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与景观相结合的城市河道水体净化方案,特别适用于城市河道的水体治理,具有强化河道水体自净能力,边坡加固、透水、提升河道景观、为水生动植物、两栖动物提供生存和栖息环境的作用。
技术介绍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对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造成了破坏,尤其是流经城市、村镇的中小型河流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城市河道现状大多是两岸的占地有限,河道水体流动性差,且设计者多以满足人类的舒适角度出发,造成河道治理过程中,景观的多、生态的少,考虑水质的多,考虑动植物生存的少,水体自净能力差。由于城市的发展,城市河道还在不断的被挤占,河叉溪沟被填埋,为了美观和便于管理,城市建设者对流经城市的河道边坡进行硬化处理,整个护岸形成一个封闭的体系,犹如给河道穿上了一层盔甲,青蛙无法跳越高高的河道护岸;泥鳅、螃蟹再也打不通坚硬的混凝土;小鸟、蜻蜓在水边怎么也找不到落脚的芦苇和水草,河道变成了只进不出的封闭水体,切断了生态链结构,物种的多样性就会消失,毫无生动性可言破,由于水体流动性差,水中溶解氧含量得不到有效补充,有机质厌氧分解,河流水质从量变到质变,从清流到黑臭,最后甚至完全丧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态与景观相结合的城市河道水体净化方案,利用现有的河道,采用复合式结构,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其特征在于:河道治理的结构为,沿河道上游一端顺河流下游方向依次为泥沙沉淀区(1)、回水曝气区(2)、综合处理区(3)、生物群落处理区(4);所述泥沙沉淀区(1)内沿河床横向设有一条泥沙沉淀沟(1‑1),沉淀沟(1‑1)将水体裹挟的泥沙排除;所述回水曝气区(2)一侧的河岸上设有光伏泵房(2‑1),利用光伏提水泵站通过循环管道出口(2‑2)实现河道水体自循环;所述综合处理区(3)包括拦河坝(3‑1)和设置在拦河坝(3‑1)一侧河床内的砾石过滤层Ⅰ(3‑2),所述拦河坝(3‑1)依次由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与景观相结合的城市河道水体净化方案,利用现有的河道,采用复合式结构,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其特征在于:河道治理的结构为,沿河道上游一端顺河流下游方向依次为泥沙沉淀区(1)、回水曝气区(2)、综合处理区(3)、生物群落处理区(4);所述泥沙沉淀区(1)内沿河床横向设有一条泥沙沉淀沟(1-1),沉淀沟(1-1)将水体裹挟的泥沙排除;所述回水曝气区(2)一侧的河岸上设有光伏泵房(2-1),利用光伏提水泵站通过循环管道出口(2-2)实现河道水体自循环;所述综合处理区(3)包括拦河坝(3-1)和设置在拦河坝(3-1)一侧河床内的砾石过滤层Ⅰ(3-2),所述拦河坝(3-1)依次由砾石过滤层Ⅱ(3-3)、粗砂层(3-4)、种植土层(3-5)构成,砾石过滤层Ⅱ(3-3)与砾石过滤层Ⅰ(3-2)相通,在砾石过滤层Ⅱ(3-3)中设有生物通道(3-3-1),在拦河坝(3-1)上靠近下游侧设有矩形状二次沉淀溢流池(3-1-1),生物通道(3-3-1)与二次沉淀溢流池(3-1-1)相通,在二次沉淀溢流池(3-1-1)内的靠近下游侧立面上水平间隔设有数个生物通道口(3-1-11),数个生物通道口(3-1-11)高于砾石过滤层Ⅰ(3-2),在二次沉淀溢流池(3-1-1)内的两侧面上,对称设有高于下游河道水位的出水口(3-1-12),河床内砾石过滤层Ⅰ(3-2)的两侧向外依次为潜水平台(4-3)、下沉式阶梯台(4-4)、河岸绿化带(4-5)、生态慢道(4-6);所述生物群落处理区(4)的河床(4-1)两侧为河道斜面护坡(4-2),两侧河道斜面护坡(4-2)上端为平面的潜水平台(4-3),两侧潜水平台(4-3)的上端为下沉式阶梯台(4-4),两侧下沉式阶梯台(4-4)上端为河岸绿化带(4-5),沿两侧河岸绿化带(4-5)向外为生态慢道(4-6),在生物群落处理区(4)河床内设有循环管道进口(4-16),循环管道进口(4-16)通过循环管道(6)与循环管道出口(2-2)相连,在生物群落处理区(4)两侧河岸绿化带(4-5)土层内分别埋有暗管(5),暗管(5)一端上设有的数根支管(5-1)分别通过两侧下沉式阶梯台(4-4)设有的数块植草式护岸砌块Ⅰ(4-14)的管孔Ⅱ(4-14-4)伸出管孔Ⅰ(4-14-3)外,两侧暗管(5)另一端分别与二次沉淀溢流池(3-1-1)内的两个出水口(3-1-12)连接,沿河道两侧间隔一段距离构建亲水台阶(4-17)及上岸台阶(4-18),在上岸台阶(4-18)两侧设置两栖动物上岸坡道(4-19),在亲水台阶(4-17)两侧的潜水平台(4-3)位置设置花坛(4-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态与景观相结合的城市河道水体净化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群落处理区(4)的实施方法如下:1)、河道清淤及河道斜面护坡修整:河道底部为清除垃圾、污染物后的天然土体,在天然土体上面营造出凹凸不平的河床(4-1),同时对河道斜面护坡(4-2)进行修整;2)、构筑齿脚:沿河道斜面护坡(4-2)与河床(4-1)相接的河床(4-1)面上,浇筑出一条混凝土齿脚(4-7);3)、土工布及砂垫层铺设:在河道斜面护坡(4-2)面上铺设一层土工布(4-8),在土工布(4-8)上铺设砂垫层(4-9);4)、护坡联锁块铺设:在砂垫层(4-9)上铺设数块带有植物生长孔和生物栖息孔的护坡联锁块(4-10),护坡联锁块(4-10)下侧面与混凝土齿脚(4-7)紧配合;5)、预制水泥压顶铺设:在数块护坡联锁块(4-10)的上端铺设预制水泥护肩(4-11),水泥护肩(4-11)与齿脚(4-7)将护坡联锁块(4-10)整体围固在一起;6)、铺设联锁框格:在水泥护肩(4-11)前端的潜水平台(4-3)上沿水平方向铺设数个联锁框格(4-12),联锁框格(4-12)的前面与水泥护肩(4-11)的侧面紧配合,联锁框格(4-12)的后面与下阶...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