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方法提供了一种将河道旁现有的水库或水塘改造成旁置生物净化系统的方法,通过改造后净化系统的沉砂作用与植物净化作用而达到去除河流悬浮物、氮、磷等面源污染的目的,本方法属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许多河流上游植被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河流两岸村落污染、农田面源污染大量排放,给河流带来严重的面源污染。河流是湖泊水体悬浮物、营养盐氮与磷的直接输入者,河流面源污染的增加,一方面使河流难以满足水环境功能的需求,另一方面增加了河流输入湖泊的污染负荷量。对河流面源污染进行治理、在河流入湖前削减其污染负荷成为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已在河流面源污染治理方面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张永春等于2004年公开了“平原河网地区面源污染强化净化前置库系统”,该系统通过设立调节子系统、沉降子系统、生态透水坝、前置库库区这4个部分,对平原河网地区面源进行强化净化。南京大学的安树青等于2003年公开了“沟渠河流坡岸构造湿地废污水处理方法”,通过仿建自然生态系统,设计了沟渠河流坡岸构造湿地废污水处理系统,具处理污水、绿化护坡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河流面源污染的旁置生物净化方法。其特征是在河道旁侧设立生物净化系统,将受面源污染的河水截入净化系统中净化。该净化系统由河道内拦水闸与引水系统、平流式沉砂池系统、配水与水力优化、植物强化净化系统、深水净化系统等内容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相灿,胡小贞,卢少勇,叶春,储昭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