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6633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11:4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在位于组件正面边缘的电池串表面固定有第一胶带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胶带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组件的背面的玻璃表面,所述电池串和所述玻璃之间设置有胶膜,所述第一胶带的中部与所述胶膜的边缘接触并用于固定所述胶膜的位置。本申请提供的上述光伏组件,在组件层叠移动和层压抽真空过程中都可以保证电池片和胶膜位置的固定,不发生滑移,保证组件的制作成品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现阶段典型的晶硅光伏组件的制作,一般由下而上按钢化玻璃、密封胶膜、晶硅电池片、密封胶膜、背膜依次层叠放置,再进行升温压制后固化而成,再对晶硅电池进行封装,可以保证晶硅电池在高效利用太阳能的同时,也能在恶劣的环境下保持一个较长的生命周期,保证光伏电池片可持续稳定高效的工作是光伏组件封装的最原始目的。太阳能晶硅光伏组件生产常用的封装胶膜有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PO(聚烯烃材料)、PVB(聚乙烯醇缩丁醛)等。晶硅光伏组件制作时,将电池片正背面(正负极)彼此相连,组成一个电池串,几个电池串再通过金属汇流条彼此正负相连,使电池片能铺满整个组件平面。组件层压是一个封装胶膜融化、交联固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组件内部的空气抽出,由于空气和熔融状胶膜的流动,可能会带动电池串的偏移,从而导致组件中串间距不一、外观不良,一般的解决方法是在组件层压之前,在电池串与电池串之间背光面贴透明高温胶带,使得组件中电池串与电池串之间能相互拉扯紧,从而保证电池串位置的相对固定,不至于在层压过程中造成偏移,但是胶带一般只对电池片、金属和玻璃有粘接性,而对封装胶膜没有粘接性。如果封装胶膜本身表面摩擦较大,电池片层作为一个整体,在组件进层压机层压的过程中,也基本可以保持不产生电池片的偏移,一般电池片的偏移范围可以控制在2mm以内。但是,有些封装胶膜由于材质的原因,本身就比较光滑,胶膜的表面摩擦和吸附力较小,电池片夹在两层胶膜之间,或者胶膜与钢化玻璃、背膜之间所产生的摩擦较小,再加上加热层压前段抽真空过程,组件层压过程,因为空气、熔融胶膜的流动,很容易产生相对滑移,滑移严重的时候甚至导致背板偏离玻璃面,或者电池片整体移位超过玻璃边缘,组件装完框后一边宽一边窄或者完全不可用,严重影响组件外观和组件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在组件层叠移动和层压抽真空过程中都可以保证电池片和胶膜位置的固定,不发生滑移,保证组件的制作成品良率。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在位于组件正面边缘的电池串表面固定有第一胶带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胶带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组件的背面的玻璃表面,所述电池串和所述玻璃之间设置有胶膜,所述第一胶带的中部与所述胶膜的边缘接触并用于固定所述胶膜的位置。优选的,在上述光伏组件中,在所述组件正面边缘的头尾金属汇流条上固定有第二胶带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胶带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组件的背面的玻璃表面,所述第二胶带的中部与所述胶膜的边缘接触并用于固定所述胶膜的位置。优选的,在上述光伏组件中,所述第一胶带和所述第二胶带的宽度范围为2mm至20mm。优选的,在上述光伏组件中,所述第一胶带的数量与所述位于组件正面边缘的电池串的数量相等。优选的,在上述光伏组件中,所述第二胶带的数量与所述组件正面边缘的头尾金属汇流条的数量相等。优选的,在上述光伏组件中,所述第一胶带和所述第二胶带均为高温透明胶带。优选的,在上述光伏组件中,相邻的所述电池串之间还固定有第三胶带。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由于在位于组件正面边缘的电池串表面固定有第一胶带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胶带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组件的背面的玻璃表面,所述电池串和所述玻璃之间设置有胶膜,所述第一胶带的中部与所述胶膜的边缘接触并用于固定所述胶膜的位置,因此在组件层叠移动和层压抽真空过程中都可以保证电池片和胶膜位置的固定,不发生滑移,保证组件的制作成品良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光伏组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在组件层叠移动和层压抽真空过程中都可以保证电池片和胶膜位置的固定,不发生滑移,保证组件的制作成品良率。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光伏组件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光伏组件的示意图。具体的,在位于组件正面边缘的电池串1表面固定有第一胶带2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胶带2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组件的背面的玻璃表面(图中未示出),所述电池串1和所述玻璃之间设置有胶膜(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胶带2的中部与所述胶膜的边缘接触并用于固定所述胶膜的位置,第一胶带2使电池片层与玻璃之间固定,这样可以使中间的封装胶膜层不易滑动,可以保证胶膜的位置保持稳定,不产生滑移。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光伏组件,由于在位于组件正面边缘的电池串表面固定有第一胶带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胶带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组件的背面的玻璃表面,所述电池串和所述玻璃之间设置有胶膜,所述第一胶带的中部与所述胶膜的边缘接触并用于固定所述胶膜的位置,因此在组件层叠移动和层压抽真空过程中都可以保证电池片和胶膜位置的固定,不发生滑移,保证组件的制作成品良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光伏组件,是在上述第一种光伏组件的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继续参考图1,在所述组件正面边缘的头尾金属汇流条3上固定有第二胶带4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胶带4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组件的背面的玻璃表面,所述第二胶带4的中部与所述胶膜的边缘接触并用于固定所述胶膜的位置。在该实施例中,利用第二胶带进一步对胶膜的位置进行固定,就能够更好的保证胶膜的位置稳定性,在组件层叠移动和层压抽真空过程中不发生滑移,保证成品良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光伏组件,是在上述第二种光伏组件的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所述第一胶带和所述第二胶带的宽度范围为2mm至20mm。这种宽度范围既能够保证其本身具有足够的强度,更好的固定胶膜的位置,又不会影响组件整体的美观程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光伏组件,是在上述第一种光伏组件的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所述第一胶带的数量与所述位于组件正面边缘的电池串的数量相等。在这个实施例中,在组件正面边缘的每个电池串与底面玻璃之间都设置有第一胶带,就能够更好的固定胶膜,保证整个组件各个位置受力均衡。需要说明的是,这仅仅是一种优选方案,实际上还可以不必二者数量相等,此处并不限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光伏组件,是在上述第二种光伏组件的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所述第二胶带的数量与所述组件正面边缘的头尾金属汇流条的数量相等。在这个实施例中,在组件正面边缘的头尾金属汇流条与底面玻璃之间都设置有第二胶带,就能够更好的固定胶膜,保证整个组件各个位置受力均衡。需要说明的是,这仅仅是一种优选方案,实际上还可以不必二者数量相等,此处并不限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光伏组件,是在上述第二种光伏组件的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在位于组件正面边缘的电池串表面固定有第一胶带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胶带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组件的背面的玻璃表面,所述电池串和所述玻璃之间设置有胶膜,所述第一胶带的中部与所述胶膜的边缘接触并用于固定所述胶膜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在位于组件正面边缘的电池串表面固定有第一胶带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胶带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组件的背面的玻璃表面,所述电池串和所述玻璃之间设置有胶膜,所述第一胶带的中部与所述胶膜的边缘接触并用于固定所述胶膜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组件正面边缘的头尾金属汇流条上固定有第二胶带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胶带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组件的背面的玻璃表面,所述第二胶带的中部与所述胶膜的边缘接触并用于固定所述胶膜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章洋刘亚锋刘增胜金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