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扣及具有该表扣的手表和智能手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9986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6 0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手表、手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表扣及具有该表扣的手表和智能手环。所述表扣包括相互扣合的上表扣和下表扣,所述上表扣与下表扣分别连接有表带,所述上表扣设置有上磁铁,所述下表扣设置有与所述上磁铁相吸的下磁铁或导磁块,或所述上表扣设置有导磁块,所述下表扣设置有下磁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表扣及具有该表扣的手表和智能手环,其上表扣与下表扣通过内置的磁铁的相互吸引进行定位,使得使用者在佩戴手表时不需要手工定位;下表扣上设置有下连接件,用于与表带孔连接,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手腕大小,一次性调节表带的长度;使用时,单手轻轻按下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即可锁定或解开上表扣和下表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手表、手环
,尤其涉及一种表扣及具有该表扣的手表和智能手环
技术介绍
针对皮表带,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针扣或蝴蝶扣作为表扣。这种传统的表扣在连接表带时均需要手动定位表扣与表带孔的位置,且每次穿戴表带时都需要使用者拉扯表带来调节长度,以适应使用者的需求。此外,采用针扣或蝴蝶扣的手表在戴上或取下时操作繁琐,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表扣及具有该表扣的手表和智能手环,其利用磁铁的定位功能,使得使用者在佩戴手表时不需要手动定位,且可以一次性调整表带的长度,操作简单。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表扣,包括相互扣合的上表扣和下表扣,所述上表扣与下表扣分别连接有表带,所述上表扣设置有上磁铁,所述下表扣设置有与所述上磁铁相吸的下磁铁或导磁块,或所述上表扣设置有导磁块,所述下表扣设置有下磁铁。进一步地,所述表带设有若干个表带孔,所述上表扣包括上金属片、用于连接表带的生耳,以及所述上磁铁;所述下表扣包括下金属片、设置在所述下金属片上的上连接件和用于插入所述表带孔以调节所述表带长度的下连接件,以及所述下磁铁;所述上表扣还包括用于在所述上磁铁与下磁铁接触时锁定或解开所述上连接件的松紧机构。优选地,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均呈蘑菇状,且所述上连接件包括与所述上金属片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上连接部以及连接在所述上连接部远离所述上金属片的一端的上蘑菇头,所述下连接件包括与所述上金属片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的下连接部以及连接在所述下连接部远离所述上金属片的一端的下蘑菇头。进一步地,所述松紧机构包括弹性连接件、在所述弹性连接件的作用下保持卡于所述上蘑菇头的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所述上金属片上还开设有供所述上蘑菇头穿过的开孔。优选地,所述弹性连接件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之间且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的弹簧。进一步地,所述上金属片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生耳的连接环;所述上金属片的另一端冲压成型有用于放置所述上磁铁的上磁铁盒;所述开孔开设在所述连接环与所述上磁铁盒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下金属片靠近表带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下磁铁的下磁铁盒,所述下金属片还设置有位于所述下磁铁盒下方且用于供所述表带穿过的环形表带穿孔,所述上连接件位于所述下磁铁盒的一侧,所述下连接件位于所述环形表带穿孔的一侧。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手表,包括表壳、表带以及表扣,所述表扣为上述所述的表扣。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手环,包括上述所述的表扣。本技术提供的表扣及具有该表扣的手表和智能手环,其上表扣与下表扣通过内置的磁铁的相互吸引进行定位,使得使用者在佩戴手表时不需要手工定位;下表扣上设置有下连接件,用于与表带孔连接,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手腕大小,一次性调节表带的长度;使用时,单手轻轻按下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即可锁定或解开上表扣和下表扣。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表扣和表带连接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表扣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金属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表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磁铁或下磁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弹性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表扣,包括上表扣1和下表扣2,且上表扣1和下表扣2分别连接有表带3。