内存缓冲区中读取当前时刻牵引点后方D处的路面SURF特征描述向量,D为牵引点与跟随点之间的距离;S9、对预处理后的跟随点原始图像进行FAST特征点提取,并生成跟随点SURF特征描述向量;S10、利用FLANN特征匹配库对跟随点原始图像所得到的SURF特征描述向量和步骤S8中读取到的路面SURF特征描述向量进行特征匹配;S11、利用RANSAC选取正确匹配样本,计算偏差Homography矩阵;S12、对步骤S11中得到的偏差Homography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得偏差平动信息;S13、将偏差平动信息从相机坐标系转换到车辆坐标系下,侧向分量即为车辆尾部路径跟随的侧向偏移量,纵向分量用于修正距离D;S14、将路径跟随的侧向偏移量输入到主动转向控制器,输出后轴对应转向角;S15、重复步骤S1值步骤S14,持续输出后轴对应转向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双俯视相机与后轴转向的车辆路径跟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牵引点单目相机获取牵引点原始图像,跟随点单目相机获取跟随点原始图像;车辆最前端为牵引点,车辆最末端为跟随点,牵引点单目相机安装在牵引点,跟随点单目相机安装在跟随点;S2、分别对牵引点原始图像和跟随点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S3、对预处理后的牵引点原始图像进行FAST特征点提取,并生成牵引点SURF特征描述向量;S4、利用FLANN特征匹配库对相邻两帧牵引点原始图像所得到的SURF特征描述向量进行特征匹配;S5、利用RANSAC选取正确匹配样本,计算牵引点原始图像的Homography矩阵;S6、对牵引点原始图像的Homography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得牵引点平动信息;S7、根据牵引点平动信息推算出牵引点侧偏角信息,并将牵引点平动信息对时间积分得到运动距离;将该距离作为指针与所提取的牵引点SURF特征描述向量存入内存缓冲区;S8、从内存缓冲区中读取当前时刻牵引点后方D处的路面SURF特征描述向量,D为牵引点与跟随点之间的距离;S9、对预处理后的跟随点原始图像进行FAST特征点提取,并生成跟随点SURF特征描述向量;S10、利用FLANN特征匹配库对跟随点原始图像所得到的SURF特征描述向量和步骤S8中读取到的路面SURF特征描述向量进行特征匹配;S11、利用RANSAC选取正确匹配样本,计算偏差Homography矩阵;S12、对步骤S11中得到的偏差Homography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得偏差平动信息;S13、将偏差平动信息从相机坐标系转换到车辆坐标系下,侧向分量即为车辆尾部路径跟随的侧向偏移量,纵向分量用于修正距离D;S14、将路径跟随的侧向偏移量输入到主动转向控制器,输出后轴对应转向角;S15、重复步骤S1值步骤S14,持续输出后轴对应转向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俯视相机与后轴转向的车辆路径跟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预处理包括灰度化处理和除畸变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双俯视相机与后轴转向的车辆路径跟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和步骤S11的具体算法为:通过m个循环,随机选取4个匹配特征,计算Homography矩阵,对剩余特征按该矩阵匹配结果进行打分,像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其恒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