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99838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6 0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定型装置,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且依次连接的支撑杆、第一转向杆、第二转向杆和定型板、以及分别设于支撑杆、第一转向杆和定型板上的第一、第二、第三圆形绕块,支撑杆的底端设于底座上,且与底座可拆卸连接,支撑杆的顶端与第一转向杆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转向杆的一端与第一转向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定型板与第二转向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第一圆形绕块设于支撑杆上靠近第一转向杆的一端,第二圆形绕块设于第一转向杆上靠近第二转向杆的一端,第三圆形绕块设于定型板上。通过设置支撑杆、第一转向杆、第二转向杆和定型板,两两之间活动连接,可实现对不同产品的定型,适用范围广,结构简单、效益高、切实满足生产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金属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型装置
技术介绍
在金属件的加工领域中,通常会涉及到针对金属材料进行拉伸、冲切、折弯、整形、定位、定型等工序。在最初的加工过程中,基本都靠人工进行,工作强度大、耗时长、工作效率低,且加工后的产品的形状经常不能达到客户的要求。因此在之后的技术中,针对不同的工序和产品形状不断设计出不同的全自动机器,然而由于全自动机器价格昂贵、耗电多,且客户的需求千差万别,而针对不同的要求需要采用不同的机器或者将原来的机器进行重新改装,耗时长,进一步提高了成本。在如图1所示的产品,其由第一连杆~第七连杆101~107、位于第一连杆101和第二连杆102之间的第一绕环201、位于第二连杆102和第三连杆103之间的第二绕环202、以及位于第六连杆106和第七连杆107之间的第三绕环203一体而成。由于每根连杆的长度和倾斜度不同,且每个绕环的大小和方向也不同,且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产品的形状也不同,因此若仅仅通过手工的方法来实现,不仅难度大、效率低,且未能严格符合产品的设计要求,最终影响产品的质量。若通过全自动机器进行生产则结构复杂、成本昂贵、效益低,未能切实满足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定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且依次连接的支撑杆、第一转向杆、第二转向杆和定型板、以及分别设于所述支撑杆、第一转向杆和定型板上的第一、第二、第三圆形绕块,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设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转向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向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定型板与所述第二转向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圆形绕块设于所述支撑杆上靠近第一转向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圆形绕块设于所述第一转向杆上靠近第二转向杆的一端,所述第三圆形绕块设于所述定型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且依次连接的支撑杆、第一转向杆、第二转向杆和定型板、以及分别设于所述支撑杆、第一转向杆和定型板上的第一、第二、第三圆形绕块,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设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转向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向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定型板与所述第二转向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圆形绕块设于所述支撑杆上靠近第一转向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圆形绕块设于所述第一转向杆上靠近第二转向杆的一端,所述第三圆形绕块设于所述定型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支架和设于所述底座支架上方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设于所述支撑板上,与所述支撑板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杆与所述支撑杆之间铰接固定,所述第一转向杆相对所述支撑杆的顶端沿XZ平面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正权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格林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