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芳宽专利>正文

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83635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5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其由固定带、缓冲带及补偿结构所组成。所述缓冲带以第一织层、第二织层叠接一体,且于一端延伸出分叉的第一织层、第二织层,该分叉的第一织层车缝于固定带顶缘,该分叉的第二织层车缝于固定带底缘,并控制该分叉的第一织层、第二织层所形成的开口朝向固定带方向,使缓冲带能因固定带坠落而撕开,补偿结构进一步控制固定带对折,且于固定带对折的区域设有至少一结合区,使该结合区能补偿缓冲带抗撕开的拉力强度。借此,据以改善习用中缓冲带因坠落而单侧撕开情形,进而达到符合现今美国ANSI Z359.14及欧盟 EN360标准的边缘测试SRL‑LE(SRL‑Leading  Edge)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缓冲装置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在攀岩运动、登山运动、建筑施工等须升降的环境中,皆须借由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来确保人员的安全。先前技术,如中国台湾申请第091200907号「防坠落安全带改良」、第101210703号「高空安全绳」、第099202772号「安全工作服及其缓冲包」、第099104089号「附设缓冲包之安全工作服」…专利案,前案所示,这些专利前案均无法通过现今美国ANSI Z359.14标准及欧盟 EN360标准中的边缘测试,该边缘测试又称SRL-LE(SRL-Leading Edge),进而造成所接出的测试钢索仍会被R0.13测试钢板割断,实难构成万无一失的保护作用,且有无法继续贩卖的困扰。本技术的设计人鉴于此,乃精心加以研究改良,终设计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符合现今美国ANSI Z359.14、欧盟 EN360标准的边缘测试SRL-LE(SRL-Leading Edge)要求、强化安全保护作用的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基于此,本技术主要通过下列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的目的。一种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有:一固定带,其顶端与底端之间形成一长度;一缓冲带,其至少以第一织层、第二织层叠接成一体,且于一端延伸出分叉的第一织层、第二织层,该分叉的第一织层车缝于固定带顶缘,该分叉的第二织层车缝于固定带底缘,该分叉的第一织层、第二织层所形成的开口朝向固定带方向,当固定带坠落时,该缓冲带撕开;以及一补偿结构,其进一步控制固定带对折,且于固定带对折的区域设有至少一结合区,该结合区补偿缓冲带抗撕开的拉力强度。进一步,该补偿结构于固定带对折的区域依序设有结合区、释放区、结合区,一结合区处于接近缓冲带的位置,另一结合区处于远离缓冲带的位置,释放区使固定带对折的区域保持未固结状态,使之无法补偿缓冲带抗撕开的拉力强度,二结合区将该固定带对折的区域固定成一体,二结合区依序补偿缓冲带抗撕开的拉力强度,在配合释放区作用下,使固定带多段式作用缓冲带。进一步,该补偿结构于固定带对折的区域依序设有结合区、释放区、结合区、释放区,前端结合区处于接近缓冲带的位置,末端释放区处于远离缓冲带的位置,二释放区使固定带对折的区域保持未固结状态,使之无法补偿缓冲带抗撕开的拉力强度,二结合区将该固定带对折的区域固定成一体,二结合区依序补偿缓冲带抗撕开的拉力强度。进一步,该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进一步控制前端结合区拉力强度小于末端结合区拉力强度、末端结合区拉力强度小于缓冲带拉力强度。进一步,该缓冲带在两端之间依序形成有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沿着第一区外端延伸出分叉的第一织层、第二织层,在承受坠落作用力时,分叉的第一织层、第二织层依序撕开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且进一步控制第一区拉力强度大于第二区拉力强度、第二区拉力强度小于第三区拉力强度。进一步,该结合区由上向下的依序设有多个水平排列的缝线,且上下相邻缝线等间距或不等间距的将该固定带对折的区域固定成一体。进一步,该缓冲带两端之间所形成的长度不大于固定带长度,且固定带、缓冲带分开折叠,然后以一塑料套固定。更进一步,该固定带顶端接出有上联结部、底端则接出有下联结部。本技术中的缓冲带和补偿结构的设计,使得本技术符合现今美国ANSI Z359.14、欧盟 EN360标准的边缘测试SRL-LE(SRL-Leading Edge)要求,通过固定带能多段式作用缓冲带,进而有效优化该缓冲带的缓冲作用,达到强化安全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处于收折状态时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固定带及缓冲带的展开示意图。