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固分离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23159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31 1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气固分离设备,包括至少一个除尘单元,所述除尘单元包括相对设置在其内部的前花板和后花板,所述前花板和后花板之间通过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隔板分割呈若干个除尘小单元,任意所述的除尘小单元包括若干个滤芯、用于滤芯再生的脉喷组件以及集灰组件,所述除尘单元外侧分别连有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的风口位于除尘单元的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多孔陶瓷滤芯时,可实现对温度在500℃以内的气体进行粉尘超低排放过滤,滤芯垂直固定在前后花板上为横向布置,在处理大风量工业气体粉尘过滤时可大幅降低设备占地面积,整体设备采用单元化的模块结构组建而成,各除尘小单元间相互并联,可实现产品的标准化和流水线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烟气除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取物理方式进行的脉喷清灰的气固分离工艺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的除尘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类:基于静电吸附力的电除尘技术、基于纤维质滤布为过滤元件的布袋除尘技术、基于惯性力的旋风除尘技术、基于水雾捕集或水溶/水解的湿式除尘技术、基于多孔陶瓷滤芯的耐高温除尘技术,其中以四级或五级电除尘技术、低温袋除尘技术、低温电袋复合除尘技术以及低温湿电除尘技术主导着市场。就处理后的效果而言,上述主导市场的除尘技术均不能实现长期稳定的达标排放要求,同时使用范围也都局限于温度在260℃以内甚至是80℃以内的低温区域。而最有前景的多孔陶瓷滤芯高精度除尘技术尽管可以实现粉尘排放浓度小于1mg/m3的超低排放要求,但是在短时间内该技术无法突破单位滤芯过滤面积相对较小的技术瓶颈,导致设备占地面积相对偏大,一次投资较其它技术而言要高出数倍,在大风量气体除尘应用中受到了限制,以至于真正能够做到超低排放的技术无法流向普通企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多孔陶瓷滤芯高精度除尘技术在处理大风量气体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气固分离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粉尘超低排放所需设备的占地面积和一次投资成本。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固分离设备,包括至少一个除尘单元,所述除尘单元包括相对设置在其内部的前花板和后花板,所述前花板和后花板之间通过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隔板分割呈若干个除尘小单元,任意所述的除尘小单元包括若干个滤芯、用于滤芯再生的脉喷组件以及集灰组件,所述滤芯以水平或与地面成一定夹角的形式安装于前、后花板之间且滤芯的首尾两端分别通过固定件与前、后花板上的花板孔连接,所述集灰组件包括设置在除尘小单元下方隔板上的导灰孔,以及设置在导灰孔下方的导灰漏斗;于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除尘小单元之间通过导灰漏斗和导灰孔连通,且位于最下方的除尘小单元的底部设有与之连通的灰斗下料器;所述除尘单元外侧分别连有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的风口位于除尘单元的顶端。进一步,所述除尘单元与前花板或后花板的相邻一侧设有与滤芯排布位置相匹配的检修门。进一步,所述进风风道位于与检修门相对的一侧,且进风风道内留有至少供一人通行的空间。进一步,所述脉喷组件包括气包,与气包连接的脉冲阀以及与脉冲阀连接的脉喷管,所述脉喷管上对应各滤芯位置设有若干个喷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⑴本技术除尘单元内的滤芯横向安装,垂直两侧花板分层布置,大幅降低处理同体积风量下装置的占地面积,弥补了单支滤芯过滤面积相对小的不利因素,使多孔陶瓷滤芯高精度除尘技术在处理大风量含尘气体中实现了应用的可能;⑵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为若干个独立除尘小单元的集成,为设备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便利,显著减低降低设备设计、加工制作、设备安装等环节的人力成本;⑶各除尘小单元分别设置有独立集灰组件,有效降低清灰过程中粉尘对滤芯带来的干涉;⑷进风风道采用上进风与集灰组件配合,显著降低二次扬尘,节能效益突出;⑸进风风道内留有至少一人通行的空间,当多组除尘单元并用时可作为安装通道使用,其多功能一体化的结构,降低设备材料消耗,同时利于设备在使用后期进行