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境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8223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5 0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境检测装置,包括衬底以及设于衬底上的发电模块、传感检测模块、控制模块、扬声模块、照明警示模块与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发电模块相连接,传感检测模块、扬声模块以及照明警示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的控制端对应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尺寸较小,便于安装,可以实现气体种类、浓度监测和环境温湿度监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境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气体探测器包括气体检测单元和信号变送单元,该气体检测单元和该信号变送单元分别封装在单独的壳体内,因此,该气体探测器体积大,其外形尺寸一般大于20cm*20cm*20cm,在不规则的空间内不便于安装。要实现较大环境范围内的气体和温湿度监测还需要将感测探头、PLC系统和远程显示装置用电缆连接,成本较大。当断电或者电池损坏的时候,感测探头工作时间极短,甚至无法工作,而且危险发生时不利于处于危险境况中的人员逃离危险境况。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环境检测装置。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环境检测装置,包括衬底以及设于衬底上的发电模块、传感检测模块、控制模块、扬声模块、照明警示模块与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发电模块相连接,传感检测模块、扬声模块以及照明警示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的控制端对应连接;所述发电模块包括上电极、下电极和第一压电薄膜,上电极和下电极连接在第一压电薄膜上;所述传感检测模块包括输入电极、气敏薄膜、输出电极和第二压电薄膜,所述第二压电薄膜和气敏薄膜相连,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连接在第二压电薄膜上。进一步地,所述传感检测模块采用气敏传感检测模块。进一步地,所述气敏薄膜采用TiO2薄膜。本专利技术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由于设置有衬底,其利用压电材料兼具压电效应、逆压电效应及其声表面波效应3个物理原理的实现电源供给;2)本专利技术中的传感检测模块能够实现传感器件对环境气体浓度和温湿度的检测;扬声模块和照明警示模块,在危险发生时候起到照明指示和声光预警的作用,便于人员逃生;3)本专利技术同时尺寸较小,便于安装,可以实现气体种类、浓度监测和环境温湿度监测。附图说明:图 1 为本专利技术环境检测装置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请参照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环境检测装置,包括衬底1以及设于衬底1上的发电模块2、传感检测模块3、控制模块4、扬声模块5、照明警示模块6与蓄电池7,蓄电池7与发电模块2相连接,传感检测模块3、扬声模块5以及照明警示模块6分别与控制模块4的控制端对应连接。本专利技术中的发电模块2包括上电极9、下电极8和第一压电薄膜10,上电极9和下电极8连接在第一压电薄膜10上,上电极9和下电极8与蓄电池7相连。本专利技术中的传感检测模块3包括输入电极11、气敏薄膜12、输出电极13和第二压电薄膜14,第二压电薄膜14和气敏薄膜12相连,输入电极11和输出电极13连接在第二压电薄膜14上。本专利技术中的气敏薄膜12采用TiO2薄膜。本专利技术中的传感检测模块3采用气敏传感检测模块。本专利技术中的传感检测模块能够实现传感器件对环境气体浓度和温湿度的检测。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境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1)以及设于衬底(1)上的发电模块(2)、传感检测模块(3)、控制模块(4)、扬声模块(5)、照明警示模块(6)与蓄电池(7),所述蓄电池(7)与发电模块(2)相连接,传感检测模块(3)、扬声模块(5)以及照明警示模块(6)分别与控制模块(4)的控制端对应连接;所述发电模块(2)包括上电极(9)、下电极(8)和第一压电薄膜(10),上电极(9)和下电极(8)连接在第一压电薄膜(10)上;所述传感检测模块(3)包括输入电极(11)、气敏薄膜(12)、输出电极(13)和第二压电薄膜(14),所述第二压电薄膜(14)和气敏薄膜(12)相连,输入电极(11)和输出电极(13)连接在第二压电薄膜(1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境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1)以及设于衬底(1)上的发电模块(2)、传感检测模块(3)、控制模块(4)、扬声模块(5)、照明警示模块(6)与蓄电池(7),所述蓄电池(7)与发电模块(2)相连接,传感检测模块(3)、扬声模块(5)以及照明警示模块(6)分别与控制模块(4)的控制端对应连接;所述发电模块(2)包括上电极(9)、下电极(8)和第一压电薄膜(10),上电极(9)和下电极(8)连接在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