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和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直立车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自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举办以来,各参赛高校都逐渐掌握了直立行车的控制方案和硬件系统设计。现在比较成熟的硬件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电磁线检测、陀螺仪与加速度计、速度检测、电机驱动、电源、设置与调试。车体的整体性能和上述的各个模块的硬件实现、模块间的信号连接、模块整体的摆放位置、控制方案、各控制参数都有关系,因此,处理好上述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直立行车的缺点如下:1、当赛道靠得比较近时,电磁线检测电路容易出现误判、丢线等错误情况;2、当智能车在满载运行或启动时,容易出现电机驱动电路烧毁的现象;3、电源容易出现电压不稳定的现象;4、功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直立车控制系统,通过优化电磁线检测电路和检波电路,降低出现误判和丢线的概率;优化驱动电路,避免全桥电路出现上下直通的现象,从而避免烧毁驱动的现象;优化电源电路,确定电源有稳定输出;优化整体的电路布局,降低功耗。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智能直立车控制系统,包括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直立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一主板以及与其相连的电磁线检测装置、驱动板、数码管模块、编码器模块、电池模块;所述主板包括智能车开关电路、键盘输入电路、液晶显示电路、用以设置K60单片机的K60单片机插槽电路、设置于K60单片机与驱动电路之间的隔离电路、用以对电磁线检测装置进行信号采集的检波电路以及电源电路;所述驱动板包括升压电路、驱动电路以及H桥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直立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一主板以及与其相连的电磁线检测装置、驱动板、数码管模块、编码器模块、电池模块;所述主板包括智能车开关电路、键盘输入电路、液晶显示电路、用以设置K60单片机的K60单片机插槽电路、设置于K60单片机与驱动电路之间的隔离电路、用以对电磁线检测装置进行信号采集的检波电路以及电源电路;所述驱动板包括升压电路、驱动电路以及H桥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直立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前端,包括第一碳素杆、第二碳素杆、第三碳素杆、第四碳素杆、第一电感、第二电感以及第三电感;所述第二碳素杆的一端设置于车体中部并沿所述车体的中轴线架设,与所述车体的夹角为45°;所述第一碳素杆的中部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碳素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碳素杆与所述第四碳素杆的一端对称设置于所述车体前端的两侧,所述第三碳素杆与第四碳素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碳素杆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一电感设置于所述第一碳素杆与所述第三碳素杆的连接点处,所述第二电感设置于所述第一碳素杆与所述第二碳素杆的连接点处,所述第三电感设置于所述第一碳素杆与所述第四碳素杆的连接点处;所述第二碳素杆长度为67cm,所述第一电感与第二电感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二电感与第三电感之间的间距均为7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直立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第二电感以及第三电感为10mh工字电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直立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设置有两个车轮,所述主板设置于所述两个车轮之间的车体上部,所述驱动板设置于所述主板的旁侧,所述驱动板与所述两个车轮的电机相连;所述主板的大小为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萍,胡莉莉,陈金鹏,陈言滨,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