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白花蛇舌草10‑30份,山慈菇10‑20份,鬼针草10‑20份,土茯苓5‑15份,无花果10‑20份,山豆根10‑20份,穿山甲5‑15份,薏苡仁10‑20份,娑罗子10‑20份,猴头菌10‑20份,麦冬5‑15份,白茅根10‑20份,肿节风10‑20份,昆布5‑15份,忍冬藤10‑20份,牛蒡子10‑20份,乳香5‑15份,茯苓10‑20份,大黄10‑20份,枳壳10‑20份,甘草5‑1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具有温肾健脾、清热解毒、化瘀软坚、养阴生津的功效,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现代生活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胃癌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胃癌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不仅给患者的生命带来严重威胁,也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疼痛与体重减轻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的病变都有可能转变为癌。医学上常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方法治疗胃癌。但是三者适宜人群不同,治疗效果也不同。很多胃癌患者在手术、放化疗后出现骨髓及重要脏器的损伤和免疫功能的下降、食欲不振、严重的胃肠反应等严重干扰正常治疗和患者身体康复的副作用。中医认为,胃癌乃由于情志抑郁、饮食不节致使脏腑气机阻滞、气血不畅、痰湿内生、瘀毒内结而成。根据中医理论,针对胃癌的发病机理,以温肾健脾、理气降逆、化瘀软坚、养阴清热为治则,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方法治疗胃癌存在降低免疫功能且副作用大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制方便、药源广、成本低、疗效显著、作用可靠、无副作用的治疗胃癌的中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白花蛇舌草10-30份,山慈菇10-20份,鬼针草10-20份,土茯苓5-15份,无花果10-20份,山豆根10-20份,穿山甲5-15份,薏苡仁10-20份,娑罗子10-20份,猴头菌10-20份,麦冬5-15份,白茅根10-20份,肿节风10-20份,昆布5-15份,忍冬藤10-20份,牛蒡子10-20份,乳香5-15份,茯苓10-20份,大黄10-20份,枳壳10-20份,甘草5-15份。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白花蛇舌草20份,山慈菇15份,鬼针草15份,土茯苓10份,无花果15份,山豆根15份,穿山甲10份,薏苡仁15份,娑罗子15份,猴头菌15份,麦冬10份,白茅根15份,肿节风15份,昆布10份,忍冬藤15份,牛蒡子15份,乳香10份,茯苓15份,大黄15份,枳壳15份,甘草10份。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中: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的功效;山慈菇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鬼针草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的功效;土茯苓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无花果具有健胃清肠、消肿解毒的功效;山豆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穿山甲具有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的功效;薏苡仁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的功效;娑罗子具有理气宽中、和胃止痛的功效;猴头菌具有健脾养胃、安神、抗癌的功效;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白茅根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肿节风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通络、活血散结的功效;昆布具有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的功效;忍冬藤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的功效;牛蒡子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的功效;乳香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茯苓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大黄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枳壳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组合物中的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温肾健脾、清热解毒、化瘀软坚、养阴生津之功效,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同时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专利技术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和中药品不良反应(ADR)安全性评价,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总有效率7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白花蛇舌草20g,山慈菇15g,鬼针草15g,土茯苓10g,无花果15g,山豆根15g,穿山甲10g,薏苡仁15g,娑罗子15g,猴头菌15g,麦冬10g,白茅根15g,肿节风15g,昆布10g,忍冬藤15g,牛蒡子15g,乳香10g,茯苓15g,大黄15g,枳壳15g,甘草10g。实施例2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白花蛇舌草30g,山慈菇10g,鬼针草20g,土茯苓5g,无花果20g,山豆根10g,穿山甲15g,薏苡仁10g,娑罗子20g,猴头菌10g,麦冬15g,白茅根10g,肿节风20g,昆布5g,忍冬藤20g,牛蒡子10g,乳香15g,茯苓10g,大黄20g,枳壳10g,甘草15g。实施例3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白花蛇舌草10g,山慈菇20g,鬼针草10g,土茯苓15g,无花果10g,山豆根20g,穿山甲5g,薏苡仁20g,娑罗子10g,猴头菌20g,麦冬5g,白茅根20g,肿节风10g,昆布15g,忍冬藤10g,牛蒡子20g,乳香5g,茯苓20g,大黄10g,枳壳20g,甘草5g。实施例4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白花蛇舌草24g,山慈菇12g,鬼针草19g,土茯苓7g,无花果19g,山豆根12g,穿山甲13g,薏苡仁12g,娑罗子19g,猴头菌12g,麦冬13g,白茅根12g,肿节风19g,昆布7g,忍冬藤19g,牛蒡子12g,乳香13g,茯苓12g,大黄19g,枳壳12g,甘草12g。实施例5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白花蛇舌草17g,山慈菇18g,鬼针草12g,土茯苓13g,无花果12g,山豆根18g,穿山甲7g,薏苡仁18g,娑罗子12g,猴头菌18g,麦冬7g,白茅根18g,肿节风12g,昆布13g,忍冬藤12g,牛蒡子18g,乳香7g,茯苓18g,大黄12g,枳壳18g,甘草7g。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10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8厘米,水沸后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去渣取汁,合并。本专利技术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组合物,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一、一般性资料: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56例,其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30~65岁。二、诊断标准:1、早期症状不明显,中晚期可见胃脘饱胀疼痛,餐后加重,食纳乏味,体重减轻,咽下困难,胃疼无间歇;2、中晚期可于胃脘部触及质地坚硬,呈结节状的肿块,有压痛,可移动,左锁骨上核肿大、质硬、推之不移,或有腹水症;3、大便隐血试验多呈持续性阳性;4、X线钡餐检查早期可见小面积的黏膜强直,表面稍凸或凹下,或呈颗粒状细小病灶。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一天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450ml,分早、晚两次温热服用,六天为一疗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之物。四、疗效标准:1、显效:胃部肿瘤减小,疼痛明显减轻,食欲好转,体力增强,精神变好;2、有效:肿瘤未见进一步的扩散和转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白花蛇舌草10‑30份,山慈菇10‑20份,鬼针草10‑20份,土茯苓5‑15份,无花果10‑20份,山豆根10‑20份,穿山甲5‑15份,薏苡仁10‑20份,娑罗子10‑20份,猴头菌10‑20份,麦冬5‑15份,白茅根10‑20份,肿节风10‑20份,昆布5‑15份,忍冬藤10‑20份,牛蒡子10‑20份,乳香5‑15份,茯苓10‑20份,大黄10‑20份,枳壳10‑20份,甘草5‑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白花蛇舌草10-30份,山慈菇10-20份,鬼针草10-20份,土茯苓5-15份,无花果10-20份,山豆根10-20份,穿山甲5-15份,薏苡仁10-20份,娑罗子10-20份,猴头菌10-20份,麦冬5-15份,白茅根10-20份,肿节风10-20份,昆布5-15份,忍冬藤10-20份,牛蒡子10-20份,乳香5-15份,茯苓10-20份,大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国玉,
申请(专利权)人:冷国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