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音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45330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4 1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音响的技术领域,提供共振音响,包括具有内腔且一端开口的音罩及用于盖住开口以使内腔形成密闭共鸣腔的共振片,共振片上设有铁芯柱,铁芯柱上套设有音板,音板上设有音圈,音圈套设有振子,音板、音圈、振子和铁芯柱共中心线设置于共鸣腔内。音板及音圈通电,促使音板及音圈在铁芯柱的磁场中来回振动,从而促使振子一起振动,并将振动传递给共鸣腔,共鸣腔再将振动传递给共振片和音罩,这样,共振片振动发音,提高高频;音罩及共鸣腔共振发音,提高中频及中低频;振子、音圈及音板在竖直方向上沿铁芯柱上下振动发音时,其避免产生杂音,提高音质。总之,共振音响低耗、高效、音质高、高音、中频及中低频效果优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音响的
,尤其涉及共振音响
技术介绍
习知的传统音响是通过设置在音响内的电感线圈及扬声器进行发声,这种传统音响的音质与扬声器有密切的关系,扬声器是音响内唯一的发声装置,其音质是固定不变的,使用者不能随意改变扬声器的音质。而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音响音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共振音响,现有共振音响主要采用有源共振喇叭,其一般采用粘贴结构,并通过粘贴结构粘附于与它接触的任何硬质物体,并利用共振的原理,将音频信号转化为音频机械振动,输出给硬质物体,硬质物体将作为发声介质发声,而为了改善高音的不足,其一般还再增加有源高音喇叭,以改善共振,增强音响高频效果。因此,现有的共振音响仍然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采用增加有源高音喇叭的方式,其结构复杂,成本高;高音喇叭需要有功放驱动,耗能、低效;依靠高音喇叭与硬质物体共振发出的声音,音质差,中频及中低频响应差,中音及中低音效果差,未能达到用户较为满意的音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共振音响,旨在解决现有共振音响结构复杂、成本高、高能耗低效、中频及中低频响应差和中音及中低音效果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共振音响

【技术保护点】
共振音响,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腔且一端开口的音罩以及用于盖住所述开口以使所述内腔形成密闭共鸣腔的共振片,所述共振片上设有铁芯柱,所述铁芯柱上套设有音板,所述音板上沿其周缘延伸围合形成有音圈,所述音圈套设有用于跟随所述音圈振动并使所述共鸣腔、所述共振片及所述音罩产生共振的振子,所述音板、所述音圈、所述振子和所述铁芯柱共中心线设置于所述共鸣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共振音响,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腔且一端开口的音罩以及用于盖住所述开口以使所述内腔形成密闭共鸣腔的共振片,所述共振片上设有铁芯柱,所述铁芯柱上套设有音板,所述音板上沿其周缘延伸围合形成有音圈,所述音圈套设有用于跟随所述音圈振动并使所述共鸣腔、所述共振片及所述音罩产生共振的振子,所述音板、所述音圈、所述振子和所述铁芯柱共中心线设置于所述共鸣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振音响,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柱、所述音板、所述音圈及所述振子偏离所述共振片的中心设置于所述共振片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振音响,其特征在于,所述音罩上开设有连通外界与所述共鸣腔的风孔,所述风孔的孔壁朝内延伸出一用于增强气体共鸣的风管。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振音响,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鸣腔包括左腔和右腔,所述铁芯柱、所述音板、所述音圈及所述振子设于所述右腔中,所述风孔设于所述音罩的顶部且与所述左腔连通,所述风管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庆开周亮黄萍华杜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魅动音响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