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牧食动物去除沉水植物表面上的附着生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32879 阅读:3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牧食动物去除沉水植物表面上的附着生物的方法,包括牧食动物的选择、牧食动物的放养及牧食动物的管理三个方面,选用的牧食动物的品种为环棱螺,放养密度为1-600个/m↑[2],在螺密度超过600个/m↑[2]时,在水底设置地笼,定期捞出大型螺类。选用环棱螺的规格在0.1-0.5克/个,最佳放养密度为100-300个/m↑[2],放养的方式是在水面均匀撒播。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促进富营养化水体中沉水植物的生长,优点是技术可靠,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廉,能有效修复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沉水植物,可以在生态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如湖泊、池塘)中加以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方法,特别是一种利用牧食动物去除沉水植物表 面上的附着生物的方法,包括牧食动物的选择技术、牧食动物的放养技术、牧食动物 的管理技术。该方法能有效去除沉水植物表面上的附着生物,从而达到促进沉水植物生 长、恢复并维持沉水植被稳定,有利于改善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属于环保新

技术介绍
由营养盐(主要是氮、磷).的过度输入而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是世界上最广泛关注的 水环境问题之一。营养盐输入的增加,导致了附生藻类的异常增加,沉水植被逐渐消失, 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严重退化,也大大降低了水体生态系统的服务 价值。稳态理论表明,大型水生植物(特别是沉水植物)是富营养化湖泊保持清水态的关键, 因而,重建水生植被是湖泊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的关键措施之一。在广东惠州西湖, 由于采取了恢复沉水植物'等生态工程措施,昔日混浊的水体现在已经清澈见底、水草茂 盛,从以浮游藻类为主的混水系统成功转变为以沉水植被为主的清水系统,且系统稳定 长达三年之久。同样,在太湖、巢湖、滇池等富营养化湖泊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一 些大型湖泊的局部水域已初步建立了以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牧食动物去除沉水植物表面上的附着生物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牧食动物的选择、牧食动物的放养及牧食动物的管理三个方面,选用的牧食动物的品种为环棱螺,放养密度为1-600个/m↑[2],在螺密度超过600个/m↑[2]时,在水底设置地笼,定期捞出大型螺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宽意文明章胡耀辉刘正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