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振膜扬声组件及扬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40622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4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振膜扬声组件,包括两个扬声单体,每一扬声单体均包括磁路系统、振膜和音圈,音圈与振膜连接,且音圈收容于磁路系统的磁间隙中,两个磁路系统的磁间隙的开口背向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所述双振膜扬声组件的扬声装置。基于上述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较高的声压级,利于提高扬声响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声
,具体涉及一种双振膜扬声组件以及具有该双振膜扬声组件的扬声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扬声器作为具有语音播放功能的移动终端的重要部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移动终端要求扬声器有较高的声压级,而现有的扬声器设计普遍使用一个振膜,提高声压级(响度)的能力有限。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声压级的扬声器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振膜扬声组件及扬声装置,能够提供较高的声压级,利于提高扬声响度。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双振膜扬声组件,包括第一扬声单体和第二扬声单体,第一扬声单体包括第一磁路系统、第一振膜和第一音圈,第二扬声单体包括第二磁路系统、第二振膜和第二音圈,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分别收容于第一磁路系统和第二磁路系统的磁间隙中,第一磁路系统和第二磁路系统的磁间隙的开口背向设置,第一音圈与第一振膜连接,第二音圈与第二振膜连接。其中,所述双振膜扬声组件还包括分离隔板,第一磁路系统和第二磁路系统固定于分离隔板的两侧。其中,所述分离隔板的中部设置有凹槽,第一磁路系统设置于凹槽中,第二磁路系统设置于凹槽的周围。其中,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和第二磁路系统均包括围设呈矩形的四个分离的部件。其中,每一部件均包括导磁碗以及设置于导磁碗内的磁铁,磁铁形成有磁间隙。其中,所述双振膜扬声组件进一步包括收容固定第一扬声单体和第二扬声单体的外围壳体,分离隔板固定于外围壳体内。其中,所述外围壳体的内壁设置有支撑件,第一扬声单体和第二扬声单体还分别包括第一子壳体和第二子壳体,第一子壳体用于将第一振膜的边缘压持于外围壳体的边缘,第二子壳体用于将第二振膜的边缘压持于支撑件上。其中,第一磁路系统包括设置于第一振膜外侧的第一球顶,第二磁路系统包括设置于第二振膜外侧的第二球顶。其中,所述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均包括中部区域和四周边缘区域,中部区域为平面结构,四周边缘区域为向外突出的弧形结构,第一球顶和第二球顶设置于对应的平面结构上。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扬声装置,包括上述双振膜扬声组件。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设计两套扬声单体,即通过两个振膜振动产生声音,从而能够提供较高的声压级,利于提高扬声响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双振膜扬声组件的正面结构整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双振膜扬声组件的背面结构整体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双振膜扬声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双振膜扬声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双振膜扬声组件沿A-A线的结构剖示图;图6是图3所示第一磁路系统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各个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并且,本专利技术全文所采用的方向性术语,例如“上”、“下”等措辞,均是为了更好的描述各个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阅图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双振膜扬声组件。所述双振膜扬声组件10包括第一扬声单体11和第二扬声单体12,第一扬声单体11包括第一磁路系统111、第一振膜112和第一音圈113,第二扬声单体12包括第二磁路系统121、第二振膜122和第二音圈123。其中,第一音圈113与第一振膜112连接,第二音圈123与第二振膜122连接。第一音圈113和第二音圈123分别收容于第一磁路系统111和第二磁路系统121的磁间隙13中,第一磁路系统111和第二磁路系统121的磁间隙13的开口背向设置,即,第一磁路系统111的开口朝向第一振膜112,第二磁路系统121的开口朝向第二振膜122。第一磁路系统111和第二磁路系统121通过一分离隔板14实现固定。如图3和图4所示,该分离隔板14包括围设形成凹槽O的主体部141以及位于所述主体部141四周的边缘部142,四个边缘部142为板体结构,该分离隔板14优选为一体成型结构。其中,第二磁路系统121设置于凹槽O中,第一磁路系统111设置于四个边缘部142上。应该注意的是,虽然第一磁路系统111设置于凹槽O的周围,但是第一磁路系统111和第二磁路系统121固定于分离隔板14的两侧。基于此结构,所述第一扬声单体11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扬声单体12的尺寸,例如,第一振膜112的面积大于第二振膜122的面积。继续参阅图1-图5,双振膜扬声组件10进一步包括收容固定第一扬声单体11和第二扬声单体12的外围壳体15,分离隔板14固定于该外围壳体15内。