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无菌化血液标本采集培养器,其特征在于,由采血针头、一转二分流管、有氧培养皿和无氧培养皿构成,所述有氧培养皿和无氧培养皿内部均为负压,有氧培养皿上有第一皿盖,无氧培养皿上有第二皿盖,所述采血针头连接一转二分流管的输入端,一转二分流管的一个分流输出端穿过第一皿盖插入有氧培养皿,一转二分流管的另一个分流输出端第二皿盖插入无氧培养皿中,所述一转二分流管的分流段上分别设有第一管液开关和第二管液开关。不仅能够实现无菌化血液标本采集及培养,并且极大简化的操作难度,为医护人员减轻工作强度,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血液采集及培养,尤其涉及一种便捷式无菌化血液标本采集培养器。
技术介绍
在在医院里,若需要进行血液病菌的检测,需要采集血液标本,并进行培养。传统的方式是,直接对血液标本进行一次单纯的培养,即以检测结果为医护人员提供参考;长期的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存在其他可能性,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确定性。现今,这种方式已经被将血液标本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两种分方式培养,同时检测鉴定的方式来替代。针对这种方式,现有的采血标及培养血本的方法是首先利用采血器将血液采集,然后通过针头插入皿盖的方式,把血标本分布注射到不同的培养皿中,然后根据需求进行培养。这种方法,由于受到所依赖的器具限制,不可避免的存在让采集后的血液受到院感而影响无菌程度,从而影响检测与鉴定结果,同时,操作步骤繁琐,在当前医护人员工作内容极度饱满的情况下,无疑极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若是引起忙中出错,更是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为了确保能够以一种简单便携的方式获得无菌化的两组血液标本,提高易操作度,减轻护士工作负担,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捷式无菌化血液标本采集培养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不足,不仅能够实现无菌化血液标本采集及培养,并且极大简化的操作难度,为医护人员减轻工作强度,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与推广。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捷式无菌化血液标本采集培养器,其特征在于,由采血针头、一转二分流管、有氧培养皿和无氧培养皿构成,所述有氧培养皿和无氧培养皿内部均为负压,有氧培养皿上有第一皿盖,无氧培养皿上有第二皿盖,所述采血针头连接一转二分流管的输入端,一转二分流管的一个分流输出端穿过第一皿盖插入有氧培养皿,一转二分流管的另一个分流输出端第二皿盖插入无氧培养皿中,所述一转二分流管的分流段上分别设有第一管液开关和第二管液开关。所述采血针头为一次性采血针头。所述一转二分流管为一次性医用导液管。所述第一管液开关用以控制进入有氧培养皿的血液的流或止,所述第二管液开关用以控制进入无氧培养皿的血液的流或止。进一步的,还包括针头导管,所述采血针头通过针头导管连接一转二分流管,具体的,采血针头连接针头导管,针头导管的输出插入端插入一转二分流管的输入端。进一步的,所述有氧培养皿和无氧培养皿的周身均设有柔性网状防碰护套。进一步的,所述一转二分流管的单管段上还设有医用胶带。进一步的,所述有氧培养皿和无氧培养皿的周身均设有防滑夹紧套,防滑夹紧套上连接有带圆形扣的柔性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一个器件即可实现血液标本采集、采集后转入培养皿、进行培养的步骤,医护人员只需要将采血针头插入需要采血的部位,先后分别打开两个管液开关,即可在一次插针后采集到供有氧培养检测和无氧培养检测的血液,且直接分别送入两个培养皿中,待收集完成后,关闭管液开关,将针头从患者采血部位拔出即可。对于操作熟练的医护人员来说,利用该器件,甚至可以实现单手操作,极大减少了操作难度和繁琐度,并且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2、采血针头和分流管均采用一次性医用材料制备,成本低,采集完后可直接将整个器件送检测科处理,方便快捷,进一步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院感;3、利用该器件可以使得整个血液“采集—转送”实现了真正的无菌化,血液从采血针头出来后,直接通过一转二分流管进入不同的培养皿;4、采用具有内部负压的有氧培养皿和无氧培养皿,即可利用采血,又能够符合检测与鉴定的对比需求;5、在采血针头和一转二分流管中加入针头导管,可以在针头不小心被污染或者,针头不小心触碰了可能感染病菌的物体的情况下,或者是出现其他需要采用多种型号的针头的情况下,直接更换针头导管和采血针头,重新换用新的采血针头和针头导管即可,无须更换整个器件,极大减少了成本浪费,有利于资源节约;6、为培养皿增设柔性网状防碰护套,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相互磕碰,造成培养皿碎裂,而引起不必要的成本浪费,以及血液标本浪费,避免对患者进行二次采集;7、为一转二分流管上段增设医用胶带,在必要的时候,在插入针头后,医护人员可利用医用胶带将器件上部固定于采血部分附近,避免大扯动引起针头滑动或松动,同时可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操作方式;8、通过防滑夹紧套和带圆形扣的柔性绳,可以在采集过程中或者采集完成后,将培养皿挂在医护人员或其他可悬挂的地方,减少培养皿掉落的可能,无需专门的人员时刻看住培养皿的动向,也无需将培养皿专门放置在安全位置,在现代医院病房空间 