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解决了垃圾反应器的堵塞问题;(2)加速待检测垃圾稳定化,缩短垃圾填埋周期和渗滤液处理周期;(3)实现渗滤液的零排放;(4)实现垃圾填埋场的可持续发展;(5)可灵活控制回灌频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技术背景国外大量的实验室及现场实验研究表明,渗滤液回灌具有加速填埋场稳定化、 改善渗滤液水质、提高垃圾产气速率、加速沉降、降低填埋场运行费用等优势。但 是在采用新鲜垃圾填埋层进行渗滤液回灌处理实践时,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 为在回灌过程中渗滤液水质较长时间维持酸化、有机物浓度难以下降以及氨态氮 浓度高。在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做了许多工作,国外在进行渗滤液回灌的同时,采取了调节渗滤液pH值、添加营养、控制温度、接种微 生物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是由于发达国家垃圾中的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含量较低,填埋初期进行的渗滤液回灌导致的有机酸积累问题并不严重。与发达国 家的垃圾相比,我国垃圾中厨余等可生物降解有机垃圾含量较高,填埋初期进行的 渗滤液回灌引起的有机酸积累和氨态氮浓度高的问题很严重,国外的一些有效回灌 控制措施不适合我国渗滤液回灌现状,因此不能照搬国外的回灌模式。填埋场渗滤液具有水质复杂、水量波动大、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高等特性。迄今 为止,几乎所有的污水处理方法都已用于渗滤液的处理,但大都遇到出水达标困难、 处理成本较高、系统稳定性差等问题。因此渗滤液处理在填埋场日常管理中已成为 世界性的难题。有研究表明,矿化垃圾具有很好的处理渗滤液以及其他废水的能力。对于渗滤 液的处理,在较低水力和有机负荷的条件下,经过高度为2m的矿化垃圾层的过滤 和生物处理后,出水C0D值可以稳定达到国家GB16997—1997三级标准,即进入城 镇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出水COD浓度甚至还可以更低;研究中还发现,矿化垃 圾还具有很好的氨态氮的去除作用。根据渗滤液回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矿化垃圾对渗滤液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可 以将渗滤液回灌与矿化垃圾处理渗滤液的过程结合起来,即新鲜垃圾产生的渗滤液 经矿化垃圾处理后,再回灌到新鲜垃圾填埋层中。这样,由于经过矿化垃圾处理后 渗滤液的水质有所改善,再回灌到新鲜垃圾填埋层中即可解决越灌越浓的问题,由此达到加速垃圾稳定化、縮短垃圾填埋周期、减少渗滤液处理量和处理成本的目的。 还有研究表明,用矿化垃圾处理渗滤液,渗滤液的COD和氨态氮的去除率都呈 现出周期性波动的特征;并且由于矿化垃圾粒度过细(d《6mm),反应床运行一段时 间后容易出现堵塞现象,导致床层渗透性能降低、出水水质恶化。针对由于堵塞所 引起的一系列问题,需要设计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渗滤液回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装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装置,包括一个用于填装待处理垃圾的反应 器和分别与之串联的至少两个用于填装矿化垃圾的反应器,所述至少两个用于填充 矿化垃圾的反应器间没有连接关系;所述用于填装待处理垃圾的反应器和用于填装矿化垃圾的反应器均包括池体、 布水装置;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布水装置用于向所述池体中导入垃圾渗滤液。 为了便于渗滤液的收集,所述池体底部的通孔的直径为l一3cm。 本专利技术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装置中还设有水泵,用于将所述用于填装待处理垃 圾的反应器产生的渗滤液导入用于填装矿化垃圾的反应器的布水装置中、将所述用 于填装矿化垃圾的反应器处理过的渗滤液导入用于填装待处理垃圾的反应器的布 水装置中。