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自回流多级生化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5418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自回流多级生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区,在厌氧区的下部设置有污水进口;缺氧区,其与厌氧区之间设置有隔墙;好氧区,好氧区的底部与缺氧区相连通,在好氧区的底部安装有曝气装置;沉淀区,沉淀区的下部设置有斜泥斗,斜泥斗与好氧区相通,斜泥斗设置成可依靠污泥自身重力使污泥下滑至好氧区底部,沉淀区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出水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可变性强,可适应各种不同的污水水质,且设备投资少,处理成本低;同时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一体化自回流多级生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其中生物处理方法一般包括好氧法和厌氧法,其是通过活性污泥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消化处理。在目前采用的利用活性污泥法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装置中,一般需要单独设置污泥回流设备,以便于将被污水沉淀的活性污泥回流至污水生物处理池,因而设备投资大、运行费高、维修率高;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装置虽然不需要设置污泥回流设备,但是由于其自动控制程度要求较高,且出水不能连续,从而造成投资大、且不适宜大水量的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设备投资小,处理成本低的一体化自回流多级生化污水处理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化自回流多级生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区,在厌氧区的下部设置有污水进口;缺氧区,其与厌氧区设置有隔墙;好氧区,好氧区的底部与缺氧区相连通,在好氧区的底部安装有曝气装置;沉淀区,沉淀区的下部设置有斜泥斗,斜泥斗与好氧区相通,斜泥斗设置成可依靠污泥自身重力使污泥下滑至好氧区底部,沉淀区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出水槽。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厌氧区的下部设置有与污水进口联接的污水进水布水器。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好氧区上部设置有与缺氧区相连通的溢流堰。为保证活性污泥与处理后的污水的分离效果,上述沉淀区内设置有斜管沉淀区。上述曝气装置可采用与外界气源相通的曝气头。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成环形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设置有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同时还可根据实际处理的需要可取消厌氧、缺氧处理工序,可变性强,因而可适应各种不同的污水水质;本专利技术无需污泥回流设备,也无需设置自动化控制设备,因而可减少设备投资,降低处理成本;好氧区上部设置有与缺氧区相连通的溢流口,可实现好氧生化处理与缺氧生化处理的交替转换;本专利技术的污水进口联接有污水进水布水器,从而使进入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分布均匀,有利于稳定污水的处理效果;缺氧区、好氧区及沉淀区之间的隔墙底部联通,使墙体无需承受太大的压力,从而使工程造价低;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成环形设置,因此其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平面布置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平面布置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平面布置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图2,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体化自回流多级生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区1、缺氧区2、好氧区3和沉淀区4,在厌氧区的下部设置有污水进口5,厌氧区1与缺氧区2之间设置有隔墙,厌氧区的污水可通过隔墙溢流至缺氧区。好氧区3的底部与缺氧区2相连通,在好氧区3的底部安装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为与外界气源相通的曝气头6;在沉淀区4的下部设置有斜泥斗7,斜泥斗7与好氧区3相通,斜泥斗7设置成使污泥依靠自身重力即可下滑至好氧区3底部的形状,同时沉淀区4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出水槽8,其大致中间位置设置有斜管沉淀区11。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污水从厌氧区的下部进入厌氧区,并从其上部溢流至缺氧区,在厌氧区和缺氧区通过厌氧生化处理,处理后的污水再通过缺氧区的底部进入好氧区,在活性污泥的作用下进行好氧生化处理。当曝气头曝气时,气体上升,带动水流向上流动,并通过好氧顶部溢流堰进入缺氧区,同时缺氧区底部的水向好氧区补充,形成循环流动,经好氧生化处理的污水与活性污泥混合液以极慢的速度从好氧区与沉淀区之间的间缝流入沉淀区,经沉淀区的斜管分离,清水经溢流出水槽流出,污泥下沉至污泥斗,斜泥斗内的污泥依靠污泥自身重力下滑至好氧区底部,在曝气装置的作用下被搅动带上好氧区顶部进入水力循环。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设置有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可处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特别是工业含氨废水。其中厌氧区可对大分子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处理,也能将有机酸通过甲烷菌分解成甲烷;而缺氧区既可作为反硝化区,也可以作为一般的兼氧区,当其作为反硝化区时,其与好氧区形成了反硝化—硝化循环系统,有效地消除水中的氨氮与硝基氮;而作为一般的兼氧区,可以打断好氧区无法分解的长链分子,使其最终好氧消化掉。本专利技术还可根据实际处理的需要取消厌氧、缺氧处理工序,因而可变性强,可适应各种不同的污水水质。如图所示,在厌氧区的下部还设置有与污水进口联接的污水进水布水器9,从而使进入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分布均匀,有利于稳定污水的处理效果。在好氧区上部设置有与缺氧区相连通的溢流堰10,这样可形成自好氧生化处理到厌氧生化处理,又从厌氧生化处理到好氧生化处理的水处理循环。厌氧区1、缺氧区2、好氧区3和沉淀区4成环形设置,此环型设置可以是圆形、方形、椭圆形,如图2、图3、图4所示,从而使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权利要求1.一体化自回流多级生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区,在厌氧区的下部设置有污水进口;缺氧区,其与厌氧区之间设置有隔墙;好氧区,好氧区的底部与缺氧区相连通,在好氧区的底部安装有曝气装置;沉淀区,沉淀区的下部设置有斜泥斗,斜泥斗与好氧区相通,斜泥斗设置成可依靠污泥自身重力使污泥下滑至好氧区底部,沉淀区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出水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自回流多级生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厌氧区的下部设置有与污水进口联接的污水进水布水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自回流多级生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好氧区上部设置有与缺氧区相连通的溢流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自回流多级生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沉淀区内设置有斜管沉淀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自回流多级生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曝气装置为与外界气源相通的曝气头。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一体化自回流多级生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成环形设置。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自回流多级生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区,在厌氧区的下部设置有污水进口;缺氧区,其与厌氧区之间设置有隔墙;好氧区,好氧区的底部与缺氧区相连通,在好氧区的底部安装有曝气装置;沉淀区,沉淀区的下部设置有斜泥斗,斜泥斗与好氧区相通,斜泥斗设置成可依靠污泥自身重力使污泥下滑至好氧区底部,沉淀区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出水槽;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可变性强,可适应各种不同的污水水质,且设备投资少,处理成本低;同时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文档编号C02F3/30GK1884136SQ20061003602公开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7日专利技术者宋应民, 李峰, 唐甜, 黄路明 申请人:中山市环保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体化自回流多级生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区,在厌氧区的下部设置有污水进口;缺氧区,其与厌氧区之间设置有隔墙;好氧区,好氧区的底部与缺氧区相连通,在好氧区的底部安装有曝气装置;沉淀区,沉淀区的下部设置有斜泥斗,斜泥斗与好氧区相通,斜泥斗设置成可依靠污泥自身重力使污泥下滑至好氧区底部,沉淀区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出水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应民李峰唐甜黄路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环保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