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劲松专利>正文

餐具、蔬菜洗涤水净化回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3551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餐具、蔬菜洗涤水净化回用装置,由水处理器,过滤器、传感电控系统及净水容器组成。所述的水处理器由水容器和投药瓶和曝气单元组成,其中水容器和投药瓶通过电磁阀相连;曝气单元由置于水容器顶部的气泵和设于容器底部的曝气组件通过管路连接而成。水容器顶部设有入水口,入水口处装有电磁阀,容器内部装有一个水位上限传感器,容器上与水位上限传感器相对位置处设有溢出口;容器底部设有电磁阀和废液排放口,溢出口经管路和三通与废液排放口连于一处;容器底部设有出水口且出水位置略高于容器底部,出水口上方的容器内侧装有水位下限传感器,出水口途经电磁阀、过滤器及流量传感器引向净水容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餐具、蔬菜洗涤水净化回用装置
技术介绍
城市水资源紧缺问题在我国一直受到从中央到各级人民政府及广大市民的关注。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亏水状况,已经严重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如果再不加以治理,将会后患无穷。创建节水型社会,餐具、蔬菜洗涤水的净化回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任务,如果将该项技术用于餐饮等服务性行业中,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要真正做到珍惜我们的生命之源——水,就急需一种既能节水又能治水的装置面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且节水治水效果好的商用餐具、蔬菜洗涤水净化回用单元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一种餐具、蔬菜洗涤水净化回用装置,由水处理器、过滤器、传感电控系统、净水容器和回收池组合构成。所述的水处理器由水容器、投药瓶和曝气单元组成,其中水容器和投药瓶通过电磁阀相连;曝气单元由置于水容器顶部的气泵和臭氧发生器及设于容器底部的曝气组件通过管路连接而成。水容器顶部设有入水口,入水口处装有电磁阀,容器内部装有一个水位上限传感器,容器上与水位上限传感器相对位置处设有溢出口;容器底部设有电磁阀和废液排放口,溢出口经管路和三通与废液排放口连于一处;容器底部设有出水口且出水位置略高于容器底部,出水口上方的容器内侧装有水位下限传感器,出水口途经电磁阀、水泵、过滤器、三通、电磁阀引向净水容器,自来水经电磁阀、三通另一端、过滤器、电磁阀、三通接至废水排放管路可实现过滤器的反冲洗。过滤器可采用国际标准的市场成熟产品或根据实际需要定型设计。水处理器的传感控制电路由单片机、程序存储器、数据锁存器为核心主控电路,气泵、水泵及各电磁阀、传感器分别接入电路中。净水容器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过滤器相连,出水口装有电磁阀与自来水管路的电磁阀相连,形成分质供水方式,容器内部装有紫外灯及臭氧消毒装置。回收池内装有过滤托架,池中部装有活性炭填料层,池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管路接水泵入口,水泵出口接至水处理容器进水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1、制取速度快,节水率高;2、水质好,对人体无损害;3、水适用范围宽,社会效益显著;4、极低排放,符合环保要求;5、过滤器可再生,实现物有所值;6、设计合理、智能化程度高,功能设置完备。7、投资少,见效快。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餐具、蔬菜洗涤水净化回用装置的系统结构示意2为本专利技术餐具、蔬菜洗涤水净化回用装置传感控制系统的电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餐具、蔬菜洗涤水净化回用装置由水处理器、过滤器、传感电控系统、净水容器和回收池组合构成。参见图1,所述的水处理器由水容器1、投药瓶2和曝气单元15和8组成,其中水容器1和投药瓶2通过电磁阀10相连;曝气单元由置于水容器1顶部的气泵4和设于容器底部的曝气组件8通过管路连接而成。水容器1顶部设有入水口15,入水口15处装有电磁阀12;水容器1内部装有一个水位上限传感器7,水容器1上与水位上限传感器7相对位置处设有溢出口14;水容器1底部设有废液排放口17和电磁阀9,溢出口14经管路和三通13与电磁阀9连于一处;水容器1底部设有出水口16且出水位置略高于容器底部,出水口16上方的容器内侧装有一个水位下限传感器6,出水口途经电磁阀11、水泵5、过滤器3、流量传感器18、三通19引向净水容器21,自来水经电磁阀20、三通18另一端、过滤器3、电磁阀29、三通30接至废水排放管路可实现过滤器的反冲洗。净水容器21设有进水口26和出水口27,进水口26通过三通19和流量传感器18与过滤器3相连,出水口27经阀门25与出水管路相连,容器21内部装有紫外杀菌灯组及曝气头组24,容器21顶部装有臭氧发生器22通过管路连至曝气头组24。