所述用于填装待处理垃圾的反应器和用于填装矿化垃圾的反应器的池体底部 的通孔还分别连接有收集管,分别用于收集所述两种反应器的渗滤液。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填装待处理垃圾的反应器和用于填装矿化垃圾的反应器均可采 用表面复氧反应器、厌氧反应器、自然通风反应器和好氧反应器中的任一种所述表面复氧反应器是指所述反应器不设通风管,所述收集管上设有阀门,且 阀门常关,所述池体顶部不设盖子;所述厌氧反应器是指所述反应器不设通风管,所述收集管上设有阀门,且阀门 关闭,所述池体顶部设有盖子;所述自然通风反应器是指所述反应器设有通风管,所述收集管上设有阀门,且 阀门常开,所述池体顶部不设盖子;所述好氧反应器是指所述反应器设有通风管,所述收集管上设有阀门,且阀门常开,所述池体顶部不设盖子,并对所述反应器进行人工通风。综合考虑通风效果和降水的影响,所述通风管的内径为2 — 3cm,所述通风管在 所述用于填装待处理垃圾的反应器和用于填装矿化垃圾的反应器中的放置密度为1 一3个通风管/m2,所述通风管的底部与渗滤液收集管相通。为了便于气体扩散,所述通风管的管壁上还设有通孔。所述通风管上的通孔的直径为O. 2 — 0. 5cm,所述通孔在通风管上的设置密度为 500—1000个通孔/m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处理垃圾渗滤 液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是将待处理垃圾装入一个用于填装待 处理垃圾的反应器A中,将矿化垃圾分别装入与所述用于填装待处理垃圾的反应器 串联A的至少两个用于填装矿化垃圾的反应器B和C中;启动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中的用于填装待处理垃圾的反应器A和一个用于 填装矿化垃圾的反应器B,将所述用于填装待处理垃圾的反应器A中产生的渗滤液 灌入所述用于填装矿化垃圾的反应器B中,渗滤液经矿化垃圾处理后循环回灌至所 述用于填装待处理垃圾的反应器A中,当所述反应器B出现下述任一种情况时① 所述用于填装矿化垃圾的反应器B的出水渗滤液由清变混;② 所述用于填装矿化垃圾的反应器B发生堵塞;关闭所述用于填装矿化垃圾的反应器B,使其进入恢复期,并启动另一个用于填装矿化垃圾的反应器C;将所述用于填装待处理垃圾的反应器A中产生的渗滤液灌入所述另一个用于填装矿化垃圾的反应器C中,渗滤液经矿化垃圾处理后循环回 灌至所述用于填装待处理垃圾的反应器A中,当所述另一个用于填装矿化垃圾的反应器C出现下述任一种情况时① 所述另一个用于填装矿化垃圾的反应器C的出水渗滤液由清变混;② 所述另一个用于填装矿化垃圾的反应器C发生堵塞;关闭所述另一个用于填装矿化垃圾的反应器c,使其进入恢复期,并启动所述用于填装矿化垃圾的反应器B或与所述用于填装待处理垃圾的反应器串联的其它任 意一个用于填装矿化垃圾的反应器;如此反复运行,直至用于填装待处理垃圾的反应器A出水渗滤液达到排放标准 或达到纳入市政管网的标准。其中,所述用于填装待处理垃圾的反应器A自下而上依次是承托与集水层、待 处理垃圾层和覆土与均匀布水层;所述承托与集水层是高度为所述池体有效高度1A0 — 1/20的颗粒;所述待处 理垃圾层是高度为所述池体有效高度80%—90%的待处理垃圾;所述覆土与均匀布水层是高度为所述池体有效高度1/10—1/20的颗粒;所述用于填装矿化垃圾的反应器B和C自下而上依次是承托与集水层、矿化垃 圾层;所述承托与集水层是高度为所述池体有效高度1/10 — 1/20的颗粒;所述矿化 垃圾层是高度为所述池体有效高度90°/。一95%的矿化垃圾。所述用于填装待处理垃圾的反应器A和用于填装矿化垃圾的反应器B和C的承 托与集水层分为两层, 一层由粒径为O — lcm颗粒组成,另一层由粒径为3 — 5cm的 颗粒组成,所述颗粒为砾石、砂石等;所述用于填装待处理垃圾的反应器A的覆土与均匀布水层是由粒径为0 — lcm 的颗粒组成,所述颗粒为土粒、矿化垃圾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包括一个用于填装待处理垃圾的反应器和分别与之串联的至少两个用于填装矿化垃圾的反应器;所述用于填装待处理垃圾的反应器和用于填装矿化垃圾的反应器包括池体、布水装置; 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通孔; 所述布水装置用于向所述池体中导入垃圾渗滤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杰,王洪涛,陆文静,孙英杰,张华,褚衍洋,徐迪民,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