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及滤池技术

技术编号:1436113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方法,以及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进行污水处理的污水处理设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方法是在进行污水处理时待处理的污水流自始至终由下向上流动。污水处理时首先使污水通过缺氧段进行反硝化处理以去除总氮和总磷,然后再进入好氧段进行处理,以降低化学耗氧量(COD)、生物耗氧量(BOD↓[5])和悬浮物(SS),并通过硝化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氨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水处理设施是依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形成的纵向布置的、其适当位置上设有曝气管的生物曝气滤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方法,以及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行污水处理的污水处理设施。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包括使待处理污水通过好氧硝化处理段的生曝气滤池和缺氧反硝化处理段。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污水处理方法是使待处理污水分别依次进入横向布置的各污水处理区,如污水沉淀池、好氧硝化处理区、缺氧反硝化处理区等,分别进行相应的净化处理。与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相配套的处理装置为横向串联布置的一系列处理池。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在普通生物滤池的基础上产生了生物曝气滤池(BAF),而且由于上向流滤池的众多优点被人们所认同,近几年绝大多数的生物曝气滤池均采用了上向流结构。这类生物曝气滤池的基本结构是在缓冲配水区之上有用卵石或磁铁矿组成的承托层,在承托层上放置滤料形成滤料层,在滤料层地上方是出水区,在出水区的上面设有带堰口的出水槽及出水管,被处理污水供水管及反冲洗供水管、反冲洗供气管均设于缓冲布水区中,而曝气系统一般是设于承托层之中。关于现有生物曝气滤池的结构可参见《生物曝气滤池污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实例》第28页(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002年5月第1版)。这类设备主要去除污水中的COD、BOD、SS和NH3-N(氨氮),但因整个设备为好氧段,故对污水中的总氮和磷的去除率很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这一不足,一般仍需在生物曝气滤池前再设置水解池,利用污水中的C在缺氧环境下进行反硝化处理。由此可见所述的这一处理方法仍属于横向布置处理池的的处理方法。现有技术有如下不足1、由于各处理池是横向布置,因此需占用较大面积的土地,同时设施结构相对复杂。2、为实现各处理池间污水的流动,需要用多台水泵进行污水的输送,同时需建设多个池体,因此也需要较高的投资。3、现有有技术中为保证滤池中的滤料及微生物能与污水有充分的接触反应,需要装备搅拌设备,并在污水处理作业时进行充分的搅拌,因此其耗能较高。4、现有技术中的缺氧反硝化处理常会因污水中含碳量较低而影响其处理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污水处理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既可以保证污水处理的效果,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化水处理设施结构,减少水处理设施所占地的面积,降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投资和造价,并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其它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方法的一种处理污水的新结构滤池。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方法是使待处理污水沿纵向流过缺氧反硝化处理段和好氧硝化处理段的生物曝气滤池,在进行污水处理时待处理的污水流自始至终由下向上流动。污水处理时首先使污水通过缺氧段进行反硝化处理以去除总氮和总磷,然后再进入好氧段进行处理,以降低化学耗氧量(COD)、生物耗氧量(BOD5)和悬浮物(SS),并通过硝化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氨氮。这一方法与现有的使污水沿横向流经不同处理段的现有技术不同,采用这一方法可以简化污水处理的过程,同时可以使水处理设施的结构变的更为简单。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反硝化处理因污水中含碳量较低而影响处理效果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可以将经处理后的水分流出一部分,使其重新进入处理系统的始端,这样可以增加待处理污水中的碳含量,有利于反硝化处理。