回收池32内装有过滤托架31,池32中部装有活性炭填料层35,池32通过出水口33及管路接至水泵34入水口,水泵出水口通过电磁阀12接至水处理容器1的进水口15。水容器1中采用曝气组件8是为了在水处理期间使药剂和水充分混合,以加快化学反应速度。本专利技术水处理器装置配有传感电控系统,如图2所示。电路以单片机8031、程序存储器2764、数据锁存器74LS373为核心电路及A/D模数转换器、8255或8155外部扩展接口(现有技术,不详述,本图仅以8031单片机系统为例,实际应用中也可采用其他单片机系统)。8031单片机的控制端P10至P17口及A口控制端PA0-PA7接法如图2所示。在图2所述的传感控制系统电路中,8031单片机的控制端P10至P17命名及接法P10水位上限检测(接水处理单元装置的检测开关7);P11水位下限检测(接水处理单元装置的检测开关6);P12入水口电磁阀控制(接水处理单元装置的电磁阀12)P13投药瓶电磁阀控制(接水处理单元装置的电磁阀10);P14出水口电磁阀控制(接水处理单元装置的电磁阀11)P15废液排放口电磁阀控制(接水处理单元装置的电磁阀9);P16气泵控制(接水处理单元装置的气泵2);P17水泵控制(接水处理单元装置的水泵5)。在图2所述的传感控制系统电路中,8255A口控制端PA0-PA7法PA0自来水电磁阀门(接水处理单元装置的电磁阀36);PA1入水口电磁阀控制(接净水容器的电磁阀26); PA2臭氧发生器控制(接净水容器的臭氧发生器单元22);PA3出水电磁阀控制(接净水容器的电磁阀25);PA4水泵控制(接回收池水泵34);PA5反洗电磁阀控制(接反洗电磁阀29)PA6自来水电磁阀控制(接反洗电磁阀20)PA7紫外消毒灯控制(接紫外消毒灯组23)。在图2所述的传感控制系统电路中,A/D模数转换器ADC0809的模拟输入端IN0-IN1命名及接法IN0流量传感器(接水处理单元装置的流量传感器19)IN1流量传感器(接水回收单元的流量传感器28)。在图2中485通信电路的RXD接至单片机8031的RXD端,TXD接至8031的TXD端实现握手。上述描述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也可对一些局部结构加以变化。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简单易行、节省空间、科学合理且成本低廉,完全适合餐饮行业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回收设已知回收池中已存有废水,8031的P12端输出1,电磁阀12打开,回收池中的废水经过滤网31、活性炭过滤层35、出水口33通过水泵34将废水从入水口15注入至水容器1中,当水位上至水位上限检测开关7时,开关7闭合,8031的P10端由1变为0,程序检测到此状态后,8031的P12端输出0,电磁阀12关闭,水泵34停止工作,回收完成;当8031通过读取IN1的数据得知水流量低于额定阀值时,表明回收池内水已抽干,水泵34停止工作。水处理8031的P13端输出1,电磁阀10打开,药剂注入水容器1,通过程序定时方式控制药量后,8031的P13端输出0,电磁阀10关闭,受程序控制,8031的P16端输出1,气泵2工作,气体经管路通过曝气组件8从容器1底部打入水中,使水与药剂充分混合后,生成絮凝物质,通过程序定时方式控制曝气时间后,8031的P16端输出0,气泵2停止工作。在曝气过程中产生大量泡沫会从水容器1的溢出口14排出。通过程序定时方式待大量絮凝物质沉淀至容器1底部后水处理过程完成。出水8031的P14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餐具、蔬菜洗涤水净化回用装置,由水处理器、过滤器和传感电控系统组合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处理器由水容器和投药瓶和曝气单元组成,其中水容器和投药瓶通过电磁阀相连;曝气单元由置于水容器顶部的气泵和臭氧发生器及设于容器底部的曝气组 件通过管路连接而成,水容器顶部设有入水口,入水口处装有电磁阀,容器内部装有一个水位上限传感器,容器上与水位上限传感器相对位置处设有溢出口;容器底部设有电磁阀和废液排放口,溢出口经管路和三通与废液排放口连于一处;容器底部设有出水口且出水位置略高于容器底部,出水口上方的容器内侧装有水位下限传感器,出水口途经电磁阀、过滤器引向净水容器;过滤器可采用国际标准的市场成熟产品或根据实际需要定型设计;水处理器的传感控制电路由单片机、程序存储器、数据锁存器构成核心主控电路,气 泵、臭氧发生器、水泵及各电磁阀、水位传感器及流量传感器分别接入电路中;净水容器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过滤器相连,出水口装有电磁阀与自来水管路的电磁阀相连,形成分质供水方式,容器内部装有紫外灯及臭氧消毒装置;回收池内装有 过滤托架,池中部装有活性炭填料层,池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管路接水泵入口,水泵出口接至水处理容器进水口;RS485通信电路便于水处理器与其它外部设备实现握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徐劲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