优选地,外围壳体15的内壁设置有支撑件151,第一扬声单体11的第一子壳体A用于将第一振膜112的边缘压持于外围壳体15的边缘,第二扬声单体12的第二子壳体B用于将第二振膜122的边缘压持于该支撑件151上。另外,参阅图5,支撑件151还可以用于支撑分离隔板14的未设置第一磁路系统111的一侧。请参图3和图4,第一磁路系统111和第二磁路系统121均包括围设呈矩形的四个分离的部件16,四个部件16分别设置于分离隔板14的四个边缘部142上。两个长度较大且相等的部件16作为矩形的长边,两个长度较小且相等的部件16作为矩形的短边。如图6所示,每一部件16均包括导磁碗161以及设置于导磁碗161内的磁铁162,导磁碗161开设有导槽,磁铁162设置于导槽的两侧,即可形成用于收容所述第一音圈113和第二音圈123的磁间隙13。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每一磁间隙13两侧的磁铁162的极性相反。以图5所示为例,在第一磁路系统111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导磁碗161中,从左至右,邻近第一个磁间隙13两侧的分别为磁铁162的N极和S极,邻近第二个磁间隙13两侧的分别为磁铁162的S极和N极。在第二磁路系统121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导磁碗161中,从左至右,邻近第一个磁间隙13两侧的分别为磁铁162的S极和N极,邻近第二个磁间隙13两侧的分别为磁铁162的N极和S极。位于磁间隙13一侧的磁铁162所产生的磁感线由N极出发,穿过对应的第一音圈113和第二音圈123,进入位于磁间隙13另一侧的磁铁162的S极,且在该磁铁162的内部由S极流向N极。而后,磁感线从位于磁间隙13另一侧的磁铁162的N极沿着导磁碗161流向位于磁间隙13一侧的磁铁162的S极,并在该磁铁162的内部由S极流向N极,从而组成完整的磁感线回路。在第一磁路系统111和第二磁路系统121中,每一部件16中的磁铁162均可以产生所述磁感线回路。进一步,对第一音圈113和第二音圈123进行通电。其中,在第一磁路系统111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导磁碗161中,位于左右两侧磁间隙13中的第一音圈113的电流方向相反,以图5所示为例,左侧的电流方向为向内,右侧的电流方向为向外。在第二磁路系统121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导磁碗161中,位于左右两侧磁间隙13中的第二音圈123的电流方向相反,以图5所示为例,左侧的电流方向为向内,右侧的电流方向为向外。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通电的第一音圈113和第二音圈123在前述磁感线回路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力,所述力分别推动第一振膜112和第二振膜122振动,继而第一振膜112和第二振膜122推动空气振动,从而产生声音。应该理解到,图5所示实施例仅是所述双振膜扬声组件10的一种工作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通过调整磁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振膜扬声组件及扬声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振膜扬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振膜扬声组件包括第一扬声单体和第二扬声单体,所述第一扬声单体包括第一磁路系统、第一振膜和第一音圈,所述第二扬声单体包括第二磁路系统、第二振膜和第二音圈,所述第一音圈和所述第二音圈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和所述第二磁路系统的磁间隙中,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和所述第二磁路系统的磁间隙的开口背向设置,所述第一音圈与所述第一振膜连接,所述第二音圈与所述第二振膜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振膜扬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振膜扬声组件包括第一扬声单体和第二扬声单体,所述第一扬声单体包括第一磁路系统、第一振膜和第一音圈,所述第二扬声单体包括第二磁路系统、第二振膜和第二音圈,所述第一音圈和所述第二音圈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和所述第二磁路系统的磁间隙中,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和所述第二磁路系统的磁间隙的开口背向设置,所述第一音圈与所述第一振膜连接,所述第二音圈与所述第二振膜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振膜扬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振膜扬声组件还包括分离隔板,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和所述第二磁路系统固定于所述分离隔板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振膜扬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隔板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磁路系统设置于所述凹槽中,所述第二磁路系统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周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振膜扬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和所述第二磁路系统均包括围设呈矩形的四个分离的部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振膜扬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部件均包括导磁碗以及设置于所述导磁碗内的磁铁,所述磁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凡兴倪漫利张捍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