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方法的设施是将水处理滤池纵向布置,在其底部的承托层中设置进水管和反冲水管,在承托层上设置滤料层,在滤料层上设置出水区,出水区设置有出水管和反冲水出水管,在滤料层总高的近三分之一处设置有曝气管。这一结构使整个的滤料层被曝气管分为下部的缺氧段和上部的好氧段。缺氧段的高度可以根据污水中含氮、磷的量,污水中碳/氮比,以及设计要求的污水净化程度确定。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设施工作时,当污水经滤池下层的承托层进入池体内后,即进入到位于曝气管下面的缺氧段内(一般此段水的溶解氧含量小于等于0.5mg/L),随着水流向上运动,污水在附着于滤料表面的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充分进行反硝化反应,使污水中氮、磷等含量降低;当污水到达曝气管上面时,即进入好氧段(一般此段水的溶解氧含量大于或等于1~2mg/L),此时经曝气管逸出的气体使处于曝气管上部的污水含氧量增高,同时在附着于滤料表面的喜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充分进行硝化反应,使污水中的氨被氧化,最终经处理后的水经滤料层上面的集水区排出。而且由于在整个的处理过程中污水是自下而上流动,水与滤料间可以充分接触,而不再需要外设的机械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本专利技术的水处理设施中,在于位于出水区上面设带有堰口的出水管,在出水管上设有将与进管联通的分流管。这种结构可以使经处理后的部分水进入系统的始端,补充进入处理设施的污水中的碳,提高硝化反应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是使被处理的污水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始终自下而上进行,可以为设施结构的简化提供了条件。本专利技术的设施是将缺氧段内置于生物曝气滤池适当位置中,具体讲是将曝气布气系统设置于承托层之上的滤料层的适当位置中,使承托层与曝气管构成的布气系统之间的滤料层形成一个缺氧的区域,污水在此区域内进行反硝化反应,可以降低污水中的总氮及磷,而位于曝气管之上的滤料层自然成为好氧段,可以有效地降解污水中有机物,有效消除污水中COD、BOD、SS等;同时由于沿纵向布置的缺氧段和好氧段有滤料,且在滤料上属附有不同的微生物,同时水流是经下向上进行流动,因此在装置工作时,特别既不需要设置搅拌器,也不需要增大曝气量,其节能效果十分明显,根据测算本技术的运行成本较同类工艺设备低25%以上;而且因缺氧段与好氧段纵向布置,无需另设硝化处理水池,还可以节省占地20%以上。同时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更为简单,其制造成本也会更低。当本专利技术采用在经处理后的净水出水管上用三通连接有连通待处理污水池的回水管结构时,既可以调整待处理污水的碳/氮比例,有利于反硝化反应,还可以使进行处理系统的污水中微生物含量适当提高。附图说明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水处理设施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生物曝气池,2为堰口,3为环形出水口,4为处理后的净水出水管,5为连通待处理水池的回流管,6为设于回流管上的阀门,7为等待处理水池,8为水泵,9为承托层,10为曝气布气系统,11为反冲水管,12为反冲气管,13为曝气池内的缺氧段,14为曝气池内的好氧段,15为污水进水管,16环形水槽,17污水进管。具体实施例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由生物曝气池1、待处理污水池7及连通的管路等构成。在本实施例中,曝气池1的直径为400毫米,总高度为4150毫米,而整个滤料层的高度为2500毫米。在池1的下底有用卵石组成的承托层9,且污水进水管15、和反冲洗水管11、反冲气管12也设于承托层9中。在承托层9上面放置带有微生物的滤料,且在承托层之上的滤料层中设置有曝气管10构成的布气系统,曝气管上部的滤料层与曝气管下部的滤料层间的高度比约为3.5比1。由图可见,在承托层与曝气管10间有一段空间,在实际工作时经管10进入的气体将向上浮起,而不可能向下运动,因此这一段在实际工作时必然是一段适以进行反硝化反应的厌氧菌生存的缺氧段,而在管10以上部分,则由于气体向上运动,必然形成好氧段。在曝气池的顶部,设有锥台形的堰口2,在其外围是一环形的水槽16,在水槽16上设有出水管4。出水管4上用三通接有分流回水管5。而回水管5是与待处理水池7相互连通的。在待处理水池7上设有污水进管17,并设有水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污水的处理方法,使待处理污水先后通过好氧硝化处理段的生曝气滤池处理和缺氧反硝化处理段,其特征是待处理污水在进行处理时水流自始至终由下向上流动,首先通过缺氧段进行反硝化处理以去除总氮和总磷,然后再进入生物曝气的好氧段进行处理,以降低化学耗氧量(COD)、生物耗氧量(BOD↓[5])和悬浮物(SS),并通过硝化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氨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熔处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金桥给水排水设计与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