的检修维护工作;⑹滤芯首尾两端通过固定件配合花板孔安装,与传统顶端固定方式相比可大幅降低滤芯在安装、运行期间出现的破损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就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图5是图2的B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气固分离设备,包括两个除尘单元1(本实施例以两个除尘单元组合为例,实际可根据场地及风量需要调整),以左侧的除尘单元1为例,其包括相对设置在其内部的前花板2和后花板3,所述前花板2和后花板3之间通过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隔板6分割呈若干个除尘小单元5。任意所述的除尘小单5元包括若干个滤芯4、用于滤芯4再生的脉喷组件7以及集灰组件。滤芯4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参照图4所示,所述脉喷组件包括气包71,与气包71连接的脉冲阀72以及与脉冲阀72连接的脉喷管73,所述脉喷管73上对应各滤芯4位置设有若干个喷嘴74。参照图5所示,所述滤芯4安装于前花板2、后花板3之间,并与前后花板垂直或呈一定夹角形式,滤芯4的首端分通过密封固定件42安装在后花板3的花板孔内(固定并密封滤芯4首端),滤芯4的尾端通过固定件42安装前花板2上的花板孔内,喷嘴74正对滤芯4尾端,通过脉喷式行喷模式实现滤芯4再生。所述集灰组件包括设置在除尘小单元5下方隔板6上的导灰孔8,以及设置在导灰孔8下方的导灰漏斗9;于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除尘小单元5之间通过导灰漏斗9和导灰孔8连通,且位于最下方的除尘小单元5的底部设有与之连通的灰斗下料器10。自上而下依次收集的粉尘通过导灰孔8、导灰漏斗9最终落入灰斗下料器10内。于两个除尘单元1之间设置有进风风道11,进风风道11的风口位于除尘单元1的顶端,自上进风,随后进入各除尘小单元5内进行除尘;两个除尘单元1的另一侧配置有与之连通的出风风道13,并汇集于排风主管道,用于排除过滤后的风。所述除尘单元1在与前花板2(也可以为后花板3)的相邻一侧设有与滤芯4排布位置相匹配的检修门12,用于对滤芯4的安装和检修。进风风道11位于与检修门12相对的一侧,进风风道11内留有至少供一人通行的空间。滤芯4可以为刚性陶瓷质滤芯,也可以是金属滤芯或带有骨架的其它形式滤芯,以刚性陶瓷质滤芯为例,具体滤芯4安装过程如下:选两组安装人员,一组安装人员于除尘单元1外侧检修门12的平台处,另一组安装人员自进风风道11进入对应检修门12正对侧后花板3处,滤芯4经前花板2孔进入后花板3孔,位于进风风道11的安装人员利用滤芯4首端密封固定件42将滤芯4定位并固定后,位于检修门12的另一组安装人员对滤芯4尾端通过固定件41固定,如此重复完成对所有滤芯4的安装。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气固分离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固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除尘单元,所述除尘单元包括相对设置在其内部的前花板和后花板,所述前花板和后花板之间通过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隔板分割呈若干个除尘小单元,任意所述的除尘小单元包括若干个滤芯、用于滤芯再生的脉喷组件以及集灰组件,所述滤芯以水平或与地面成一定夹角的形式安装于前、后花板之间且滤芯的首尾两端分别通过固定件与前、后花板上的花板孔连接,所述集灰组件包括设置在除尘小单元下方隔板上的导灰孔,以及设置在导灰孔下方的导灰漏斗;于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除尘小单元之间通过导灰漏斗和导灰孔连通,且位于最下方的除尘小单元的底部设有与之连通的灰斗下料器;所述除尘单元外侧分别连有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的风口位于除尘单元的顶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固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除尘单元,所述除尘单元包括相对设置在其内部的前花板和后花板,所述前花板和后花板之间通过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隔板分割呈若干个除尘小单元,任意所述的除尘小单元包括若干个滤芯、用于滤芯再生的脉喷组件以及集灰组件,所述滤芯以水平或与地面成一定夹角的形式安装于前、后花板之间且滤芯的首尾两端分别通过固定件与前、后花板上的花板孔连接,所述集灰组件包括设置在除尘小单元下方隔板上的导灰孔,以及设置在导灰孔下方的导灰漏斗;于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除尘小单元之间通过导灰漏斗和导灰孔连通,且位于最下方的除尘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山詹俊东方鹏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丰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