其中,上表扣1与下表扣2可相互扣合以实现表带3的连接。为了在佩戴手表时,上表扣1与下表扣2的相对位置能够自动定位且定位精准,上表扣1设置有上磁铁11(如图5所示),下表扣2设置有与上磁铁11相吸的下磁铁21(如图5所示)。具体地,可以在上表扣1的内部或底部设置上磁铁11,在下表扣2的内部或者顶部设置下磁铁21。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上磁铁11与下磁铁21形状、结构可以没有区别,只是放置的位置不同。为了使上表扣1和下表扣2在靠近时能够相互吸引,上磁铁11与下磁铁21彼此相对的一级为异性,以使上表扣1和下表扣2在靠近时可以自动定位,即通过上磁铁11和下磁铁21的接触实现上表扣1与下表扣2的结合,此时,上表扣1与下表扣2的相对位置固定。具体地,上磁铁11与下磁铁21相对的一级为南极,下磁铁21与上磁铁11相对的一级为北极;或者上磁铁11与下磁铁21相对的一级为北极,下磁铁21与上磁铁11相对的一级为南极。另外,下表扣2用于预先调节好表带3的长度,或者在使用者第一次使用时根据自己手腕的大小调节表带3的长度,并固定表带3的长度,使得使用者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再调节表带3的长度,大大简化了使用手表的操作过程。此外,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表扣1设置有上磁铁11,下表扣2上设置导磁块,上磁铁11吸引导磁块,从而实现上表扣1与下表扣2的定位。该导磁块可以是如铁片等可以导磁的物体。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在上表扣1上设置导磁块,在下表扣2上设置下磁铁21。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上表扣1包括上磁铁11、上金属片12、生耳13和松紧机构。其中,上磁铁11设置在上金属片12内;生耳13与上金属片12连接,并且用于连接表带3。如图4所示,下表扣2包括下磁铁21、下金属片22、上连接件23和下连接件24。其中,下磁铁21设置在下金属片22内;上连接件23设置在下金属片22上,用于与松紧机构配合实现上表扣1与下表扣2的扣合;在表带3上开设有若干个表带孔31,下连接件24设置在下金属片22上,用于插入表带的表带孔31(如图1所示),以一次性调节并固定表带3的长度。另外,上述松紧机构设置在上金属片12上,用于在上磁铁11和下磁铁12接触时锁定或解开上连接件23。优选地,上连接件23和下连接件24均呈蘑菇状。具体地,上连接件23包括上连接部231和上蘑菇头232,并且上连接部231与上蘑菇头232固定连接,上连接部231的一端与下金属片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上连接部231远离上金属片12的一端与上蘑菇头232固定连接。下连接件24包括下连接部241和下蘑菇头242,并且下连接部241与下蘑菇头242固定连接,下连接部241的一端与下金属片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下连接部241远离上金属片12的一端与下蘑菇头242固定连接。使用时,下蘑菇头242插入表带孔31并固定表带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表扣,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扣合的上表扣(1)和下表扣(2),所述上表扣(1)与下表扣(2)分别连接有表带(3),所述上表扣(1)设置有上磁铁(11),所述下表扣(2)设置有与所述上磁铁(11)相吸的下磁铁(21)或导磁块,或所述上表扣(1)设置有导磁块,所述下表扣(2)设置有下磁铁(21);所述表带(3)设有若干个表带孔(31),所述下表扣(2)具有用于插入所述表带孔(31)以调节所述表带(3)长度的下连接件(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扣,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扣合的上表扣(1)和下表扣(2),所述上表扣(1)与下表扣(2)分别连接有表带(3),所述上表扣(1)设置有上磁铁(11),所述下表扣(2)设置有与所述上磁铁(11)相吸的下磁铁(21)或导磁块,或所述上表扣(1)设置有导磁块,所述下表扣(2)设置有下磁铁(21);所述表带(3)设有若干个表带孔(31),所述下表扣(2)具有用于插入所述表带孔(31)以调节所述表带(3)长度的下连接件(2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扣(1)包括上金属片(12)、用于连接表带(3)的生耳(13),以及所述上磁铁(11);所述下表扣(2)包括下金属片(22)、设置在所述下金属片(22)上的上连接件(23)和所述下连接件(24),以及所述下磁铁(21);所述上表扣(1)还包括用于在所述上磁铁(11)与下磁铁(21)接触时锁定或解开所述上连接件(23)的松紧机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件(23)和下连接件(24)均呈蘑菇状,且所述上连接件(23)包括与所述上金属片(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上连接部(231)以及连接在所述上连接部(231)远离所述上金属片(12)的一端的上蘑菇头(232),所述下连接件(24)包括与所述上金属片(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的下连接部(241)以及连接在所述下连接部(241)远离所述上金属片(12)的一端的下蘑菇头(2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耀胜李德熙王在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