图3、图4为图2撕开缓冲带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符号说明】C 塑料套1 固定带 11上联结部12下联结部2缓冲带 2A第一织层2B第二织层 21 第一区22第二区 23 第三区31、33结合区 32、34释放区。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看图1至图4,本技术至少包括有:一固定带1,其顶端与底端之间形成一长度,还于顶端接出有上联结部11,使之可通过扣环而安装于防坠器(图中未示),而固定带1底端则接出有下联结部12,该下联结部12可供钢索(图中未示)系结,使之可以连接至使用者身上的安全带;一缓冲带2,其两端之间长度不大于固定带1长度,而缓冲带2以第一织层2A、第二织层2B叠接成一体,其可以通过缝线将第一织层2A、第二织层2B叠接车缝成一体,其也可以第一织层2A、第二织层2B本身织线而交织的叠接成一体,另,沿着缓冲带2一端延伸出分叉的第一织层2A、第二织层2B,该分叉第一织层2A车缝于固定带1顶缘,该分叉第二织层2B车缝于固定带1底缘,并控制该分叉的第一织层2A、第二织层2B开口朝向固定带1方向,以使固定带1、缓冲带2能如图1所示般的分开折叠,然后以一塑料套C固定成一缓冲包,以便在承受坠落作用力时,固定带1、缓冲带2能不互相干涉的展开,使分叉的第一织层2A、第二织层2B能如图3及图4所示的依序撕开叠接的第一织层2A、第二织层2B,举例而言,该第一织层2A、第二织层2B抗撕开的拉力强度得设定在200㎏*面积至300㎏*面积,该拉力强度设定符合现今美国ANSI Z359.14、欧盟 EN360标准除边缘测试SRL-LE外的最低标准,或略小于该最低标准;以及一补偿结构,如图2至图4所示,其进一步控制固定带1底端朝顶端对折、或者固定带1顶端朝底端对折,且于该固定带1对折的区域,依序的设有结合区31、释放区32、结合区33、释放区34,最前端的结合区31处于接近缓冲带2的位置,最末端的释放区34处于远离缓冲带2的位置,其中,前述释放区32、34使该固定带1对折的区域保持未固结状态,使之无法补偿缓冲带2抗撕开的拉力强度,二结合区31、33通过缝线而将该固定带1对折的区域车缝成一体,其亦可以其它结构将该对折区域固定成一体,只须该二结合区31、33能依序补偿缓冲带2抗撕开的拉力强度,并控制释放区32能解除该固定带14的补偿作用,即可使固定带1能多段式作用缓冲带2,进而使本技术能符合现今美国ANSI Z359.14、欧盟 EN360标准,以及其边缘测试SRL-LE要求,经实测发现,当前端结合区31拉力强度小于末端结合区33拉力强度、末端结合区33拉力强度小于缓冲带2拉力强度时,确能强化固定带1及缓冲带2在坠落时的安全保护作用。请参看图5,其进一步说明该缓冲带2两端之间依序形成有第一区21、第二区22、第三区23,另,沿着第一区21外端延伸出分叉的第一织层2A、第二织层2B,该分叉的第一织层2A车缝于固定带1顶缘,而分叉的第二织层2B车缝于固定带1底缘,并控制该分叉的第一织层2A、第二织层2B开口朝向固定带1方向,以便在承受坠落作用力时,分叉的第一织层2A、第二织层2B能依序撕开第一区21、第二区22、第三区23,且进一步控制第一区21拉力强度大于第二区22拉力强度、第二区22拉力强度小于第三区23拉力强度,如此即可进一步强化本技术的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有:一固定带,其顶端与底端之间形成一长度;一缓冲带,其至少以第一织层、第二织层叠接成一体,且于一端延伸出分叉的第一织层、第二织层,该分叉的第一织层车缝于固定带顶缘,该分叉的第二织层车缝于固定带底缘,该分叉的第一织层、第二织层所形成的开口朝向固定带方向,当固定带坠落时,该缓冲带撕开;以及一补偿结构,其进一步控制固定带对折,且于固定带对折的区域设有至少一结合区,该结合区补偿缓冲带抗撕开的拉力强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有:一固定带,其顶端与底端之间形成一长度;一缓冲带,其至少以第一织层、第二织层叠接成一体,且于一端延伸出分叉的第一织层、第二织层,该分叉的第一织层车缝于固定带顶缘,该分叉的第二织层车缝于固定带底缘,该分叉的第一织层、第二织层所形成的开口朝向固定带方向,当固定带坠落时,该缓冲带撕开;以及一补偿结构,其进一步控制固定带对折,且于固定带对折的区域设有至少一结合区,该结合区补偿缓冲带抗撕开的拉力强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补偿结构于固定带对折的区域依序设有结合区、释放区、结合区,一结合区处于接近缓冲带的位置,另一结合区处于远离缓冲带的位置,释放区使固定带对折的区域保持未固结状态,使之无法补偿缓冲带抗撕开的拉力强度,二结合区将该固定带对折的区域固定成一体,二结合区依序补偿缓冲带抗撕开的拉力强度,在配合释放区作用下,使固定带多段式作用缓冲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偿式坠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补偿结构于固定带对折的区域依序设有结合区、释放区、结合区、释放区,前端结合区处于接近缓冲带的位置,末端释放区处于远离缓冲带的位置,二释放区使固定带对折的区域保持未固结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芳宽
申请(专利权)人:吴芳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