较为拥挤的情况下,该器件不会再占用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案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案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三种实施方案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四种实施方案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五种实施方案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5所示,一种便捷式无菌化血液标本采集培养器,由采血针头1、一转二分流管2、有氧培养皿3和无氧培养皿4构成,所述有氧培养皿3和无氧培养皿4内部均为负压,有氧培养皿3上有第一皿盖3-2,无氧培养皿4上有第二皿盖4-2,所述采血针头1连接一转二分流管2的输入端,一转二分流管2的一个分流输出端穿过第一皿盖3-2插入有氧培养皿3,一转二分流管2的另一个分流输出端第二皿盖4-2插入无氧培养皿4中,所述一转二分流管2的分流段上分别设有第一管液开关3-1和第二管液开关4-1。所述采血针头1为一次性采血针头。所述一转二分流管2为一次性医用导液管。所述第一管液开关3-1用以控制进入有氧培养皿3的血液的流或止,所述第二管液开关4-1用以控制进入无氧培养皿4的血液的流或止。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案,使用时,医护人员将采血针头1插入患者需要采血的部位,首先开起第一管液开关3-1或第二管液开关4-1,保持另一个是关闭状态,有氧培养皿3或无氧培养皿4中的血液标本量达到培养及检测、鉴定需求时,关闭该管液开关,再开启之前保持关闭的那个管液开关,进行另一培养皿的血液标本收集。从而使得整个血液“采集—转送”实现了真正的无菌化,血液从采血针头1出来后,直接通过一转二分流管2进入不同的培养皿;对于操作熟练的医护人员来说,利用该器件,甚至可以实现单手操作,极大减少了操作难度和繁琐度,并且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作为一种优选实施,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案,还包括针头导管1-1,所述采血针头1通过针头导管1-1连接一转二分流管2,具体的,采血针头1连接针头导管1-1,针头导管1-1的输出插入端1-2插入一转二分流管2的输入端。在采血针头1不小心被污染或者,采血针头1不小心触碰了可能感染病菌的物体的情况下,或者是出现其他需要采用多种型号的采血针头1的情况下,可直接更换针头导管 1-1和采血针头1,重新换用新的采血针头1和针头导管1-1即可,无须更换整个器件,极大减少了成本浪费,有利于资源节约。作为另一种优选实施,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三种实施方案,所述有氧培养皿3和无氧培养皿4的周身均设有柔性网状防碰护套5,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相互磕碰,造成培养皿碎裂,而引起不必要的成本浪费,以及血液标本浪费,避免对患者进行二次采集。作为又一种优选实施,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第四种实施方案,所述一转二分流管2的单管段上还设有医用胶带1-3。在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捷式无菌化血液标本采集培养器,其特征在于,由采血针头(1)、一转二分流管(2)、有氧培养皿(3)和无氧培养皿(4)构成,所述有氧培养皿(3)和无氧培养皿(4)内部均为负压,有氧培养皿(3)上有第一皿盖(3‑2),无氧培养皿(4)上有第二皿盖(4‑2),所述采血针头(1)连接一转二分流管(2)的输入端,一转二分流管(2)的一个分流输出端穿过第一皿盖(3‑2)插入有氧培养皿(3),一转二分流管(2)的另一个分流输出端第二皿盖(4‑2)插入无氧培养皿(4)中,所述一转二分流管(2)的分流段上分别设有第一管液开关(3‑1)和第二管液开关(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捷式无菌化血液标本采集培养器,其特征在于,由采血针头(1)、一转二分流管(2)、有氧培养皿(3)和无氧培养皿(4)构成,所述有氧培养皿(3)和无氧培养皿(4)内部均为负压,有氧培养皿(3)上有第一皿盖(3-2),无氧培养皿(4)上有第二皿盖(4-2),所述采血针头(1)连接一转二分流管(2)的输入端,一转二分流管(2)的一个分流输出端穿过第一皿盖(3-2)插入有氧培养皿(3),一转二分流管(2)的另一个分流输出端第二皿盖(4-2)插入无氧培养皿(4)中,所述一转二分流管(2)的分流段上分别设有第一管液开关(3-1)和第二管液开关(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无菌化血液标本采集培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血针头(1)为一次性采血针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无菌化血液标本采集培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转二分流管(2)为一次性医用导液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无菌化血液标本采集培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液开关(3-1)用以控制进入有氧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崔红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