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桂林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铬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31412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铬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方法。建立一个表面流人工湿地装置,使铬富集植物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直接生长在选择好的填料上,通过填料和植物的作用去除水体中的铬。并通过定期收割李氏禾地上部分有效地将填料中吸附的铬带走,使填料保持较高的处理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不同形态的铬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能耗低、容易维护、铬去除率高、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可用于电镀、冶炼、皮革加工等铬污染废水的修复和污染治理,修复后的水质能够达到国家相关水质标准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铬污染水体的修复方法,具体说是利用特殊的铬富集植物才才津牛——李氏禾(Zee,s/<3力e;ra/^ra Swartz)》爹复4各污染7K体的方法。
技术介绍
铬是人和动物新陈代谢过程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超量的铬对人和动物 具有明显的致癌、致畸作用(Shrivastava et al.,《Microbioogy》,2002年 第34巻l-7页)。饮用被含铬工业废水污染的水,可致腹泻、皮炎、胃部不适、 肝脏损伤等中毒症状(Gardea-Torresdey et al.,《Arch ives of Enviro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2005年第48巻225—232页)。同时,铬也是 水体中一种普遍的污染物。水体中铬污染主要是三价铬和六价铬,来源于含铬 矿石冶炼、电镀、制革及化工等多种行业。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均将铬列为 重点防治对象(Zayed and Terry,《Plant and Soi 1》,2003年第249巻139-156 页)。我国冶金和化学工业中每年大约排出20 - 30万吨含铬废渣(张瑞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铬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一个表面流人工湿地装置,主要由进水区(2),填料区(4)和出水区(6)组成;进水区(2)设进水口(1),填料区(4)中填满填料,填料上种植李氏禾(8),出水区(6)设出水口(7);进、出水均采用三角堰(3)(5)溢流方式;具体步骤如下:A.将地上部分高度10-15cm的李氏禾(8)种植在处理装置填料区(4)的填料上,间距5-10cm;填料为沸石和红壤按体积比1∶1混合而成;B.含铬废水从装置进水区(2)流入,经过填料区(4)流出;C.当李氏禾(8)长至25-30cm,留茬5cm左右进行收割,将收割的李氏禾(8)水上部分收集起来,进行填埋或焚烧处理;D...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洪刘杰朱义年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